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中國投入至少120億美元為空軍研發新式裝備,單架戰機造價高達2億人民幣,直接一口氣生產了300多架。可誰也沒想到,因為造價高昂性能相對落后,這些戰機卻被人稱為“雞肋”。
可正當全世界都在看中國笑話時,可中國軍工卻硬生生把笑話變成了神話——不僅讓這款戰機“起死回生”,還讓所有看笑話的國家集體破防!
而這款讓全世界都要破防的“雞肋”戰機,正是中國的殲10A,殲10家族的早期型號。
(殲10A戰斗機)
價格昂貴
之所以有人說殲10A是一款“雞肋”戰機,一方面是因為它的造價實在過于高昂。
據美國軍事網站《1945》預測,中國殲10系列戰機的出口報價曾被預估為4000萬美元/架,折合人民幣約2.8億。
需要說明的是,《1945》所列舉的殲10戰機為殲10C系列,這是殲10家族目前最先進的機型。
(中國的殲10C)
相比之下,早期型號的殲10A由于沒有集成有源相控陣雷達(AESA)、第五代綜合航電系統等尖端技術,價格更加便宜。
據悉,殲10A的單機成本大約在2500萬至3000萬美元之間,折合人民幣1.75億至2.1億元。
不過,即便如此“便宜”,這一價格仍讓外界瞠目結舌。
更令人咋舌的是,中國空軍一口氣采購了300架殲10A,如此規模的投入在當時堪稱“一次買夠”。
(中國空軍的殲10)
但問題在于,這款被寄予厚望的戰機,很快就陷入了尷尬境地。
殲10A服役時,正值國際軍貿市場三代半戰機技術井噴、紛紛進行大規模現代化升級的關鍵時期。
彼時,歐洲“臺風”、法國“陣風”、瑞典“鷹獅”等戰機已經換裝AESA雷達,探測距離大幅提升,超視距作戰能力顯著增強,踏上了超視距作戰的王道征途;而四代機中的佼佼者——美制F16V更是憑借“寶石柱”航電系統,被全世界軍迷追捧為“性價比之王”。
(當時的主流三代機)
反觀殲10A,其脈沖多普勒雷達(PD雷達)探測距離不足150公里,且僅能同時監控24個目標,超視距空戰能力極其有限,甚至被戲稱為“老眼昏花”;機載計算機算力更是落后一代,難以在復雜電磁環境下作戰。
更致命的是,中國空軍剛列裝殲10A不久,便啟動了殲10B/C的研發。后兩者不僅補齊了AESA雷達等短板,還更換了更先進的發動機,直接上演了“長江后浪推前浪”的逆襲,殲10A似乎也徹底淪為一款常人眼中的“雞肋”。
(中國的殲10)
這一點,中國飛行員在2015年與巴基斯坦空軍進行的那場聯合軍演中,肯定深有感觸。
在演習中,巴基斯坦空軍裝備的美制F-16A/B Block15型戰機在視距外攔截、近距格斗等多個科目中,都完美碾壓了中國的殲10A。
即便是近距離狗斗,殲10A憑借出色的機動性能,使出了渾身解數,也依舊難以擺脫被F16輕易鎖定的窘境。
而對比2018年在珠海航展上大出風頭的殲10B戰機,殲10A的表現,怎一個老態龍鐘可以形容,難怪世人都說,或許博物館才是這款戰機的最佳歸宿。
(殲10B在航展上)
逆襲
但空軍畢竟在殲10A上,耗費了超過600億人民幣的資金,如果真的讓這款戰機走向博物館中,無疑是對國家資源的重大浪費。
而且一款戰機的“命運”,當然要靠自我奮斗,但同時也要考慮歷史的進程。殲10A戰機做夢也沒有想到,一場俄烏之間的沖突,卻讓自己這個“老態龍鐘”的“老大爺”,看到了逆襲的曙光。
(殲10A戰機)
在這場沖突中,俄羅斯雖然坐擁伊斯坎德爾、匕首、鋯石這樣的高超音速武器,但由于相對廉價的精確制導炸彈數量不夠,被迫出動空天軍的蘇35戰機,對普通軍事目標進行打擊,結果頻繁遭受損失。
由此可見,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告訴了所有人一個道理,戰爭一旦來襲,各種先進武器都將淪為一次性消耗品,如果僅僅依賴這些雖然先進,但是規模有限的裝備,勢必難以獲得最終的勝利。
(先進戰機永遠是稀缺資源)
而在中國空軍的邏輯當中,殲10A之于殲20、殲35這樣的先進戰機,無疑就相當于精確制導炸彈之于伊斯坎德爾導彈。
雖然這款戰機的造價并不便宜,但勝在規模巨大,適合大面積部署,能夠以數量優勢彌補質量差距,持續消耗敵方資源。
而一旦殲20、殲35戰機取得了戰場上的制空權以后,殲10A就能被運用于執行其他的輔助任務。
同時,相比較于殲10家族的其他機型,乃至殲20、殲35這樣的存在,殲10A的生產和維護相對簡單,能夠快速補充戰場損失,保持持續作戰能力,而它的作戰能力,又不至于像殲7、殲8那樣老舊,完全跟不上現代空戰的節奏。
(殲10A戰機)
而且,俄羅斯在這場沖突當中,還發現了通過現代化的改裝和升級,老舊戰機同樣可以提升作戰能力。
例如,米格-29戰機經過現代化改裝后,就能夠發射精確制導武器。
而殲10A戰機同樣可以通過這樣的操作,提升自己的作戰能力。由于殲10A和殲10C都是殲10家族的成員,這樣的升級甚至就像擰開瓶蓋喝汽水一樣容易。
(殲10A戰機)
就比如,中國空軍的工程師曾提到,可以借鑒殲10C的經驗,為殲10A戰機配備先進雷達,多樣化的導彈、滑翔炸彈以及電子吊艙。作戰時,先利用雷達鎖定目標,然后利用電子吊艙實施有效壓制,最后精準投放火力。
考慮到一架殲10A具有11個掛載點,這樣的掛載能力,無疑恐怖至極。
在這樣的情況下,那些曾經嘲笑過殲10A的國家,此刻也不得不重新審視這款戰機。他們發現,殲10A雖然不再是空中格斗的佼佼者,但在執行輔助任務方面卻展現出了驚人的實力。這無疑是“雞肋”的最佳逆襲。
(中國的殲10A戰機)
參考資料: 1、閩南網《殲-10戰斗機相關簡介 機構特點及使用情況(組圖)》 2、光明網《殲10首飛成功27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