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環(huán)球時報報道,俄烏沖突如何實現(xiàn)停火止戰(zhàn)成為國際輿論關注的熱點。日前美國率先與俄羅斯方面舉行會晤,討論恢復美俄關系和解決烏克蘭危機問題,讓歐洲和北約備感壓力。是否出兵烏克蘭,更成為歐洲內部爭論的焦點。不久前美方在慕安會上對美歐共同價值觀“刨根式”質疑,及斷然拋開歐洲與俄談烏克蘭危機的作為,預示著美對歐安全承諾可能發(fā)生重大轉變,美國由歐洲安全之“錨”,向歐洲動蕩之“源”的功能調整,很可能令此次美俄談判帶來的不是歐洲和平,反而是歐洲的更大分裂。
普京(資料圖)
沖突爆發(fā)伊始,就有專家理性預測:俄羅斯有能力持續(xù)打擊烏克蘭的關鍵基礎設施,不斷迫使烏軍“陷入絕境”,但他們速勝的可能性并不高。這場沖突一開始就是美國下的套,無論是對俄羅斯還是烏克蘭都是如此,俄羅斯原以為能夠輕而易舉實現(xiàn)戰(zhàn)略目標,烏克蘭也認為能夠通過實際行動使北約接納自己。時間一分一秒流逝,誰都不肯認輸,俄羅斯堅持認為:西方的熱情終將退卻,支援力度只會越來越弱,只要耗下去就一定能打贏。
因為俄羅斯被餡在俄烏戰(zhàn)場,芬蘭和瑞典光速加入北約。還是這個原因,亞美尼亞、塞爾維亞等國與俄羅斯?jié)u行漸遠。俄羅斯在中亞的影響力大大減弱,中吉烏鐵路的重新建設就是證明。正是俄羅斯力有不逮,它經營多年的中東棋局已經崩盤,敘利亞一夜變天就是其中的標志性事件。種種跡象表明,俄羅斯因為這場沖突,地緣優(yōu)勢已經蕩然無存,國際地位嚴重下降。
俄羅斯顯然很難完成自己的既定目標,對烏克蘭去軍事化是不可能的,因為烏克蘭和美國已經達成了能源礦產協(xié)議,意味著今后美國又得大力支持烏克蘭,無論是沖突還是國家重建。
尤其是美國和烏克蘭達成了能源礦產協(xié)議之后,俄羅斯又面臨新一輪的壓力,因為烏克蘭既然妥協(xié)于美國了,肯定有好處的,其中之一,就是保護烏克蘭的國家安全。所以,俄羅斯就目前的地盤能穩(wěn)得住,分割線搞明白就不錯了,但是現(xiàn)在整個頓巴斯可能都沒有完全在俄軍控制之下,赫爾松和扎波羅熱更是亂七八糟,怎么劃分?
普京(資料圖)
戰(zhàn)場上,烏克蘭有了西方高科技武器的加持,俄軍優(yōu)勢越來越小。這仗打得這么艱難,普京自然壓力山大。他知道,輸不起的不是一場戰(zhàn)役,而是整個國家的信心和威信。制裁對俄羅斯經濟打擊不小,能源出口是俄羅斯的命根子,可歐洲現(xiàn)在不買俄氣了,改從美國和中東進口。盧布雖然靠政府撐著沒崩,但通脹高得嚇人,老百姓買東西越來越貴。俄羅斯也不是沒招。它跟印度這些國家加深合作,能源賣給亞洲,經濟勉強穩(wěn)住。可長期看,這種“抱團取暖”治標不治本,俄羅斯的工業(yè)和技術還是被卡脖子。
俄羅斯對外情報局局長納雷什金日前在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會見白俄羅斯總統(tǒng)盧卡申科后向記者表示,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戰(zhàn)略目標保持不變。納雷什金說,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和平協(xié)議的條件包括烏克蘭無條件的無核中立、去軍事化和去納粹化。納雷什金同時說,當前俄羅斯和美國就烏克蘭問題進行的各層級對話相當頻繁,這種接觸是積極的。
普京與特朗普(資料圖)
俄羅斯聯(lián)邦安全會議副主席梅德韋杰夫18日表示,若歐洲效仿美國“撒手不管”,不介入俄烏沖突,俄羅斯將能夠更快自行解決問題。美國國務卿魯比奧17日在法國巴黎與烏克蘭、法國、英國、德國官員就烏克蘭問題進行了磋商。他18日離開法國時在機場向媒體表示,就烏克蘭問題的談判不能一直停滯不前,如果短期內看不到俄羅斯和烏克蘭達成一致的信號,美方不會繼續(xù)撮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