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国产精品欲av蜜臀,可以直接免费观看的AV网站,gogogo高清免费完整版,啊灬啊灬啊灬免费毛片

網易首頁 > 網易號 > 正文 申請入駐

風物長宜放眼量:毛主席詩詞中的統戰智慧

0
分享至



文/肖祥鋆

毛澤東是一位偉大的革命家、戰略家、理論家,同時也是一位獨領風騷的偉大詩人。革命家和詩人,在毛澤東身上是統一的。他的詩詞既是個人經歷的心路寫照,也是中國革命與建設事業波瀾壯闊歷程的紀實和縮影。抗戰時期,為了推動全民族團結一心,抵御外來侵略,毛澤東從“戰地黃花分外香”的“馬背詩人”轉變為“民族陣線,救國良方”的政治家。解放戰爭時期,他以詩會友,向民眾展現了共產黨人氣吞山河的胸襟與格局。建國初期,為挽留民主人士共同建設新中國,他向柳亞子發出“莫道昆明池水淺,觀魚勝過富春江”的勸慰。

一、“民族陣線、救國良方”:揭示統一戰線的重要性

中共中央在延安的13年是毛澤東理論創作的高峰期和毛澤東思想的成熟期,卻并非毛澤東詩詞創作的黃金期。在繁忙的理論創作和指揮作戰間隙,毛澤東仍抽出寶貴時間,為統一戰線工作不惜揮毫潑墨,率先垂范,這對于全黨正確認識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重要性具有重大的推動作用。

1937年,中共中央由比較偏僻的保安縣遷入當時陜北最大的縣城——延安,隨著全國的政治形勢發生變化,過去血戰十年的國共兩黨又走到一起。1937年4月,清明節的時候,國共兩黨都派代表到陜西的黃帝陵,向中華民族的始祖——黃帝,表示敬意,以示全民族團結一心,共同抵御外來侵略的決心。當時毛澤東也以他和朱德的名義寫了一首韻文式的詩《祭黃帝陵》:

赫赫始祖,吾華肇造;胄衍祀綿,岳峨河浩。

聰明睿知,光被遐荒;建此偉業,雄立東方。

東等不才,劍屨俱奮;萬里崎嶇,為國效命。

頻年苦斗,備歷險夷;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各黨各界,團結堅固;不論軍民,不分貧富。

民族陣線,救國良方;四萬萬眾,堅決抵抗。

這篇祭文發表之時,正值日本軍國主義者與中國人民的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的危急時刻,一致抗日成為全國人民的迫切愿望和最大呼聲。1936年,在中國共產黨的努力下,西安事變得以和平解決,迫使國民黨停止內戰,逐漸形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為順應人民呼聲,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共同以武力抵抗日本帝國主義者,毛澤東寫下這篇詩意濃厚、感情深沉的祭詞,洋溢著炎黃子孫的救國熱忱。“各黨各界,團結堅固”號召各黨放下政治分歧,“兄弟鬩于墻外御其侮”,團結起來,共同抵御外來侵略。“民族陣線,救國良方”,呼吁建立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喚起各界各派民眾,為了中華民族的生死存亡,拿起武器與敵人戰斗,而且預言一定能夠勝利。

1939年,為了共同對敵,團結全國人民一致抗戰,毛澤東發揮自己在詩詞方面的底蘊,為《中國婦女》發刊寫了一首題詞性的短詩《婦女解放》:

婦女解放,突起異軍,兩萬萬眾,奮發為雄。

男女并駕,如日方東,以此制敵,何敵不傾。

到之之法,艱苦斗爭,世無難事,有志竟成。

有婦人焉,如旱望云,此編之作,佇看風行。

寫這種四言韻文式的短詩,對于毛澤東來講,輕車熟路,早在井岡山時期,就寫過這種四言詩《紅四軍司令部布告》。為迎接全民族抗戰大好形勢,在《中國婦女》雜志創刊號上,毛澤東又寫了這么一首短詩,旨在鼓勵全國婦女振奮精神,激發全民族團結抗戰的激情。



◆1937年,國共兩黨首次共祭軒轅黃帝。毛澤東親筆撰寫了《祭黃帝陵》,毛澤東、朱德兩人共同署名,在拜祭現場由林伯渠誦讀,兩黨代表及各界人士在黃帝陵前合影。

1942年,國民黨精銳部隊第200師師長戴安瀾在遠征緬甸抗日時陣亡,國民政府決定于1943年4月舉行公祭,3月,毛澤東就提前寫了一首挽詩——《五律·挽戴安瀾將軍》:

