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綜合報道,臺灣地區領導人賴清德日前針對美國關稅戰造成的沖擊,脫口而出要島內民眾“吃苦當作吃補”。但事后其辦公室提供給媒體的視頻疑似剪掉該句,引起島內廣泛關注。據臺媒報道,賴清德日前出席活動時稱,多年來臺灣在面對各項挑戰的時候,都是以“積極正面”的態度,“吃苦當作吃補,這是臺灣精神”。報道稱,賴清德辦公室提供給媒體的視頻中,這句話卻消失無蹤。經媒體查對,賴清德辦公室提供的視頻在此處有閃爍。
賴清德說這番話絕非偶然。面對特朗普的關稅大棒,民進黨當局的應對堪稱“跪得徹底”:私下派談判小組赴美示好,提出“四大核心原則”,包括對美零關稅、擴大采購美國產品等?。林林總總羅列下來,就是四個字:奉“賠”到底。根據臺媒披露,2024年臺灣對美貿易順差達750億美元?。若執行“零關稅”,臺灣制造業將遭受毀滅性打擊。經濟學者痛批,這等于讓臺灣“自斷經脈”去討好美國?。更諷刺的是,賴清德還要求臺企加大在美投資?。
特朗普(資料圖)
在臺積電的問題上,特朗普先前已經對賴清德表示,臺積電做的還不夠。意在表明讓臺積電加碼對美國的投資,需要在美國建設更多的工廠,這是賴清德當局協助臺積電賣臺的結果。而另一面,特朗普又反手對臺灣征收了32%的“對等關稅”,讓臺灣本就脆弱單一的經濟再受重創。要知道,臺灣的支柱產業就是半導體,在拜登執政期間,臺積電靠著中美“芯片戰”賺的盆滿缽滿,而如今特朗普上臺,眼見這只“羊”肥了,也是時候該“宰”了。
多年來民進黨當局被美方予取予求,從臺積電到美投資,到宣稱擴大對美物資采購及投資,島內各種產業通通都要加碼投資美國。大家都心知肚明,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只是施壓工具,對于臺灣來說特朗普真正想要的不僅僅是臺積電,而是迫使島內整個半導體產業遷往美國,重振美國制造業。然而面對特朗普的關稅訛詐,賴清德當局卻卑躬屈膝。反觀中國大陸則對美國關稅霸凌堅決實施反擊,堅定地捍衛自身正當權益以及國際貿易規則和國際公平正義。
臺積電(資料圖)
而在另一邊,綠營內部的矛盾進一步激化。民進黨當局前副領導人呂秀蓮再次喊話賴清德,呼吁他盡快停止所謂的“大罷免”,因為無論結果如何,都會給臺島帶來極大地負面影響。她還強調,民進黨需要善待藍白兩黨。同時,臺所謂“監察機構”前負責人陳菊病重,民進黨當局前領導人蔡英文、現任副領導人蕭美琴都進行了探望。然而,當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抵達醫院時,卻吃了“閉門羹”。要知道,陳菊與賴清德、蔡英文都有不錯的關系。
所謂的美“在臺協會”日前宣布,美國聯邦參議院外交委員會的議員已經開啟竄臺行程,從4月16日持續到4月19日。這個代表團由參議院外委會亞太小組主席瑞科茲帶頭,成員包括參議員昆斯、巴德等人。按照美方的說法,他們此行主要是跟賴清德等人舉行會談,討論“美臺關系”、區域安全、貿易與投資等一系列問題。目的就一個,要凸顯特朗普政府正在強化所謂的“美臺關系”,確認美國對于“印太地區”有關“自由開放”的承諾。
中國臺灣(資料圖)
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指出,賴清德當局為了謀“獨”,主動出賣臺灣核心優勢產業,換來的卻是美國對臺課征高關稅,讓其著意編造的美臺關系假象破滅,“棋子”變“棄子”。賴當局不顧民眾利益和產業發展前景,提出對美“大采購大投資討好方案”,“打左臉送右臉”,這種“跪美賣臺”的行徑令人不齒。事實證明只要兩岸和平、同胞一心,就能共同壯大中華民族經濟,共同抵御外部風險,共同創造讓兩岸中國人揚眉吐氣的民族復興偉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