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部分高校陸續發布“強基計劃”招生簡章,備受關注的2025年強基計劃招生即將拉開帷幕。
強基計劃旨在建立健全我國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選拔培養。2025年強基計劃招生院校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39所院校。
2025年強基計劃的報名時間因各高校具體安排略有差異,但總體集中在4月至5月初。根據目前公開信息,部分高校已明確報名時間范圍,例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發布的招生簡章中明確規定報名時間是4月21日至5月9日。華中科技大學報名時間2025年4月21日上午9:00-5月10日中午12:00。
什么是強基計劃
2020年1月,教育部發布《關于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決定自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也稱“強基計劃”。
強基計劃主要選拔培養有志于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聚焦高端芯片與軟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進制造和國家安全等關鍵領域以及國家人才緊缺的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由有關高校結合自身辦學特色,合理安排招生專業。要突出基礎學科的支撐引領作用,重點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及歷史、哲學、古文字學等相關專業招生。建立學科專業的動態調整機制,根據新形勢要求和招生情況,適時調整強基計劃招生專業。
強基計劃試點院校范圍有哪些?
目前全國有39所高校開展強基計劃試點招生,具體試點高校名單如下: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東北大學、吉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廈門大學、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湖南大學、中南大學、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四川大學、重慶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蘭州大學、國防科技大學。
關鍵時間點
4月至5月,簡章公布,網上報名。
6月,考生參加統一高考。
高考后、7月4日前,各省(區、市)提供高考成績;高校確定考核名單并組織考核。
7月5日前,高校折算綜合成績,擇優錄取。
強基計劃的招生辦法
強基計劃通過“多維評價+精準破格”模式,在保障高考核心地位的同時,為特殊人才開辟通道,是中國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探索,旨在實現公平與效率的雙重目標。
一是高校依據考生的高考成績,按在各省(區、市)強基計劃招生名額的一定倍數確定參加高校考核的考生名單。也有一部分高校通過初試劃定合格線,作為復試資格認定依據。
考生參加統一高考和高校考核后,高校將考生高考成績、高校綜合考核結果及綜合素質評價情況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綜合成績(其中高考成績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5%),根據考生填報志愿,按綜合成績由高到低順序錄取。
二是對于極少數在相關學科領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現的考生,高校制定破格入圍高校考核的條件和破格錄取的辦法、標準,并提前向社會公布。考生參加統一高考后,由高校組織相關學科領域專家對考生進行嚴格考核,達到錄取標準的,經高校招生工作領導小組審定,報生源所在地省級高校招生委員會核準后予以破格錄取。破格錄取考生的高考成績原則上不得低于各省(區、市)本科一批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合并錄取批次省份應單獨劃定相應分數線)。
培養模式
高校對通過強基計劃錄取的學生單獨制定培養方案,采取導師制、小班化等培養模式。建立激勵機制,增強學生的榮譽感和使命感。暢通成長發展通道,對學業優秀的學生,高校可在免試推薦研究生、直博、公派留學、獎學金等方面予以優先安排。探索建立本—碩—博銜接的培養模式。推進科教協同育人,探索建立結合重大科研任務的人才培養機制。通過強基計劃錄取的學生入校后原則上不得轉到相關學科之外的專業就讀。
總結
隨著2025年強基計劃招生大幕的正式拉開,這項承載著國家基礎學科戰略使命的人才選拔工程已步入第五個發展年輪。從39所頂尖學府同步啟動的招生布局中,我們既能看到聚焦"卡脖子"領域的戰略定力,也能感受到動態調整機制帶來的革新活力。值得關注的是,在保持數學、物理等基礎學科主體框架的同時,今年多所院校招生簡章已透露出專業目錄調整、選拔標準優化等新動向——這些變化既是教育強國建設的戰略響應,更是對新時代人才需求的精準把握。
究竟2025年的強基計劃在專業設置、培養模式、選拔機制上將呈現哪些變化?下一期我們將深入解析強基計劃變革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