外侮需人御,將軍賦采薇。

師稱機械化,勇奪虎羆威。

浴血東瓜守,驅倭棠吉歸。

沙場竟殞命,壯志也無違。

這首詩原題是《海鷗將軍千古》,戴安瀾字海鷗,中國的傳統習慣是尊稱別人的字。毛澤東的這首詩第二句“將軍賦采薇”,典故出自于詩經《采薇篇》,從全詩看,形象很飽滿,內容也很豐富。毛澤東在抗戰期間,只寫過這么一首悼詩,抗戰時期犧牲的烈士很多,將領也不少,為什么毛澤東要寫悼詩悼念這么一位國民黨的師長呢?戴安瀾在國民黨軍隊中間的地位也不算高,是個少將師長,資格也不算老,但是戴安瀾這個師地位非常重要,他當時是國民黨軍隊中唯一裝備蘇聯T26坦克和裝甲車的機械化師。1942年遠征緬甸的時候,這個師在打擊日軍中建立了赫赫戰功,但是由于蔣介石的戰略指揮錯誤,結果全軍遭到日軍包圍而陷入絕境,戴安瀾突圍中彈負傷,在途中犧牲。在遠征緬甸失敗之后,國民政府為了激發抗日斗志,對戴安瀾舉行了很隆重的公祭儀式,毛澤東這個時候寫這首詩也是代表中國共產黨人對抗日犧牲烈士的尊重。其實戴安瀾與紅軍頗有淵源,1936年,毛澤東率領紅軍東征山西時,戴安瀾任團長率部阻擊,受到國民黨當局大力表彰。毛澤東對交過手的敵軍將領不計前嫌,寫下悼詩,體現共產黨人團結一切力量抗戰的決心和巨大誠意。

二、“洞中開宴會,招待出牢人”:人心是最大的政治

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統一戰線政策發揮了重要作用,陜北作為中國共產黨的革命根據地,吸引了大批有志之士和革命青年。他們懷著對國家和民族的深厚感情,以及對抗擊日本侵略者、實現民族解放的堅定信念,加入了抗日的行列。

1936年夏,著名左翼女作家丁玲逃離被國民黨囚禁3年多的南京,秘密經上海、北平、西安,于11月來到陜北保安。中央宣傳部在一個大窯洞里開會歡迎她,毛澤東、張聞天、周恩來等都出席。會后,毛澤東問丁玲打算做什么,她答:“當紅軍。”不久,丁玲隨紅軍來到隴東前線。接著,丁玲在廣陽收到毛澤東用電報發來的這首《臨江仙·給丁玲同志》:

壁上紅旗飄落照,西風漫卷孤城。保安人物一時新。洞中開宴會,招待出牢人。纖筆一枝誰與似?三千毛瑟精兵。陣圖開向隴山東。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將軍。

這首詞真實地反映了當時全國的革命者,尤其是青年向往和奔赴陜北的場景。風云際會,人物一新,黨在陜北聚集了雄厚的革命生力軍,為抗日、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凝聚了大批人才。

1945年8月10日晚間,日本向同盟國乞降的消息傳到了中國,重慶等大城市都陷入一片狂歡,第二天,好幾家大報都以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中間的詩句——“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作為開篇詞。當時蔣介石出于對內對外政治的需要,為了爭取時間,還想用軟的一手讓共產黨交出軍隊,實現所謂軍令政令統一,就連電邀請毛澤東到重慶談判。出乎國民黨當局的預料,8月28日,毛澤東乘飛機到達重慶,山城轟動,許多過去的老友包括各界人士去迎接毛澤東。與毛澤東有過“粵海難忘共飲茶”的柳亞子先生也前往拜訪,毛澤東還回訪了柳亞子家,還以詩詞相贈。柳亞子是中國近代著名的詩人,愛國民主人士,南社創始人之一,郭沫若稱他“今屈原”。柳亞子與毛澤東最初相見是1926年在廣州的時候,當時,毛澤東擔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的代理部長,他與柳亞子初次見面,柳亞子就很欽佩他的才華和見識。毛澤東到重慶談判,一共43天,同蔣介石就會談了11次,而且多數會談是沒有其他人在場,只有他兩個人之間密談,但是談判沒有取得實質性的進展。在這期間,毛澤東除了談判還會見了各界人士,包括過去的老相識柳亞子,他與柳亞子多次會見,柳亞子就問這些年你有什么詩詞,毛澤東就把他在到達陜北的時候所寫的《七律·長征》抄送給他,這首詩在斯諾的《西行漫記》上已經發表過,柳亞子也看過,因此柳亞子就提出還有什么新詩詞,希望能夠再看。

