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諾安基金發布高級管理人員變更公告,楊谷因高管換屆離任副總經理一職,官方披露具體原因為“專注于投資工作”。這位任職長達18年之久的副總經理,在業內享有“雙十”美譽且業績持續優異的資深基金經理,如今以“專注工作”卸任副總經理職務,這一說法在業內引發廣泛關注。
圖片來源:諾安基金官網
楊谷此前在平安證券綜合研究所擔任研究員,后轉戰西北證券資產管理部。2003年10月,加入成立僅半年的諾安基金,從此開啟與這家公司的長達22年深度綁定。自2006年2月開始,楊谷便開始執掌諾安先鋒混合基金,2007年9月更是在公募基金行業尚未形成“優而仕”的背景下,以基金經理身份直接升任副總經理,開創了行業先河。
圖片人物系 諾安基金基金經理 楊谷
截至日前,楊谷已在諾安基金副總經理兼基金經理這一“雙重身份崗位”上任職18年,同時,作為市場上為數不多的“雙十”(管理年限超10年、年化回報超10%)基金經理,楊谷業績表現長期穩健,在銀河證券最新一期公布的諾安基金年度業績排名榜單中,楊谷旗下管理的五只基金有四只成功入圍,其執掌的諾安先鋒混合基金(A類)、諾安先鋒混合基金(C類)、諾安優選回報混合基金更是包攬榜單前三甲,此次卻以“專注工作”為由卸任副總經理職務,這理由在業內看來不免略顯牽強。
圖片來源:諾安基金微信公眾號
有觀點猜測,諾安基金副總經理崗位配置是否過于飽和?其實不然,諾安基金同日公告顯示,總經理助理劉翔升任副總經理。查閱諾安基金官網信息可知,此次調整前,諾安基金副總經理崗位包括楊谷在內僅有2人,遠低于行業頭部公司平均5-7人的配置規模,由此可見,其高管團隊亦不存在“崗位擁擠”。
更深層次的原因或源于公司內部權力結構。審視這位新上任的副總經理劉翔,此前曾擔任中國化工進出口總公司財務部投資經理,后出任中化國際(600500.SH)(控股)股份公司董事會秘書、中化國際(新加坡)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榆林市煤炭轉化投資基金公司總經理、中化資本創新投資公司總經理、中化創科董事長兼總經理等要職。2024年3月,正加入諾安基金擔任總經理助理一職。
從新任副總經理劉翔的履歷資料來看,他此前既未在公募基金行業有過從業經歷,也未積累市場渠道資源方面的經驗。唯一較為突出的是在中國化工進出口總公司的任職,無論是擔任中化國際(控股)股份公司董事會秘書,還是出任中化資本創新投資公司、中化創科總經理,劉翔的職業生涯均在中國化工集團體系內任職。值得注意的是,其職業軌跡與現任董事長李強、總經理齊斌的股東背景高度重合。而這位在中化系多家公司擔任要職的“空降高管”,僅用13個月便從總經理助理晉升為副總經理,其背后股東方戰略意圖不言而喻。
圖片來源:天眼查
被削權的“救火隊長”:業績光環難抵權力重構
如此看來,楊谷投資能力與投資精力或許并非問題核心。
市場對諾安基金的認知,可能更多來源于聚焦“半導體最鋒利的矛”蔡嵩松,或是近期熱度頗高“奧林匹克戰隊”之稱的諾安基金科技組。然而,對于這位具備“雙十”資歷的基金經理,投資者卻相對陌生。作為諾安基金資歷最深的基金經理,其以低調穩健的投資風格著稱,管理的諾安先鋒混合基金歷經穿越周期,年化收益率達12.05%、實現7.86倍的凈值增長,展現出卓越的長期投資能力。
在投資策略上,楊谷擅長通過高頻調研和行業比較挖掘“高成長空間、高業績增速、高預期差”的標的,同時避免抱團和追漲。此外,他采用“核心+衛星”策略,有效規避單一策略風險,提升投資組合的穩健性,不同于賽道型選手,分散持倉是其投資風格一大鮮明特點,以其代表作諾安先鋒混合基金為例,前十大重倉股占比長期維持在50%以下,根據披露的2024年報顯示,諾安先鋒混合基金共計持有311只股票。
圖片系楊谷旗下產品收益及排名情況
數據來源:同花順iFinD
憑借出色的投資業績,楊谷于2007年榮升為副總經理一職。盡管身居公司高位,但他始終未曾離開投資一線崗位。據機構之家統計,2023年楊谷調研了7家上市公司,2024年則調研了4家上市公司。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諾安基金旗下備受矚目的基金經理劉慧影,公開信息顯示其在近兩年內卻并未參與過任何上市公司調研活動。
