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菁媽
5歲侄女星星因為沒有寫完作業就玩iPad了,媽媽下班回來之后看到就拿著衣架打了她的屁股好幾下,打完之后星星疼得紅了眼眶,哇哇大哭。但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星星一邊哭一邊沖過來抱住媽媽的大腿說:媽媽你不要生氣,以后我回來一定寫完作業再玩iPad……
嫂子估計是上班受了什么氣,孩子已經抱到她大腿了,卻還把孩子推開說:你不聽話,我不想理你了,走開……
這時候小星星更加害怕了,一直抓著媽媽的大腿不放:媽媽,我乖,我以后會很聽話的。
小星星媽媽就跟其他媽媽吐槽:唉呀,今天實在是忍不住了,在公司被老板罵,回來看到孩子沒寫作業就在玩iPad,我就忍不住打了她,但是打完她還過來抱我,我怎么覺得孩子好像有點犯賤呢?這孩子是不是傻呀,不知道疼呀?
沒想到群里面很多媽媽都回應,確實是有這樣,我們家孩子也是罵了他之后,他被罵得兩眼淚汪汪了,卻一直沖過來抱你。
后來群里面有一個學過心理學的專家卻說:孩子這真的不是犯賤,其實孩子是本能地向媽媽求助。
為什么孩子被打或者是被罵之后還哭著要抱媽媽呢?其實里面藏著三個非常扎心的真相,這跟孩子的心理是有關系的
第1個真相:孩子刻在基因里面的依戀本能
約翰·鮑爾比提到的“依戀理論”:在孩子6歲之前,大腦里會把照顧者,主要是媽媽視為安全的基地,也就是當他在外面受到傷害的時候,他會回到媽媽的懷中求抱抱,而當他受到媽媽的打罵時,他依然只能回到媽媽的懷抱里求抱抱。
其實就像是我們如果父母經常打罵我們,但是晚上還是得回家,因為不回家,我們流落街頭,在街頭的恐懼會更大。
孩子特別害怕被媽媽拋棄,所以當媽媽打罵自己的時候,身上雖然是疼痛,但是因為擔心被拋棄,孩子更會緊緊的抱住媽媽。
第2個真相:孩子擔心不被愛
孩子在6歲之前,他的前額葉沒有發育成熟,他沒有辦法去判斷媽媽打罵我是不是代表不愛我呢?但是孩子認為只要媽媽抱著我,在媽媽的懷抱里我就能感受到自己是被愛的,自己是媽媽的寶貝,所以他求抱抱是在確認媽媽到底是不是愛自己。
如果媽媽把孩子推開,這其實會對孩子造成二次傷害,會導致孩子覺得我是不被愛的,這種創傷可能會影響孩子一輩子。
網上看到一個媽媽發布了一個視頻,這個三歲的孩子被媽媽打了之后,就抱著媽媽問:媽媽,你還愛我嗎?幸好這個媽媽還是懂得孩子的,她跟孩子說:媽媽還愛你。媽媽接著說,只愛你,最愛你。孩子又再次確認:你還愛誰呀?媽媽說:沒有了就只愛你,含著淚的孩子瞬間覺得心安定下來了。
所以被打哭之后,孩子為什么還要求抱抱?其實他在確認媽媽還愛不愛我,媽媽的愛對他來說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刻在他基因里面的。
第3個真相:孩子在自我救贖
3~6歲的孩子處于自我中心思維階段,把父母的負面情緒全部歸因于自己,媽媽打我罵我都是因為我不夠好,這種不夠好會讓孩子內心非常的受傷,他會覺得自己是壞孩子,所以他要討好來換取父母的接納,這種討好其實就是流著淚,可憐巴巴地想要媽媽抱抱自己。
特別是第3個真相,對于孩子來說是非常可怕的,這樣的孩子慢慢長大,他會變成討好型人格,討好自己的父母,討好身邊的人,甚至之后討好伴侶。
媽媽每一次情緒下的打罵,就在孩子心中種下“愛是需要討好的種子”,這顆種子慢慢的生根發芽,讓孩子以后的人生充滿了坎坷,甚至犧牲自己去成就別人。
電視劇《女心理師》中的小莫其實就是討好型人格,這樣的人其實生活得非常的累,整個人生都是一片灰暗。
所以為人父母,一定要注意,千萬不要隨意的打罵孩子,當看到孩子做了一些不如你意的事情時,建立非暴力溝通模式,先講事實(媽媽看到你還沒有寫作業就玩iPad),再講感受(媽媽對你這種不自律的行為,感覺有點生氣),最后講需求(媽媽希望你現在放下手中的iPad,先去寫作業,以后我們要先寫完作業才能玩iPad)。
在媽媽眼中不懂事的,犯賤的孩子,其實就是孩子最純粹的愛,別用你的壞情緒毀了這份孩子用生命在信任的依賴。
(圖片均來源于網絡,侵權立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