經柳亞子一再要求,1945年10月7日,也就是毛澤東回延安的前四天,他把1936年2月東征時經過陜北清澗縣所寫的《沁園春·雪》重新抄錄,送給柳亞子,還專門寫了這么一段話:“初到陜北看見大雪時,填過一首詞,似與先生詩格略近,錄呈審正。”這首詞氣魄之大確是千古未有。那是毛澤東第一次到山西,1936年2月21日清晨,毛澤東率紅軍總部從陜西清澗縣袁家溝渡河,在石樓縣辛關登岸,從陜北到山西正值大雪紛飛,激發了毛澤東英雄主義的浪漫情懷,讓他寫下了一生最為快意也最為得意的神來之作《沁園春·雪》: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1949年,毛澤東同柳亞子在北平合影,左圖為毛澤東《七律·和柳亞子先生》手跡。

毛澤東給柳亞子贈詩詞,這本來是分別19年之后重逢的老朋友之間的私交,卻震動了國民黨當局,引發了一場詩詞大戰。毛澤東將詩詞贈給柳亞子,并沒有準備公開發表,可是精于詩詞的柳亞子看到這篇《沁園春·雪》之后,連呼“大作”,中國自古以來詠雪的詩詞很多,但是毛澤東這篇作品無論是在意境、氣度還是風格上,與過去那些詠雪的詩詞相比,都有著天壤之別。10月11日,毛澤東乘飛機回延安,柳亞子到機場送行,回來之后又反復閱讀,情不能抑,到了10月22日,他依照這首詞的韻,又寫下了一首《沁園春》,把毛澤東的詞和自己的和詞一起送到中共中央在重慶的機關報《新華日報》,要求發表,報社負責人告訴柳亞子,公開發表毛主席的詩詞,是要向毛主席請示的,否則便不能發表。毛澤東已回延安,如請示則往返費時。再者,周恩來表示:“毛主席本人不愿意叫人們知道他能寫舊體詩詞,他認為舊體詩詞太重格律,束縛人們的性靈,不宜提倡。”后經協商,《新華日報》在11月11日發表了柳亞子的和詞。柳詞的發表,引起各方人士的極大重視。因其是和毛澤東的詞,人們知道了毛澤東有首詠雪之作,就想方設法要讀到原詞,于是也就有了一些手抄本在私人之間流傳。當時重慶《新民晚刊》的副刊編輯吳祖光從畫家黃苗子手中抄到了一份毛澤東的《沁園春·雪》,并專門寫了按語,認為是文情并茂而氣魄之大乃不可及。11月14日,毛澤東的這首《沁園春·雪》就在吳祖光負責的專欄里首次公開發表,一時間,人們爭相傳頌,好評如潮。此前為爭取中國的和平民主,毛澤東不惜冒著生命危險去重慶談判,他對國家民族的高度負責精神,已經深深打動了社會各界,為國人廣泛稱道。一首《沁園春·雪》又充分展示了毛澤東博大的胸襟和蓋世的才華,進一步征服了人心,使人們從毛澤東及其領導的共產黨身上更多地看到了中國的光明和希望。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圍繞《沁園春·雪》掀起了一場詩詞筆戰,說明當時國共之間的斗爭,不僅在政治、軍事上展開,也擴大到詩壇之上。當時國民黨政權腐朽沒落,共產黨領導的人民革命力量朝氣蓬勃,使得這場詩壇筆戰中革命力量占據上風,而且通過這場詩壇筆戰,宣揚了毛澤東詩詞,團結了廣大民眾,傳播了共產黨“改天換地”的革命理想,預示著中國革命,很快會取得勝利。

