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地平線年度產品發布會在上海滴水湖舉行。地平線推出了L2城區輔助駕駛系統——HSD,以及征程6P/M芯片。
用余凱的話講,4月發布的幾十款新車,多數都和地平線有關系,這其中也包含剛上市的蔚來螢火蟲。
從出貨量看,影響國內智能輔助駕駛行業,最大的兩家芯片廠商,一家是英偉達,一家是地平線。
奇瑞董事長尹同躍半開玩笑的說,“過去20年我們吃‘發動機’的飯,下一個20年我們要吃‘智能化’的飯,或是說吃余凱的飯。
在傳統汽車廠商老總看來,這不是一句玩笑話。作為全國最大的智駕方案供應商,搭載地平線產品的量產車型已經超過170款,而且數量還在不斷增加。
做國內智駕行業最大公約數
余凱非常喜歡基于智能手機行業的歷史規律進行類比,在某種程度上,英偉達相當于手機圈里高通,而地平線的地位也逐步攀升。
在發布會上,最核心的硬件當屬6P和6H。
其中地平線征程6P號稱“智駕最強六代機”,也是這場發布會當中性能最強的一款芯片,配備18個ARM Cortex-A78AE核心、4核BPU Nash核心,支持18MP前視感知,圖像處理帶寬達到5.3G Pixel/s,配備256bit LPDDR5,最高算力達到560TOPS,一顆頂兩顆NVIDIA Orin-X,給車輛的輔助駕駛系統提供更快、更精準的數據處理能力。
對應的,地平線推出了城區輔助駕駛全家桶,涵蓋HSD 300、HSD 600、HSD1200三個版本。
地平線城區輔助駕駛全家桶包括三個版本其中,涵蓋10萬-30萬級車型。
HSD 300對應10萬級車型,搭載2塊征程6M芯片,算力約300Tops,配置11個攝像頭,1顆毫米波雷達,1個激光雷達(選配),
HSD 600對應20萬級車型。搭載1塊征程6P芯片,算力約600Tops,配置11個攝像頭,3顆毫米波雷達,1個激光雷達(選配),為15萬級車型標配。
HSD 1200對應30萬級車型,搭載2塊征程6P芯片,算力約1000Tops,配置11個攝像頭,3顆毫米波雷達傳感器,1個激光雷達(選配)。
可以看出地平線6P的算力對應的是英偉達的Thor-U芯片,目前搭載搭載Thor-U芯片的產品包含領克900和理想MEGA(參數丨圖片) home版本。
伴隨著6P/M芯片和HSD的發布,余凱有信心,2025年地平線出貨量和市場占有率還將進一步提升。
原因在于,不同于英偉達,地平線提供給車企的方案不僅有不同方案的芯片,還有國內首個軟硬結合全棧開發的城區輔助駕駛系統HSD。即,智能駕駛的軟硬件全包方案。
HSD解決了智駕軟硬協同問題
余凱對智駕行業終局判斷:20%車企自研,80%依賴第三方合作。
HSD的發布,解決了車企研發智駕軟件的難題。地平線軟硬結合的打包方案,類似于華為的HI模式,即幫車企做好智駕。
HSD能做什么?在發布會現場余凱播放了HSD的能力
感知能力:HSD搭載端到端VLA大模型,能精準識別交通元素,如紅綠燈、路口標識文字、交警手勢等,還可綜合評估大型車輛風險等級。
決策和執行能力:厲害的是,HSD可以做到在狹窄道路中實現三點式掉頭。
還可以應對無車道線路口通行、禮讓騎行人、擁堵匯流/換道、跨車道變道、連續異形路口通行等復雜場景,剎停起步柔和。
SR渲染能力:采用下一代SR實時環境渲染技術,呈現3A游戲大作般的HMI界面,沉浸式還原現實世界。
地平線推出軟硬結合的方案原因有2個,第一是行業存在的硬件浪費,消費者為高算力芯片買單,卻沒獲得對應的體驗感,背后涉及的問題為車企有能力購買硬件,卻沒有與之匹配的軟件方案。
第二個原因,在余凱看來,智能駕駛很難形成品牌價值和情緒價值。
