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將與包括中國在內的所有國家地區,在一個月內達成協議。剛剛還把關稅大棒舞得“虎虎生風”,怎么突然就慫了?原理很簡單,由美國單方面發起的“關稅戰”,本質上就是一場思維混亂的鬧劇。
上世紀40年代,憑借著強大的工業體系,美國打敗了軸心國贏得二戰,成為了世界上毫無爭議的第一工業強國。到1960年代,美元與黃金掛鉤,成為了全球通用貨幣,使得美國又坐穩了世界第一經濟強國的寶座,豎立了美元霸權。
但此時,美國人發現,既然可以靠印美元走上人生巔峰,為何還要辛辛苦苦的在廠里打螺絲?于是美國開始飛速脫實向虛擁抱金融業,曾經的無比輝煌的五大湖工業區變成了“鐵銹地帶”,制造業大量遷往其他國家,其中就包括改革開放后的中國。
很快,在美元霸權中站沾沾自喜的美國,突然想起了一句亙古不變的真理,實業乃立國之本。于是慌忙著手重振工業,但迄今為止所有努力全部失敗,原因很簡單,重建工業不是造幾個工廠這么簡單,其背后必須有著強大的體系支持,包括產業工人、物流網絡、基礎設施等等,一旦放棄再想拾起可謂難上加難,就算是強行回流的制造業,其成本和質量在國際市場競爭中根本沒有競爭力。
這些年,美國一直在研究,如何在不遵守經濟學規律的情況下,實現再工業化。“關稅俠”特朗普就是在這一背景下橫空出世的,他的主張很是簡單粗暴:全世界向美國出售商品,是在搶劫美國,我就向全世界加征關稅,一方面保護美國本土企業,另一方面外國企業受不了,就要到美國建廠。從2016年的特朗普1.0到2025年的特朗普2.0,其信奉的“關稅萬能論”本質上并沒有太大改變,只是這次變得更加瘋狂。
一個最基本的邏輯是,美元霸權需要高購買力的全球貨幣支撐,實現貿易逆差向世界輸出美元,再通過美債回流到美國,形成資本賬戶的順差,這就是近幾十年來國際金融貿易體系的本質。而再工業化的核心是,貨幣貶值、減少進口、增加出口,這勢必會導致貿易順差。
這不就是左右互搏嗎?怎么可能既保持逆差維持美元霸權,又實現順差推動再工業化?再看特朗普的另一條施政綱領降低通脹,小學生都知道發動關稅戰一定會加劇美國通脹,導致物價飛漲,這又是另一個自相矛盾的地方。
縱觀特朗普執政以來,類似這樣既要、又要、還要、且要,按下葫蘆浮起瓢,左手打右手的奇怪政策數不勝數。這能解釋那么多的朝令夕改是怎么回事,因為他自己也沒想明白,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雖然這場思維混亂的鬧劇堪稱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黑色幽默”,但其造成的破壞性是實打實的存在。全世界所有國家地區都將卷入,國際貿易秩序已經受到嚴重破壞,而且作為關稅戰發起者的美國,毫無疑問將承受最大后果,殺敵五百自損三千,而在折騰過程中丟失的國家信用與國際形象,更不能用金錢數字來衡量。
所以,特朗普才會急著宣布,將在一個月內解決問題,因為他知道自己這次玩大了。但對不起,事實總是不以個人意志而轉移,成年人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但可悲的是,這次全人類都要一起為某些人的魯莽、愚蠢承擔代價。
“關稅俠”任性胡來,我們沉著應對、謀定而后動,結局不言而喻。大家也別焦慮,做好自己,由他亂來,看看誰先受不了。
新民晚報原創稿件
記者:李一能
編輯:龔紫珺
編審:陳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