三、“萬方樂奏有于闐”:共同譜寫新中國建設華章

新中國成立前夕,應中共中央邀請,大批民主人士和友人奔赴北平,共商建國大計。這些民主人士和友人在新中國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們的參與和貢獻是新中國能夠迅速改變積貧積弱現狀的重要力量。

1949年3月,毛澤東離開了最后一個農村指揮所西柏坡前往北平。民主人士也紛紛來到北平準備參加新中國建設。毛澤東還專門致電柳亞子,柳亞子也興沖沖趕到北平。3月25日這一天,毛澤東進北平,柳亞子還參加了在北平西苑機場的歡迎儀式,可是僅僅3天之后,柳亞子就滿腹牢騷地向毛澤東寫了一首詩,表示他要回家隱居。柳亞子為何一度牢騷太盛,毛澤東又是怎樣勸解的呢?柳亞子興奮地趕到北京,但是很快就感到不如意,問起原因,當時北平剛剛解放,生活上對他照顧有些不周到,柳亞子想不開,就寫了一首詩,題目叫《感事呈毛主席》。開篇第一句“開天辟地君真健,說項依劉我大難”,引用劉邦項羽的典故,說自己在劉邦項羽之間兩頭為難。最后他又表明心境:“安得南征傳捷報,分湖便是子陵灘”,意思是解放軍南征,解放了他在江南的家鄉,那他就要回去隱居了。柳亞子寫這首詩的時候,正值人民解放軍準備發起渡江戰役,毛澤東每天忙碌萬分。4月下旬,人民解放軍勝利渡過長江,毛澤東有了一點空閑時間,于是就寫了一首《七律·和柳亞子先生》,于4月29日派人送到柳亞子在頤和園的住處。

飲茶粵海未能忘,

索句渝州葉正黃。

三十一年還舊國,

落花時節讀華章。

牢騷太盛防腸斷,

風物長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淺,

觀魚勝過富春江。

毛澤東的這首詩中間所講的“飲茶粵海”是指1926年與柳亞子在廣東的這個交情。“索句渝州”,渝州就是指重慶,指的是在重慶相贈詩詞的場景。“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那是勸柳亞子不要有太多的牢騷,眼光應該遠大一點,看到新中國建立的前景。最后就是借昆明湖的湖水勝過江南家鄉的那個富春江,意思是你不要離開北平了,你還留下來一起建立新中國。通過寫詩的方式,委婉地勸說柳亞子。收到這首詩的第3天,也就是1949年5月2日,毛澤東還親自到頤和園柳亞子的住處,據當時在場人回憶,柳亞子非常激動,把拳頭半抱起來,連連說,共產黨偉大!毛主席偉大!人民解放軍偉大!毛主席馬上回答,人民偉大!包括你也包括我。接著毛澤東同柳亞子在頤和園里面一起游園,柳亞子也改變離京隱居想法,表示愿意留在北平參加新中國的建設。毛澤東的親自到訪讓柳亞子激動萬分,當晚寫了兩首和毛澤東的詩,表示:“昆明池水清如許,未必嚴光憶富江。”在北京居住下來之后,柳亞子跟毛澤東還有唱和來往。1950年10月3日晚,中央領導在中南海懷仁堂觀看西南民族文工團、新疆文工團等聯合演出歌舞晚會,毛澤東讓柳亞子用詩歌紀念這一民族團結盛景,自己作和詞。柳亞子欣然領命,即興作詞《浣溪沙》:“火樹銀花不夜天,弟兄姊妹舞翩躚,歌聲唱徹月兒圓。不是一人能領導,那容百族共駢闐?良宵盛會喜空前!”隨后,毛澤東步其韻奉和《浣溪沙·和柳亞子先生》:

長夜難明赤縣天,百年魔怪舞翩躚,人民五億不團圓。

一唱雄雞天下白,萬方樂奏有于闐,詩人興會更無前。

此詞上闋描寫了黑暗舊中國的情狀,下闋寫新中國成立后的歡樂,形成鮮明對比,反映了新中國成立后,各民族各階層團結建設新中國的大好局面。在以后的歲月中,柳亞子以極大的熱情參與政府工作,用詩歌贊頌共產黨,贊頌新中國,為人民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



