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場以“稅收·法治·公平”為主題的沉浸式模擬法庭活動在成都市龍泉驛區人民法院經濟技術開發區人民法庭“開庭”。
這是由成都市稅務局聯合龍泉驛區稅務局、四川財經職業學院在第34個全國稅收宣傳月期間開展的普法活動,將真實涉稅案例改編為“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罪”庭審劇本,通過稅務、企業,涉稅中介,學校、法院五方聯動,以“庭審+普法”的創新形式,為60余名企業代表、行業協會代表、涉稅中介代表和大學生志愿者們呈現了一堂生動的法治公開課。
大學生稅收普法志愿者像市民宣傳稅法知識。成都市稅務局供圖
“審判長,虛開的增值稅發票并無真實貨物交易,證據鏈完整,應依法定罪!”模擬法庭上,四川財經職業學院學生扮演的“公訴人”言辭犀利,企業代表飾演的“辯護人”據理力爭,涉稅中介“證人”細節飽滿的陳述引起全場思考。
從庭前準備到法庭判決,從舉證質證到法庭辯論,精心設計的“案件角色”被參演者們生動演繹,專業的法袍、律師袍及法警服讓現場觀眾身臨其境,唇槍舌劍間,“稅與法”的界限逐漸清晰。
模擬庭審結束后,參會代表們進行了點評并分享了體會感受。
龍泉驛區法院經開區法庭庭長張林結合案例現場剖析道:“此次模擬法庭不僅還原了司法程序,更通過真實案例警示企業——稅收法治的紅線不容觸碰。通過這類沉浸式普法,我們希望公眾能更直觀地理解‘稅收法定’原則,讓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成為全社會的共同追求。”
四川財經職業學院財稅學院法律教研室主任戴娜娜對參與模擬的學生表現給予了高度評價,“今天的模擬法庭是‘稅法課堂’的延伸實踐。學生們通過角色代入,深刻體會了稅法條文背后的價值邏輯——它不僅是國家治理的工具,更是維護社會公平的基石。”她補充道,“作為財經類院校,我們始終將‘德法兼修’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未來將繼續深化與稅務、法院等部門的合作,為稅收法治建設輸送更多‘懂專業、有擔當’的復合型人才。”
龍泉驛區財稅服務協會常務副會長湯莉從行業角度提出見解。她表示,今天的案例再次證明,“走捷徑”的代價遠超短期利益。“合規不是成本,是競爭力!企業‘省錢’千萬條,守法第一條!” 湯莉說。
模擬法庭“庭審”現場。成都市稅務局供圖
活動中,一汽豐田汽車(成都)有限公司財務科長趙榮分享了企業連續9年獲評“A級納稅人”的經驗:“公司自成立以來,就把合規經營、誠信納稅放在首位。除了嚴格遵守會計準則,依法履行納稅義務之外,公司還制定了規范的稅務管理制度,定期組織相關人員進行稅法的學習,形成流程規范的內控管理機制。對我們車企來說,合規經營如同系好安全帶,只有守法,才能行穩致遠。”她坦言,“‘9連A’不僅是榮譽,更成為企業參與重大項目競標的‘通行證’,讓我們在政府采購、供應鏈合作中贏得先機。”
場外,成都市稅務局聯合大學生稅收普法志愿者設立“稅法宣傳小展臺”,通過漫畫手冊、案例解讀、互動答疑等形式,向群眾普及稅法知識。“原來虛開發票后果這么嚴重!”“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有新變化?”不少市民駐足咨詢,稅務干部“一對一”解答,讓普法既有趣又實用。
成都市稅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稅收法治關乎每個人切身利益的底線。企業要主動擔起責任,涉稅中介要當好“守門人”,營造公平的稅收環境,需要各方協作形成合力。未來,稅務部門將繼續探索創新更多的稅收普法宣傳形式,解鎖更多群眾喜聞樂見的“新玩法”,以更精準的普法服務、更嚴格的執法監督維護稅收公平正義,聯動多方力量一起寫好稅收法治公平的時代篇章。 (黃秋利、趙文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