創(chuàng)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chuàng)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創(chuàng)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chuàng)作,人名地名皆是虛構,請勿與現實關聯,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聯網,部分圖片非真實圖像,僅用于敘事呈現,請知悉
老陳拿著只剩0.4元的銀行賬單,坐在派出所的硬板凳上,一夜之間蒼老了十歲。78萬養(yǎng)老金不見了,這可是他一輩子的心血啊。
“陳大爺,我們找到了一些監(jiān)控錄像,您要不要看一下?”劉警官小心翼翼地問道。
老陳點點頭,誰偷走了他的錢,他必須要知道。
屏幕亮起的那一刻,他的世界崩塌了。
01
清晨五點半,天剛蒙蒙亮,小區(qū)里已經有了老陳的身影。
陳國富,60歲,在機械廠干了一輩子,退休后日子過得平淡而規(guī)律。每天早晨五點半起床,六點到小區(qū)的健身角鍛煉,然后買菜回家做早飯,日子一天天過得充實又簡單。
“老陳,今天又是第一個啊!”同是小區(qū)退休老人的張大爺推著自行車經過。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嘛。”老陳手上的動作沒停,在單杠上做著引體向上。雖已六十,但他身體硬朗,一口氣能做十個。
老陳的妻子王芳比他小三歲,退休前是小學老師,如今在家照顧孫子,有時還會去社區(qū)當義工。兩人的兒子在外地工作,一個月回來一兩次,日常就是老兩口相依為命。
“我這輩子不圖啥,就盼著攢點養(yǎng)老錢,老了不給兒子添麻煩。”這是老陳常掛在嘴邊的話。
四十年的工作生涯,老陳攢下了78萬元養(yǎng)老金,全都存在銀行里。平日里極少大額支出,一分錢掰成兩半花,就為了晚年生活無憂。
“老陳,中午想吃啥?我去菜場看看。”王芳在廚房收拾完早餐碗筷,問道。
“隨便弄點啥都行,簡單點就好。”老陳坐在沙發(fā)上看著報紙,“對了,下周我要去趟銀行,取點錢給小陳交首付。”
兒子陳明最近打算在城里買房,老兩口商量著拿出一部分積蓄幫忙交首付。這筆錢他們計劃了很久,就等著下周銀行辦手續(xù)。
“行,你自己看著辦就好。”王芳邊說邊拿起菜籃子出門。
平淡的生活就這樣一天天過去,直到那個星期四的上午,一切都變了。
“存折和身份證都帶了吧?”王芳在門口叮囑。
“帶了帶了,你就別操心了。”老陳拍了拍口袋,“我去去就回。”
九點半,正是銀行開門的時間,老陳走進了南山支行。這家銀行他來了幾十年,幾乎所有柜員都認識他。
“陳叔,今天來辦什么業(yè)務啊?”年輕的女柜員小林熱情地招呼道。
“取筆錢,二十萬。”老陳把存折和身份證遞過去。
小林接過材料,熟練地在電腦上操作起來。突然,她的表情變得有些古怪,又核對了一遍,臉色更加難看了。
“陳叔,您這個賬戶……”小林吞吞吐吐地說,“余額只有0.4元。”
“啥?”老陳以為自己聽錯了,“你再查查,我這賬戶里有78萬呢。”
小林再次查詢,搖搖頭:“真的只有四毛錢了,您要不要查一下明細?”
老陳心里“咯噔”一下,一種不祥的預感涌上心頭。他強壓著心中的不安,說:“查,趕緊查明細。”
小林打印出了賬戶明細,遞給老陳。老陳雙手顫抖著接過那幾張紙,上面密密麻麻記錄著近期的交易記錄。
“這不可能!”老陳聲音提高了八度,引得周圍的人都看了過來,“這些錢我根本沒取過!”
明細顯示,過去兩周內,賬戶上的錢被分多次轉走,每次金額從兩萬到十萬不等,轉向了幾個陌生的賬戶。
“保安!叫經理來!”老陳急得直跺腳,他的血壓一下子升高,臉漲得通紅。
銀行經理聞訊趕來,了解情況后立刻將老陳帶到了辦公室。
“陳叔,您冷靜一下,我們先報警,然后查一查這些轉賬記錄。”經理安撫道,一邊撥通了110。
“我這輩子的積蓄啊!全沒了!”老陳眼淚都要掉下來了,“我連自己的銀行卡密碼都很少告訴別人,怎么會這樣?”
警方很快趕到了銀行。兩名警察詳細記錄了老陳的情況,并向銀行調取了交易記錄。
“陳大爺,根據記錄,這些轉賬都是通過網上銀行和手機銀行完成的,每次都輸入了正確的密碼和驗證碼。”年輕的警察解釋道,“您的手機和銀行卡最近有借給過別人嗎?”