◆毛澤東手書《七律·和周世釗同志》。

縱觀毛澤東一生,與他詩詞交往時間最長的朋友兼詩友,那可能就算是周世釗。他們兩人在長沙第一師范上學的時候,就是同班同學,而且是好朋友,畢業以后又同在一所學校里教過書。據毛澤東回憶,有時候,長沙的冬天太冷,當時也沒辦法生火,而毛澤東的棉被太單薄,于是晚上就夾著被子,跑到周世釗床上,擠在一起睡。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還多次提到,不忘當年兩人共蓋一床被子的友誼。后來毛澤東走上了革命道路,周世釗一直留在長沙教書。新中國成立后,周世釗馬上致電毛澤東,毛澤東也馬上回電表示:兄過去雖然未參加革命斗爭,教書也是有益于人民的。新中國成立后周世釗以民主人士身份擔任過湖南省副省長。1955年,毛澤東游長沙的時候,還寫下了一首《七律·和周世釗同志》:

春江浩蕩暫徘徊,

又踏層峰望眼開。

風起綠洲吹浪去,

雨從青野上山來。

尊前談笑人依舊,

域外雞蟲事可哀。

莫嘆韶華容易逝,

卅年仍到赫曦臺。

寫完之后,該詩沒有發表,一直到1983年,毛澤東誕辰90周年的時候才公布于世。仔細閱讀全詩,毛澤東以飽含激情的語言,既歌頌了農村的大好形勢,又講述了國內國外的情況,同時,還追憶了以往的韶華歲月,表達了對周世釗和其他老同學們的一往深情。1956年12月,毛澤東又致函周世釗,在信的后面,又附上了一首詩,那就是著名的《水調歌頭·游泳》。這首詩既表達了對友人的深情厚誼,又歌頌了偉大的社會主義建設場景。

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今日得寬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云雨,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

1961年,周世釗同李達、樂天宇一起向毛澤東贈送湖南特產斑竹,以表達情誼。毛澤東很快回了一首詩,即著名的《七律·答友人》。

九嶷山上白云飛,

帝子乘風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淚,

紅霞萬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連天雪,

長島人歌動地詩。

我欲因之夢寥廓,

芙蓉國里盡朝暉。

這首詩作表現了毛澤東對故鄉和友人的深情。這里面所講的“芙蓉國”,是指湖南——毛澤東的故鄉。里面所講的“盡朝暉”,則反映了毛澤東對故鄉人民的祝福。毛澤東同周世釗,除了有詩賦往來,還常從自己的稿費中間撥出一些錢,陸續寄給周世釗,讓他接濟過去的老師、同學和一些舊友。在“文化大革命”期間,造反派抄了周世釗的家,周世釗后來到北京向毛澤東訴說并表示憤慨,毛澤東當時安慰他:“這對你不起,由我負責賠償。”1976年初,毛澤東已經病重了,但仍掛念著周世釗,得知周世釗病重,毛澤東還專門派北京醫院兩位大夫趕到長沙去。可惜的是,大夫剛剛趕到長沙,周世釗就已經去世了。這年9月,毛澤東也與世長辭,這兩位好朋友的友誼從“恰同學少年”一直保持到去世那年,實在令人感懷。

縱觀毛澤東的詩詞生涯,他同民主人士保持著密切的詩詞交往,在以詩會友中,增進了感情,傳播了思想,促進了黨的事業發展。讓后人在領略毛澤東詩詞獨有的藝術之美、宏大氣魄、萬丈豪情時,也領略到其中的統戰情懷,體會其中的凝心鑄魂之效。

本文為《黨史博采》原創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侵權必究
維權支持:河北冀能律師事務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黨史博采 incentive-icons
黨史博采
全國公開出版的主流黨史期刊。
1070文章數 89061關注度
往期回顧 全部

專題推薦

強軍之路

無障礙瀏覽 進入關懷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庐江县| 绥阳县| 榆中县| 中卫市| 中江县| 元江| 新泰市| 台南县| 衡水市| 湖口县| 罗田县| 永胜县| 都安| 晋州市| 古交市| 辉南县| 苍梧县| 汕尾市| 佛坪县| 清水县| 行唐县| 桑日县| 水富县| 百色市| 湖北省| 缙云县| 铁岭市| 乌兰察布市| 庄浪县| 陆丰市| 五寨县| 临西县| 琼结县| 望江县| 手游| 兰州市| 闽清县| 乾安县| 兴义市| 五莲县| 镇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