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安徽綠海商務職業(yè)學院工商管理學院師生代表赴安徽博物院參與“大美黃山——黃山主題繪畫特展”研學活動。本次活動以“筆墨繪黃山·商道承古今”為主題,通過藝術審美、文化傳承與商科教育的深度融合,探索“博物館+課堂”育人新模式,為新時代商科人才培養(yǎng)注入文化基因與創(chuàng)新動能。
文化厚度:以黃山“雙遺產”為媒,賡續(xù)徽商精神根脈
黃山作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地,不僅是自然奇觀的代名詞,更是徽州文化的精神象征。本次特展展出了程邃、梅清、石濤等明清畫家百余幅黃山主題作品。
學院專職輔導員、美術學碩士陳海艷在講解中重點剖析了畫作中蘊含的“徽商精神”:“黃山奇峰的堅韌、云海的包容、松石的品格,恰如徽商誠信重義、開拓創(chuàng)新的商業(yè)倫理,郎靜山攝影作品《絕嶂回云》以集錦技法融合中國畫意境,正是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的典范。”
教育深度:跨學科融合打破邊界,激活商科育人新場景
學院緊扣“藝術+商業(yè)”跨學科理念,將美育融入商科教育。黨支部副書記徐樊指出:“傳統(tǒng)商科教育偏重理論,而黃山畫作中的構圖邏輯、色彩運用、意象表達,能夠啟發(fā)學生從美學視角思考品牌設計、營銷策略等實際問題。”
陳海艷結合自身藝術與商科交叉背景,引導學生將“黃山意象”轉化為商業(yè)案例:如從漸江畫作的簡約線條中提煉極簡主義品牌設計思路,從劉海粟潑彩技法中借鑒產品視覺沖擊力營造方法。這種“以藝啟商”的教學模式,為學院培養(yǎng)復合型商科人才開辟新路徑。
戰(zhàn)略高度:服務“大黃山”文旅布局,彰顯高校使命擔當
安徽省“大黃山”戰(zhàn)略致力于打造世界級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亟需文旅融合創(chuàng)新型人才支撐。學院書記助理張世霖表示:“本次活動是學院踐行‘社會即學校’理念的縮影。我們通過解讀黃山藝術IP的產業(yè)化潛力,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將文化資源轉化為文旅產品,為地方經濟注入活力。”
展覽中,吳冠中《憶黃山》的抽象表達與黃賓虹“五筆七墨”技法,啟發(fā)了學生對黃山文創(chuàng)產品開發(fā)的頭腦風暴。學生骨干王婧同學表示:“作為商科學子,我們不僅要懂財務報表,更要讀懂文化密碼。黃山的美學價值與商業(yè)價值融合,正是‘新文科’教育的生動實踐。”
育人實效:黨建引領鑄魂,多元協(xié)同培根
此次活動由學院黨支部統(tǒng)籌,融合黨建、思政與專業(yè)教育。徐樊在總結中強調:“我們以黃山畫作為‘思政教材’,讓師生在藝術熏陶中堅定文化自信,在徽商精神中汲取奮斗力量。”
此次研學是工商管理學院深化“三全育人”改革的又一創(chuàng)新舉措。通過鏈接博物館資源、重構課堂形態(tài)、賦能地方發(fā)展,借鑒“行走的思政課堂”經驗,著力打造“商科+非遺”沉浸式課堂,計劃引入黃山非遺傳承人開展徽派建筑、茶文化等主題工作坊,探索出一條“文化鑄魂、美育潤心、商道賦能”的特色育人道路,為新時代商科教育高質量發(fā)展書寫“黃山答卷”。
(張世霖 張楮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