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臨其境知敬畏
警鐘長鳴促新生
矯治
沉浸
警示
前言
為強化社區矯正對象身份意識、紀律意識和法治意識,深化矯正教育實效,近日,浦東新區司法局組織轄區內社區矯正對象走進周浦監獄,開展了一場沉浸式警示教育主題活動。
警示教育活動以“身臨其境知敬畏,警鐘長鳴促新生”為主題,通過“看、聽、思、悟”多維體驗,以實地體驗、現身說法、思想教育相結合的方式,為社區矯正對象敲響敬畏法律、珍惜自由的警鐘,助力其重塑人生方向。
一
現場觀摩:
以“直觀沖擊”擰緊思想之弦
在監獄民警的引導下,矯正對象依次參觀罪犯生活區。整齊的“豆腐塊”被褥、嚴格有序的管理場景、封閉的監管環境,讓他們直觀感受“高墻內外兩重天”的鮮明對比,也讓矯正對象深刻體會到“自由”與“約束”的界限。
在監房內,矯正對象依次坐好,收看服刑罪犯行為示范片。示范片以影像直觀展示規范化的生活流程,與自由生活形成強烈反差,傳遞出觸犯法律必受嚴懲的警示意義。
隨后,矯正對象還觀摩了嚴管隊和新收罪犯隊列訓練。整齊的步伐、響亮的口號傳遞出紀律如鐵的震撼力,讓矯正對象深切體會到了失去自由的沉重代價。不少矯正對象感慨:“身臨其境才明白,失去自由是對人生最嚴厲的懲罰。”
二
現身說法:
以反面教材敲響警示之鐘
因多次違反社區矯正規定而被收監的罪犯王某,以親身經歷講述了從“放松警惕”到“步步失守”的過程:“社區矯正時總覺得監管寬松,一次次無視規定,最終換來鐵窗生涯……在這里,連呼吸都帶著后悔!”他的懺悔直擊人心,讓在場矯正對象深刻認識到:“社區矯正不是自由過渡期,也是對法院判決的執行,任何僥幸心理放松了對自己的約束,都可能讓自己變成監獄里的服刑罪犯。”
三
互動分享:
以“感悟交流”深化在刑認知
在座談交流環節,矯正對象主動分享感悟:“自由太珍貴,絕不能因一時沖動再犯錯??吹奖O獄里失去自由的場景,我后背發涼,再也不敢有半點馬虎!”。
“聽到王某的經歷,才明白‘紅線’不可觸碰,紀律必須嚴守!”在感想交流環節,矯正對象紛紛表示,此次“零距離”接觸監獄生活,徹底打破了“社區矯正等于‘自由放任’”的錯誤認知,真正體會到“高墻”就是“警示墻”。
監獄教育科同志結合案例對矯正對象提出了要求:一要端正態度,認清社區矯正是法律給予的改過機會;二要嚴守紀律,堅決服從監管規定;三要重塑價值,主動學習法律知識,積極參與公益服務,用實際行動贏得家庭和社會的重新接納。
四
殷切寄語:
以“嚴管厚愛”指引改造方向
浦東新區司法局工作人員在總結時強調:“社區矯正不是特殊待遇,而是非監禁的刑罰執行。希望大家端正三個態度:一是認清身份,牢記自己仍是服刑人員;二是敬畏規矩,將紀律要求轉化為自覺行動;三是珍惜機會,通過矯治重塑新生。”他同時表示,司法局將持續深化與周浦監獄的協作,在矛盾化解、心理矯治、回歸幫扶等領域探索更多“監矯聯動”新模式,為社區矯正對象筑牢“監管、教育、幫扶”三位一體的立體防線。
一堵高墻,隔開兩種人生
一次教育,引航回歸正途
這種“看得見、聽得進、記得住”的沉浸式體驗,讓社區矯正對象從“旁觀者”變為“參與者”,從內心深處敬畏法律、珍惜自由。這場高墻內的特殊教育,不僅是一次法治洗禮,更是一次人性喚醒,為維護社會穩定、彰顯法治精神寫下生動一筆。
編輯:郭 偉
供稿:周浦監獄 于 匯
了解更多上海監獄“故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