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至4月21日是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最新數據顯示,肺癌仍是上海新發癌癥中的“老大哥”,發病率和死亡率居榜首。不過,隨著醫療技術進步,肺癌治療正走向“精準時代”,臨床治療方案趨向精細化、個體化。上海市胸科醫院腫瘤科主任李子明說,通過精準治療,晚期肺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已從化療時代的5%提升到20%-30%,部分中期和局部晚期患者甚至有治愈可能。
從“大網捕魚”到“精準導彈”
李子明的微信頭像是個憨厚可愛的卡通醫生,跟他的恩師陸舜教授一樣。去年,陸舜教授卸下上海市胸科醫院腫瘤科主任的職務,接力棒交到了李子明的手中。
李子明教授(左)和陸舜教授
20年來,肺癌的治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李子明既是見證者,也是參與者。
“我2003年進入胸科醫院。那時肺癌的治療手段相對有限,如果發現腫瘤已不是早期,失去了手術的機會,那么傳統的化療是主要的治療方式,千人一面的模式存在諸多局限性。”
不過,改變也在悄悄發生。那時,胸科醫院剛開始布局新藥臨床研究。李子明回憶:“有的患者躺著進病房,治療后竟能走著出去,變化特別明顯。”這讓醫生們意識到:肺癌治療得“量體裁衣”,肺癌治療要向精準治療轉變。
怎樣才算精準?李子明說,精準治療的核心在于根據患者個體的基因特征、腫瘤生物學行為等多方面信息,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
傳統的化療是一種“廣譜”治療,就像用大網捕魚,雖然能殺死癌細胞,但正常細胞也跟著“遭殃”,副作用大,效果因人而異。
精準靶向治療,就像給癌細胞裝上“定位器”。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基因特征、腫瘤特性等信息,用“靶向藥”像導彈一樣精準打擊癌細胞,既減少副作用,又提高療效。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有什么夢想?
一位60多歲老伯的經歷堪稱奇跡:他被診斷為局部晚期肺癌。李子明團隊先用三周期“新輔助治療”(術前用藥縮小腫瘤),結果CT顯示腫瘤縮小超90%。手術后病理檢查發現,老伯肺里竟一個癌細胞都沒了。
李子明主任在查房
這樣的案例在胸科醫院并不少見。醫院每年針對局部晚期肺癌的多學科討論(MDT)近千例,約四分之一患者通過新輔助治療讓腫瘤明顯縮小,生存期大大延長,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近年來,胸科醫院腫瘤內科不斷開展轉化醫學研究,承擔了100多項國際、國內多中心臨床試驗,共完成20多項肺癌適應癥的建立,讓很多不可手術的晚期患者獲得生存的機會。陸舜說,他最大的夢想是讓中國的肺癌患者有藥用,用得起藥,合理規范用藥。現在,夢想已實現。
李子明還有什么愿望?他說,自己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人。在肺癌的精準治療的基礎上,更要借力新技術,為患者帶來更加個體化、規范化的診療,使療效提升,腫瘤復發率下降。
辦法總比困難多,別老擔心“無藥可用”
肺癌可分為非小細胞肺癌(NSCLC)和小細胞肺癌(SCLC),其中非小細胞肺癌約占所有肺癌的80%-85%。肺癌患者存在著不同的基因突變類型,針對這些特定的基因突變,可以服用相應的靶向藥物。
在中國患者中,表皮生長因子受體 (EGFR)突變是最常見的突變,使用EGFR-TKI類靶向藥物能夠取得顯著的治療效果。目前針對這個靶點的藥物也是最多的,從第一代到第三代,進入了“三代同堂”的時期。多款EGFR靶向藥相繼納入醫保,也減輕了患者的治療負擔。
李子明主任的門診,患者大多數已是中晚期,許多人會有靶向藥耐藥的苦惱。他會向患者解釋,確實存在耐藥問題,但現在的治療策略靈活多了。以最常見的EGFR突變為例,有的患者先用一代藥,耐藥后檢測出特定突變再換三代;也有人直接用三代藥。神奇的是,耐藥換藥后,有時還能“回頭”再用回上一代藥。更驚喜的是,免疫治療也來“助攻”——對無法用靶向藥的患者,免疫治療能把五年生存率提升到30%,比化療時代足足高了6倍!所以,不要老擔心“耐藥”問題,辦法總比困難多。
他還談到,肺癌里有個“硬骨頭”,叫KRAS基因突變(約占非小細胞肺癌的25%),曾被稱為“不可成藥”靶點,患者預后差。團隊瞄準這一靶點,在國內率先開展一項臨床研究,并于去年在《柳葉刀-呼吸醫學》發表了研究結果,表明對于既往接受過治療的KRAS G12C突變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具有顯著療效。在受試患者中,有超過一半的人腫瘤出現了明顯縮小,且疾病控制率也達到89%,這表明近九成患者的腫瘤得到了控制,沒有繼續進展。
“肺癌治療已有了巨大突破,醫生手里的武器更多了。”李子明希望,大家不要談癌色變,有很多晚期肺癌患者生存已超過5年,距離肺癌慢病化的目標更近了。
原標題:《肺癌離“慢病化”有多遠?精準靶向治療已改寫生存法則|新民·第醫線》
欄目編輯:陸梓華 題圖來源:新民晚報制圖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左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