實際上,諾安基金對楊谷這種“削權”早有蹤跡可循。諾安優勢行業混合基金此前在基金經理張強、張堃管理期間,分別錄得-35.99%、-7.24%的業績虧損,2023年10月,楊谷作為“救火隊長”接管該基金后,成功實現扭虧為盈,任職回報達到6.43%。正當其業績步入上升軌道之時,2025年3月6日,楊谷突然卸任諾安優勢行業混合基金的管理職務,而接任者是同樣股東方對外貿易信托的出身,于2020年11月入職諾安基金并擔任研究部副總經理鄧心怡。
圖片系諾安優勢行業混合基金歷任基金經理
圖片來源:同花順iFinD
更具戲劇性的是,諾安優勢行業混合基金在鄧心怡接管后旋即出現業績下滑,在其任職的短短46天內,基金凈值回撤幅度高達10.92%。而這并非孤例,從鄧心怡管理的其他產品,除了與陳衍鵬共同管理的諾安和鑫混合基金實現正收益外,旗下管理的其他產品均呈現負收益,其中諾安研究精選股票基金在她任職期間,累計回報率更是虧損了24.36%。盡管業績表現如此不盡如人意,鄧心怡卻在入職兩年后晉升為研究部總經理,負責分管擁有約25名研究員的團隊,今年3月仍新增其管理諾安優勢行業混合和諾安研究優選混合基金的職責,由此可見公司對其可謂“青睞有加”。
圖片系鄧心怡旗下產品收益及排名情況
圖片來源:同花順iFinD
科技團隊的高調營銷與楊谷的“邊緣化”
諾安基金成立于2003年,發起股東分別為對外經貿信托投資公司、中國新紀元有限公司和科學城建設公司,持股比例分別是40%、40%和20%,其中對外經貿信托是中國中化集團的全資子公司。
在諾安基金的發展歷程中,中化系、新紀元系在諾安基金的核心團隊中保持微妙的平衡。首任董事長劉德樹為中化系,總經理姜永凱則為新紀元高管;此后新紀元系的秦維舟、中化系的奧成文分別接替董事長、總經理。直到近年來,奧成文因重婚、秦維舟卸任,諾安基金的董事長和總經理之位分別由中化集團委派的李強、齊斌接任。
在董事長李強和總經理齊斌的掌舵下,諾安基金的總規模從2021年1300億元增長至2082億元。然而,深入分析其規模構成可見,這700億元的增量主要來源于貨幣基金規模的貢獻。值得一提的是,為了增強諾安理財寶這一貨幣型基金的產品吸引力,該基金甚至不惜將管理費率從0.33%下調至0.17%。
諾安基金雖身為老牌基金公司,但在行業內的地位卻并不突出。與同在2003年成立的廣發基金、興全基金相比相差甚遠,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諾安基金資產管理規模為2082億元,在行業排名第36位.其中貨幣型基金占比高達72.81%。
自2020年以來,諾安基金在新發基金領域持續承壓,近五年間僅于2022年發行一只規模為3億元的基金產品。更為嚴峻的是,截至目前,諾安基金在受理及已核準產品數量均為零,這一現狀無疑對其未來業務拓展構成挑戰。
圖片系諾安基金產品審核發行情況
圖片來源:同花順iFinD
而這一切問題的根源,或許與諾安基金在合規環節密切相關。2022年7月,諾安基金代銷渠道乾道基金因在內控和風險隔離上存在問題,被北京證監局處以“暫停辦理相關業務3個月”的行政監管措施;2024年3月27日,原明星基金經理蔡嵩松因涉嫌“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對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罪”在金華中院接受公開審理;同年7月,諾安基金因內部控制體系不完善,被深圳證監局責令整改,并暫停受理其ETF公募產品注冊申請3個月,同時對相關責任人采取了相應的行政監管措施。
或許受合規管理的掣肘,在新發產品希望渺茫的情況下,諾安基金延續了蔡嵩松時代的流量運作邏輯,將目光投向科技投資領域。2025年3月28日,在北京四環外的一處拍攝基地,在韓冬燕及鄧心怡的帶領下,劉慧影、左少逸、陳衍鵬、唐晨、楊靖康等被業內稱為“奧林匹克戰隊”的諾安基金科技團隊成員陸續匯聚于此,為《“中國科技——敢!”2025年諾安基金科技投資報告》營銷造勢。
然而,在諾安基金如今大力造勢科技投研的浪潮中,身為副總經理、投資總監的楊谷卻意外缺席。在諾安基金2025年“all in科技”戰略布局下,楊谷仍堅持著“估值安全邊際”的投資準則顯得格格不入。或許也正因楊谷低調內斂的性格,盡管始終堅持一線投資調研,但相比科技組的高調營銷,這種“笨功夫”在流量為王的時代顯得格外邊緣。
當“雙十基金經理”轉向“專注投資工作”,當科技投研或淪為一場概念炒作,這家曾孕育過業績神話的老牌金融機構,似乎正在重蹈歷史的覆轍,或許正如楊谷所言“投資需要時間證明,但市場往往缺乏耐心”,這既是基金經理的個人獨白,更像一家基金公司命運的深刻隱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