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來
猩紅熱 的發病數
在全球許多國家和地區
呈現上升趨勢
4月14日
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局
公布2025年3月
廣東省法定傳染病疫情概況
其中
3月廣東省報告猩紅熱發病數
為1542例
較2月增長641例
2025年3月廣東省法定傳染病報告發病、死亡統計表部分內容截圖。
猩紅熱是什么
猩紅熱是由A組β型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急性出疹性傳染病,主要在1至12天的潛伏期后出現,并分為普通型、膿毒型、中毒型和外科型(包含產科型)四種類型。疾病常在冬春季和溫帶地區流行,兒童為主要的易感人群。疾病的致病力主要來源于細菌本身產生的毒素和蛋白酶類。
主要的癥狀包括發熱、咽峽炎和皮疹,而且病程中還可能出現變態反應性并發癥。基于疾病的傳染性,主要的傳染源為A組β型溶血性鏈球菌的帶菌者和猩紅熱患者,尤其是出現咽峽炎癥狀的患者。空氣飛沫是主要的傳播方式,但少數病例也會通過密切接觸、皮膚創傷處或產道傳播。
前不久,還有網友在社交媒體發文稱孩子感染猩紅熱后出現發熱情況,全身起疹子“像雞皮疙瘩一樣”,手部還出現了脫皮。
猩紅熱目前暫無疫苗可預防,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可有效預防。 專家建議市民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室內勤通風。猩紅熱高發期,盡量減少帶小孩到人群密集通風較差的場所,如去盡量佩戴口罩;適當戶外運動、均衡的飲食和充足的睡眠都可以提高孩子免疫力。
感染猩紅熱后
通常會出現哪些癥狀?
廣州市疾控中心專家介紹,感染猩紅熱后會有以下臨床表現:
1.發熱。多為持續性,體溫可達39℃左右,可伴頭痛、全身不適。
2.咽峽炎。表現為咽痛、吞咽痛,局部充血并可有膿性滲出液。
3.皮疹。發熱后24小時內開始發疹,從耳后、頸部,然后迅速蔓及軀干和四肢;典型的皮疹為在皮膚上均勻分布,壓之褪色,伴有癢感,消退后皮膚會脫屑。
4.舌苔變化。??病程初期舌覆白苔,紅腫的乳頭凸出于白苔之外,稱為“草莓舌”,2-3天后白苔開始脫落,舌面光滑呈肉紅色,乳頭仍凸起,稱“楊梅舌”。
感染猩紅熱怎么辦?
疾控專家提醒
廣州市疾控專家提醒,得了猩紅熱,要及時就醫,遵醫囑選用合適的抗生素治療,為了治療徹底,一定要遵從醫囑,按完整療程吃藥;患者應居家或住院隔離至癥狀消失,咽拭子培養陰性或治療之日起不少于7天,方可解除隔離。
注意多休息,保證每天的睡眠充足,房間多開窗通風。口腔護理方面,可以用溫鹽水漱口,每天3-4次。
喜歡本文請點擊“在看” 讓 更多人看到
來源:廣東疾控、廣州疾控中心
編輯:雷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