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咱們嘴里的口水,在中醫里可是寶貝,叫 “金津玉液”,也被古人稱為 “長生酒”。每天學會 “吞口水”,能補身體、調氣血,連呂洞賓等老祖宗都靠這招養生!
一、口水為啥是 “長生酒”?
口水不是普通的水,而是腎精化成的 “液體黃金”。中醫說 “腎在液為唾”,舌根下面左右各有一個 “金津”“玉液” 的穴位,專門分泌稠稠的口水(唾)。它能滋潤口腔、幫助消化,更重要的是能直接補腎精 —— 腎精足了,人就精力好、不顯老。
簡單說:口水是身體自己造的 “補藥”,越用越有,浪費了(比如經常吐口水)反而傷腎!
二、關鍵第一步:舌抵上腭,搭好 “鵲橋”
很多人練養生功時會聽到 “舌抵上腭”,其實很簡單:把舌頭輕輕頂住上牙床后面的軟腭(別用力,像小孩自然含著舌頭一樣)。
為啥要這么做?
通經絡
中醫有任督二脈,督脈管后背(陽氣),任脈管肚子(陰氣),舌頭一頂,就像在中間搭了一座 “鵲橋”,讓前后的氣血打通,全身氣機更順暢。
心腎相交
心屬火,腎屬水,舌頭連接上下,能讓心火往下溫腎(別讓腎太冷),腎水往上養心(別讓心太燥),水火平衡了,人就不容易失眠、煩躁。
三、升級版:赤龍攪海,口水越多越好
“赤龍” 就是舌頭,“攪?!?就是用舌頭在嘴里 “打掃衛生”:
1、舌尖頂住上腭,先順時針在牙齒內外劃圈 18 次,再逆時針 18 次,刺激口水分泌;
2、等口水滿嘴了,鼓漱 36 次(像漱口一樣,讓口水在嘴里打轉);
3、分 3 次慢慢咽下,心里想著 “口水順著喉嚨流到小肚子(丹田,大概肚臍下 3 指的位置)”。
中醫講 “津滿自生,咽津補精”,這樣攪出來的口水,帶著你的 “意念” 和氣血能量,能直接補到脾腎,相當于給身體 “灌溉施肥”。
四、真實案例:老中醫靠吞口水逆轉重病
有位老中醫 57 歲時患了嚴重心臟病、高血壓,躺床上動不了,醫生都讓 “準備后事”。他不信邪,每天躺在床上練 “舌抵上腭 + 吞口水”,配合慢慢呼吸。
舌頭頂住上牙床,口水自然變多,分三次咽下去,想著 “口水去補心臟、補腎臟”;
堅持一段時間后,竟能慢慢坐起來、下床走路,最后活到 90 歲,身體還很硬朗!
他的秘訣就是:激活身體 “內因”—— 口水是腎精化的,吞下去能補正氣,正氣足了,病就扛得住。
五、普通人怎么練?記住 3 個 “不”
1、不刻意
別使勁抵上腭,像含著舌頭一樣自然,舒服最重要,練著練著口水自己會多;
2、不貪心
早晚各一次就行,每次 3-5 分鐘,口水滿了就咽,別憋著;
3、不糾結
不用管 “意念” 對不對,心里知道 “咽口水是補身體” 就行,越放松效果越好。
中醫常說 “體內自有大藥”,口水就是最方便的 “長生酒”。每天花幾分鐘,舌頭頂一頂、口水咽一咽,補腎養心、調氣血,比吃藥還安全。試試吧,老祖宗的智慧,試過才知道有多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