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龔曙光先生最新散文集《寓言之歲》由深圳出版社付梓問世。這部凝結著多重生命體驗的文集,如同一枚棱鏡,折射出時代光譜與個體生命斑斕。
龔曙光先生曾獲“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先進個人”“韜奮獎”等榮譽,在《人民文學》《當代》《十月》等刊物發表文學作品逾百萬字,出版管理學、文學論著多種,曾在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散文集《日子瘋長》《滿世界》《樣范》,擔綱大型地方史詩劇《天寵湖南》總策劃、總編劇。
曾執掌傳媒集團的出版家,此刻卸下所有社會身份,以最本真的文字回歸寫作。從《鳳凰的樣子》到《愚咖咖的流水賬》,以二十余篇文字構筑起一座記憶的迷宮——出版人的睿智洞見與祖父的溫情凝視在此相遇,評論家的犀利筆鋒與親歷者的細膩感觸在此交融。
這是一部關于“抵抗遺忘”的散文集,日記體的生死哲思、對“霍金十問”的回應、對《天寵湖南》創作的回溯,在快速更迭的時代里,澧水河畔的晨霧依然浸潤著這些文字,龔曙光試圖以“倔強霸蠻”的筆觸錨定那些易逝的瞬間。正如他所言:“如果歷史是堵堅硬的石墻,我則像一個倔強霸蠻的少年,狠勁地在墻上抓出了幾道指痕。”這些指痕,既是私人記憶的存檔,亦是一代人的精神世界的共相。
這部歷時五百余天精心打磨的作品,筆觸既冷靜如時代旁觀者,又熾熱如記憶親歷者,《貓與尼姑》中徘徊在佛俗之間的吳娭毑,《一個人的桃花源》里執著于理想云舍的老湯,這些在時代洪流沖刷下微小卻倔強的生命光斑,在他筆下獲得了永恒的文學駐留。
《寓言之歲》已經超越了普通散文集的范疇,它的出版本身亦是一場文學堅守的隱喻。歷經五百余天的打磨,編輯的十五萬字手記、設計師對細節的苛求,恰如書中那些未被時代馴服的人物。它是出版家案頭的思想札記,是游子行囊里的故鄉地圖,更是時代觀察者的理性檔案。
這部作品最動人的力量在于,龔曙光并未試圖概括整個時代,而是捕捉那些被忽略的微光。當文字穿過記憶的迷霧,當無數個體的光斑匯聚,時代的真相反而愈發清晰。這或許正是《寓言之歲》的深意:在歷史的暗房里,唯有那些未曾消逝的體溫與刻痕,才能最終顯影時代的底片。
瀟湘晨報記者劉建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