余凱同樣類比了手機行業,他認為智能駕駛是智能汽車的“基帶”,其核心是提供安全、舒適、便捷的標準化功能,難以通過差異化形成品牌價值。如同智能手機的基帶芯片,80%的車企將選擇外采成熟方案,以降低研發成本并加速技術迭代。
車企需聚焦能體現品牌調性的領域(如座艙設計、用戶交互等),類似手機廠商自研拍照算法以突出個性化體驗。
這很好理解,當手機行業競爭到白熱化階段,各主機廠無需所有環節都自研,尤其是基帶,這很難形成差異化。不如把競爭力聚焦拍攝,更容易形成品牌價值。
彈夾系統,讓汽車進入個人電動時代
當汽車行業進入摩爾定律效應,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地平線推出的“彈夾系統”實現硬件可插拔、軟件可升級。同時意味著,智能電動車進入個人電腦時代,顯卡、CPU的升級都可以單獨插拔更換,不需要整臺主機更換。
發布會上,地平線還展示了搭載征程 6P 芯片的域控制器。這個「彈夾系統」可以像升級個人電腦一樣,讓車企選擇不同的芯片配置方案來升級車載計算平臺。
基于彈夾系統,HSD推出HSD 300、HSD 600與HSD 1200三個版本,提供從普惠級到高性能再到全場景的全價格段、全性能段解決方案。
當硬件和軟件協同,后期軟件OTA的能力遠超硬件,而硬件若不能對應升級,就會產生貶值。
對應的例子,如今820A和8155座艙芯片,已經滿足不了座艙全面AI化的需求,隨著智能座艙技術的發展,座艙對算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應的,智駕芯片也是如此。
地平線的好朋友們
在發布會的最醒目的2側,擺放著兩臺車,一臺星紀元ET、一臺裝載有激光雷達的大眾ID4。
在發布會PPT上赫赫幾個大字,每三臺智能汽車就有一臺搭載地平線。
奇瑞的董事長尹同躍也來為地平線占了臺,并宣布奇瑞「獵鷹方案」將和地平線征程6P芯片在星途品牌上全球首發,并于2025年9月正式量產,后續奇瑞還將有更多采用HSD的奇瑞“獵鷹方案”車型陸續上市亮相。
在奇瑞之外,隨著大眾汽車的加入,HSD的量產陣營進一步擴大。首批車型將于2026年陸續發布。這一全棧式技術矩陣的構建,標志著地平線在智能駕駛領域的全面布局,不僅為車企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也加速了智能駕駛的普及。
目前為止,地平線與超40家車企及品牌展開合作,包含前十大中國車企,同時,地平線已經達成前裝量產出貨超過800萬套,量產上市車型超200款,量產定點車型超310款,市占率達到33.97%,是自主品牌乘用車L2輔助駕駛計算方案占有率第一。
余凱的反共識常識
在發布會現場,余凱反共識的例子很多,其中最討論最多的是用戶數據無用論。
余凱認為,人類駕駛行為數據沒有用,99% 的用戶數據不值得學習。
余凱還提到,在 AI 時代,人類行為數據沒有價值,99% 的用戶數據不值得學習。實際上,地平線在做輔助駕駛的時候也發現,人類司機的駕駛行為不值得學習,剎車很重,拐彎不夠優雅。
以特斯拉為例,這家企業擁有全世界最多的用戶駕駛數據,但同樣是用自己組建的車隊數據,加上在虛擬世界仿真、強化學習進行模型訓練。
國內的例子是理想,這家新勢力智駕負責人郎咸朋也曾提到,理想從全部用戶數據中挑選了 3% 的 “老司機”,只用這部分數據進行訓練。
在新的技術趨勢下,余凱認為,人類司機的數據不再是智能駕駛技術的核心壁壘。
電駒小結
2015年地平線成立之時,十年間推出三代BPU計算架構,實現了計算性能十年超1000倍提升,這是芯片算力定律,也是地平線自身的成長。
這十年,地平線深刻影響國內智駕行業的發展,伴隨著地平線征程6P和HSD的發布,這家企業影響力還在增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