“沒有啊!”老陳斬釘截鐵地說,“我連網上銀行都不會用,怎么可能是我?”
“您最近有沒有接到什么奇怪的電話?或者有人問您要過驗證碼?”警察繼續(xù)詢問。
老陳愣了一下,回憶道:“上個月確實接到一個電話,說是銀行的,要驗證我的信息……”
02
警方立即啟動了調查程序。
“我叫劉勇,是負責這個案件的。”一位中年警官在派出所接待了老陳,“我們已經凍結了您賬戶上的異常轉賬記錄,正在追蹤資金流向。”
老陳的心情稍微平靜了一些:“那我的錢能追回來嗎?”
“我們會盡全力,但現在還不能保證。”劉警官實事求是地說,“您能詳細描述一下那個可疑電話的內容嗎?”
老陳回憶道:“大概是一個月前吧,有個人自稱是銀行的工作人員,說銀行系統(tǒng)升級,需要核對一下我的個人信息。一開始問了我的姓名、開戶行這些基本信息,后來又問到了我的身份證號碼……”
“他有沒有讓您提供銀行卡密碼或者手機驗證碼?”
“有讓我確認過密碼,還有接收短信驗證碼告訴他。當時我還猶豫了一下,他說這是銀行的正常程序,否則賬戶會被凍結……”說到這里,老陳懊悔地拍了拍大腿,“我真是糊涂啊!”
劉警官記錄著這些信息,又問:“除了這個電話,您還記得什么可疑的事情嗎?比如在ATM取款時,有沒有注意到周圍有人觀察您?”
老陳突然想起來:“有一次在小區(qū)附近的ATM取錢,好像有個人站得特別近,我還以為他在排隊等著用呢。”
“您能描述一下那個人的樣子嗎?”
老陳努力回憶:“戴著帽子和口罩,看不清臉,但身材不高,走路有點駝背……”
劉警官繼續(xù)說:“我們會調查所有可能的線索。另外,我們發(fā)現這些轉賬發(fā)生在很多地方,比如城西的一家網吧附近、北郊的購物中心。”
“我哪兒也沒去過!”老陳急切地解釋,“我每天就在小區(qū)附近活動,最遠也就去市中心的醫(yī)院。”
“了解。”劉警官點點頭,“我們已經向這些地方的監(jiān)控中心調取了錄像,希望能找到線索。”
回到家里,老陳把事情告訴了妻子王芳。
“啥?78萬沒了?”王芳驚得手里的碗差點掉到地上,“咱這么多年的積蓄啊!”
“警方說在查,但我看懸。”老陳頹然地坐在沙發(fā)上,“咱這錢可能是被騙走了。”
王芳急得直掉眼淚:“這可怎么辦啊?兒子的首付、咱們的養(yǎng)老錢……”
“先別告訴兒子,別讓他擔心。”老陳嘆了口氣,“等警方查出來再說吧。”
當晚,老陳輾轉難眠。他不停地回想著:到底是誰,偷走了自己一輩子的積蓄?
03
三天后的下午,劉警官打來電話,讓老陳去一趟派出所。
“有線索了?”老陳急切地問。
“有些發(fā)現,您過來看看。”劉警官沒有透露更多。
老陳立刻趕到了派出所。劉警官將他帶到一間辦公室,電腦屏幕上已經準備好了視頻文件。
“陳大爺,我們調取了幾處ATM和銀行周圍的監(jiān)控,找到了一些可疑畫面。”劉警官說著,點開了第一段視頻。
畫面上是一家ATM機前,一個戴著口罩和帽子的人正在操作機器。雖然看不清臉,但體型和穿著確實像是老陳描述的。
“這是三周前在您家附近的ATM拍到的,當時正是您銀行卡被第一次異常使用的時間。”劉警官解釋道。
老陳盯著屏幕,皺起眉頭:“看不清是誰啊。”
“再看這段。”劉警官打開了另一個文件,“這是兩周前在銀行門口的監(jiān)控。”
這段視頻清晰了一些。只見一個人走進銀行,在柜臺前辦理業(yè)務,然后離開。
“這……”老陳猶豫了。
“最關鍵的是這段。”劉警官點開第三個視頻,“這是在網吧附近的攝像頭拍到的,當時有一筆一萬元的轉賬。”
畫面中,一個人走進網吧,坐在電腦前操作了一會兒,然后離開。這次,他在門口回頭看了一眼,攝像頭清晰地拍到了他取下口罩時的半張臉。
老陳瞪大了眼睛,整個人呆住了。他張了張嘴,卻說不出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