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蘇交惡的年代,蘇聯的圖-22M“逆火”轟炸機,曾給中國帶來了極大的壓力。
這款轟炸機可以掛載對地導彈快速突入中國的領空,對中國戰線后方的重要設施或軍事力量進行打擊。
逆火轟炸機
后續隨著蘇聯解體,中國方面也是有購買“逆火”轟炸機的想法,但最終還是沒有買到“逆火”。
之后隨著時間推移,到現在中國的軍事力量發展了起來,也就到了就算俄羅斯求中國,我國也不會要“逆火”的階段。
中國現在之所以不需要“逆火”轟炸機,核心原因是有了能替代它的方案。
逆火轟炸機
逆火轟炸機的定位
其實逆火轟戰機雖然被稱為“轟炸機”,但它的主要定位是當“導彈掛架”,掛載空對地或者是空對艦導彈,對目標進行遠距離打擊。
以逆火轟炸機的結構,其內置彈艙非常的小,執行轟炸任務的話,性價比其實遠不如圖-95和圖-160這兩款轟炸機。
逆火轟炸機的內置彈艙和掛載能力展示
但在內置彈艙狹小的同時,逆火轟炸機有較強的外部掛載能力,能掛載AS-6、匕首這樣的空對地導彈,或者是反艦導彈。
正如我們上邊所說,在中蘇交惡的年代,逆火轟炸機對中國最大的威脅,就是它可以快速突破我國的防空網絡,然后對我國大后方的重要設施進行打擊。
圖-95型轟炸機速度太慢,不適合執行這種打擊任務。圖-160的速度倒是快了,但蘇聯時代的圖-160可沒有空射對地導彈的能力。
蘇聯時代的圖-160沒有空射導彈的能力
在那個年代,逆火轟炸機從某種程度上說,對我國的威脅比圖-95、圖-160轟炸機還要大。
對中國來說,在冷戰時期或者是21世紀之前,我國能拿到逆火轟炸機的話,對我國的幫助會特別巨大。
我國在21世紀前拿到逆火轟炸機的話,會提前具備打擊美國“第一島鏈”,以及在“第一島鏈”內外打擊美國航母的能力。
后續中國第一款定位和逆火轟炸機類似的機體,是我軍現在都還在用的飛豹戰機。而飛豹戰機是1994年才開始服役的。
飛豹戰機
也就是說,一直到1994年之前,我國在“掛載對地/反艦導彈的戰機”這一領域幾乎是一片空白。
并且早期的飛豹戰機并不穩定,故障率較高。這時候的飛豹與其說是一款戰機,不如說是一個“實驗平臺”,更多的是用于技術驗證。
飛豹戰機在首飛的時候就出現了嚴重的“震顫問題”。據飛豹的首席試飛員黃炳新回憶,當時飛豹的震顫非常嚴重,震掉了好幾塊儀表。
飛豹戰機的首席試飛員黃炳新
可見當時飛豹的實戰能力也并不如逆火轟炸機。一直到21世紀后飛豹的各項技術才趨于成熟,具備了較強的實戰能力。
因此對21世紀之前的中國來說,逆火轟炸機的價值還是比較高的。
中國有了替代方案
不過么,到現在我國已經有了完美的替代逆火轟炸機的方案。
首先就是我們上邊提到的飛豹戰機。飛豹在服役后經過多年的改進,到現在已經保證了穩定性,具備了較強的戰斗能力。
飛豹戰機
當前的飛豹可以掛載鷹擊-12這類空載反艦導彈,也能掛載一些空對地的導彈。
在數量上,截止至2024年我國還保有大約200架飛豹戰機。其中海航最多,一共有大約120架飛豹。
以飛豹的這個數量,其空對地/反艦能力相當可觀。
其次就是殲-16這款多用途重型戰機了。
殲-16作為多用途戰斗機不僅能空戰,也能掛載空對地導彈和反艦導彈執行對地/反艦打擊任務。
殲-16戰機
當前中國殲-16戰機的總數帶來也超過了300架,是一股非常可觀的力量。
最后就是我國火箭軍手里各種先進導彈的服役。
在對地打擊能力上,火箭軍手里有東風-15、東風-17、東風-26等導彈。
中國的國土面積沒有蘇聯那么大,要打擊美國的軍事力量,就主要是距離中國大陸1000公里以內的“第一島鏈”,以及距離中國大陸約3000公里的關島地區。
三條“島鏈”以及上面最重要的軍事支點
其中東風-15和東風-17導彈的射程足以打擊到“第一島鏈”,東風-26的射程達到了4000公里以上,也足夠打擊到關島地區。
在反艦能力上,東風-26導彈不僅能打擊陸地目標,也能打擊軍艦。
因此在4000公里這個距離內,火箭軍能發揮出很強的對地/反艦能力,能替換掉逆火轟炸機。
東風-26導彈
米格-31就已經在替換逆火了
其實目前逆火轟炸機在俄羅斯空天軍中的存在感也并不高,有一款定位和其極為相似的戰機,在出場率等方面全面勝過了逆火轟炸機,那就是米格-31型戰機。
當逆火轟炸機掛載空對地/反艦導彈時,其發揮的是“大型空中導彈平臺”的作用。而這一作用米格-31型戰機也能做到,并且米格-31型戰機速度比逆火轟炸機更快,生產和使用成本也更低。
米格-31戰機
相較于逆火轟炸機,米格-31唯一的劣勢是體型較小帶來的航程劣勢。
逆火轟炸機的最大航程超過1萬公里,米格-31的最大航程只有3000多公里。
但是以俄羅斯如今的情況,也基本用不到逆火轟炸機這么大航程的“導彈平臺”了。
當前北約已經從東歐和北歐方向全面包圍了俄羅斯,俄羅斯在和北約的對抗中已經全面進入了“防守階段”。
對當前的俄羅斯來說,確保其對東歐區域的打擊能力就足夠了,逆火轟炸機這么大的航程基本用不上。
北約已幾乎包圍了俄羅斯
這一情況使得當前米格-31的出場次數遠高于逆火轟炸機,比如說在當前的俄烏沖突中。
對中國來說,如果中美開戰,我國需要打擊的最遠的地面目標,也不過是3000公里外的關島。所以當前中國對逆火轟炸機的需求也比較小,殲-16、飛豹這些航程比較短的戰機,足夠中國使用了。
中國要“突破”關島,在和美國的對抗以及作戰中要進入“進攻階段”,更需要的是一支更強的海軍,而不少逆火轟炸機這樣的“空中導彈平臺”。
中國更需要一支強大的海軍
信息來源: 【1】華夏經緯網·《走近中國空軍試飛員|試飛英雄黃炳新:“飛豹”首席試飛員》 【2】北晚在線·《這款轟炸機快60歲了,還在推新款,是俄羅斯的無奈還是老而彌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