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薪輕松”“試崗驗資”……這些看似誘人的招聘話術,實則是精心設計的詐騙陷阱。近日,重慶開州區一名求職者張女士因輕信“試崗任務”,購買61張購物卡后反被套現6萬元,引發社會廣泛關注。警方緊急提醒:警惕以“墊資”“試崗”為名的求職騙局!
“試崗任務”成陷阱,6萬元購物卡被套現
2025年3月22日,重慶開州區漢豐街道的張女士收到一封郵件,某公司以“高薪崗位”吸引其應聘。對方聲稱工作內容簡單、報酬優厚,但需先完成“試崗任務”——購買超市購物卡并拍照上傳卡號密碼。張女士不疑有他,先后購入61張購物卡,總價值6萬余元,按指示將卡密信息發送給對方。然而,對方以“數據異?!睘橛梢罄^續轉賬,張女士察覺異常時,購物卡已被盜刷,詐騙者隨即失聯。
此類騙局并非孤例。重慶南川區警方近期破獲的另一起案件中,夏先生因輕信9.3折低價“京東E卡”廣告,轉賬4.65萬元后僅收到1張有效卡,其余49張均為無效卡,最終4名嫌疑人落網。
詐騙手法揭秘:從“克隆卡”到“虛擬驗資”
購物卡詐騙的“技術升級”令人咋舌。早在2010年,重慶便出現“克隆提貨卡”案件,嫌疑人通過復制卡號磁條信息,使多張卡共享同一賬戶,待受害人購卡后迅速盜刷8。如今,詐騙分子更將此類手段與求職場景結合:
虛假招聘引流:通過郵件、社交平臺發布“高薪低門檻”職位,吸引求職者上鉤;
任務誘導墊資:以“試崗驗資”“數據錄入”為由,要求購買購物卡或虛擬商品;
信息盜取套現:獲取卡密后立即轉移資金,并以“操作異?!蓖涎訒r間,直至失聯。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案件中詐騙者甚至利用“七天無理由退貨”規則循環套現,或通過二手平臺銷贓,形成黑色產業鏈。
警方提醒:正規招聘無需墊資,警惕“高回報”話術
開州區警方指出,此類詐騙瞄準求職者急于就業的心理,利用“輕松賺錢”話術降低警惕性。民警強調:“任何要求墊付資金、購買虛擬商品的‘試崗’均屬異常,正規企業不會以任何名義讓員工墊資?!?/p>
此外,警方建議求職者:
核查企業資質:通過工商系統查詢公司注冊信息,確認招聘信息真實性;
拒絕“先付后返”:對“刷單返利”“代購驗資”等任務保持警惕;
保留證據及時報警:若遭遇詐騙,需保存聊天記錄、轉賬憑證等,第一時間報案。
社會反思:求職安全網亟待織密
張女士的遭遇折射出求職市場的隱蔽風險。除詐騙外,部分企業還存在“無薪試崗”“惡意欠薪”等問題。例如,重慶某公司曾以“培訓未通過”為由拒付工資,并對討薪員工進行辱罵威脅。
專家呼吁,平臺應加強招聘信息審核,勞動部門需加大對違法企業的懲戒力度,同時通過普法宣傳提升求職者防范意識。唯有多方合力,才能筑牢求職“安全防線”。
結語
從“克隆卡”到“虛擬驗資”,詐騙手段不斷翻新,但核心仍是利用人性弱點。求職者需牢記:天下沒有“躺賺”的工作,凡涉及資金墊付,務必三思而后行!
#重慶一女子試崗被騙6萬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