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蘇州眾多寺廟以及民間信仰場所,都有觀音菩薩像。
近些時日,我走訪這些地方,發現這些觀音菩薩像,大多都是女相。
以至于,我們都以為觀音菩薩就是典型的女性神。
鳳凰寺一角
為什么是女生相?
大約是更能體現觀音菩薩救苦救難的形象。
可在蘇州大陽山麓的鳳凰寺的上院,供奉的觀音菩薩相為男性神像。
其實,觀音菩薩本來是男相形象的。
觀音菩薩算是印度傳到中國的最出名的幾個宗教神形象之一。
在古印度的觀世音菩薩是男相,最初傳到中國也就是男相了。
這種形象一直延續到唐朝早期。觀音菩薩的典型樣子就是下巴有一撮小胡子。
比如,元代時候的魚籃觀音相,還留有小胡子。(見下圖)
是什么改變了觀音的形象?
這與武則天有關,武則天掌權后,女性地位開始提高,觀音菩薩像也就跟著變成女相了。
據明代學者謝肇淛撰寫的一部筆記類著述《五雜組》所言:“大士變相無常,而妝塑圖繪多作女人相?!?/p>
大士也就是觀音的另一個稱呼,觀音又稱圓通大士。
現在,在很多寺廟有時候可以看到圓通殿,供奉的就是觀音像,這也就是為什么叫圓通殿的緣故。
比如,蘇州西部中峰寺下院觀音寺,供奉觀音的大殿,就叫圓通殿。上書:姑蘇珞珈。
珞珈山是觀音的道場,姑蘇珞珈山,也就是這里是蘇州的觀音道場的意思。
扯回來,觀音菩薩變成女相,在元代已經成為主流。
這也就是現在我們很少再看到男相觀音菩薩的緣故。
但是估計很多人會疑惑,觀音菩薩為什么有很多名字?比如,楊柳觀音、水月觀音、千手觀音、送子觀音、南海觀音、魚籃觀音等等。
其實,觀音菩薩有三十三個不同形象的法身。
這些法身,與佛經以及一些民間傳說或者小說不無關系,比如明代吳承恩的小說《西游記》。
在《西游記》第四十九回寫道《三藏有災沉水宅 觀音救難現魚藍》,就是作者根據當時民間傳說“魚籃觀音”像杜撰出來的。
比如我們經常聽到的《大悲咒》,這咒語來自《千手觀音大悲心陀羅尼經》,這里介紹了千手觀音的前世今生。
觀音如此受歡迎,道教自然也會加以利用。剛接觸宗教這一塊,曾去一個道教場所,在道教場所通常會有一尊神像,名曰:慈航真人。
而這個殿宇的匾額也經常會寫:普渡慈航。
按照道教的說法,慈航真人是道教中的女真神仙,為元始天尊門下第九位弟子,十二金仙之一。她以普度眾生、慈悲濟世為己任,常常以楊柳枝、凈瓶為法器。
看她的職責和法器,是不是與觀音有點像,于是乎佛教觀音信仰與道教神仙體系在民間不斷交融。
到了宋代,道教吸納觀音形象并賦予本土化解釋,形成“慈航真人”這一道教神祇。
于是乎,慈航真人成了道教與佛教共同供奉的神仙,估計在宗教神以及民間神祇的身上也是沒幾個了。
不得不說,美好的,我們都喜歡。蘇州西部的龍娘很受歡迎,在一些與此無關的寺廟里,還專門造一些殿堂供奉,取名龍娘殿。
民間信仰神祇走進寺廟,也算是一個佳話。您說是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