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春末氣溫波動,水痘疫情再度進入高發期。國家疾控局近期發布警示,提醒公眾尤其是兒童家長加強防范。數據顯示,水痘傳染性極強,易在幼兒園、學校等集體場所暴發,且成人感染后癥狀可能更嚴重。如何科學應對這一“見面傳”疾病?本文結合權威指南與常見誤區,為您梳理實用防護策略。
一、水痘高發季:癥狀與傳播需警惕
水痘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發,潛伏期長達10-21天,初期癥狀類似感冒(發熱、頭痛、乏力),隨后出現特征性皮疹:從軀干、頭部向四肢擴散,紅斑→丘疹→水皰→結痂,夜間瘙癢加劇,易因抓撓引發感染。
傳播途徑:
飛沫傳播:咳嗽、打噴嚏。
接觸傳播:直接觸碰皰液或污染物品(如玩具、門把手)。
值得注意的是,患者從發病前1天到結痂前均具傳染性,即使皮疹消退也需隔離至全部結痂(不少于病后2周)。
二、破除誤區:這些認知“坑”你中了嗎?
誤區一:水痘是皮膚病,無需隔離
水痘實為急性傳染病,傳染性極強,需嚴格隔離。成人感染后可能引發高熱、密集皮疹,甚至帶狀皰疹。
誤區二:得過水痘終身免疫
多數人感染后獲持久免疫,但免疫力低下時病毒可能“復活”引發帶狀皰疹。接種疫苗可雙重預防。
誤區三:接種疫苗后100%不感染
疫苗保護率約95%,且效力隨時間減弱。世衛組織建議接種2劑(12-18月齡首劑,4-6歲加強),大幅降低重癥風險。
三、科學防控:疾控專家劃重點
疫苗優先:筑牢免疫屏障
兒童:按程序接種2劑水痘疫苗,應急接種可在接觸患者5天內進行,減輕癥狀。
成人:未接種或未感染過的高風險人群(如教師、醫護人員)建議補種。
切斷傳播鏈:細節管理不可少
隔離患者:患兒需居家至全部結痂,用品需煮沸或暴曬消毒。
環境清潔:勤通風、定期消毒玩具,用“七步洗手法”保持手衛生。
避免聚集:高發期減少前往人群密集場所,外出佩戴口罩。
護理要點:減少并發癥風險
皮膚護理:剪短指甲、穿寬松衣物,避免抓撓;溫水洗澡后涂抹保濕霜緩解瘙癢。
及時就醫:若出現高熱不退、皮疹化膿、意識模糊等癥狀,需立即就醫。
四、特殊人群:孕婦、嬰幼兒需格外警惕
孕婦感染可能導致胎兒畸形;1歲以下嬰兒及免疫缺陷者易出現肺炎、腦炎等嚴重并發癥,需盡早抗病毒治療。
五、學校與家庭:聯防聯控是關鍵
托幼機構應落實晨午檢,發現疑似病例及時上報。家長需密切關注孩子健康狀況,同時注意自身防護——成人患者往往癥狀更重,且可能將病毒傳染給未免疫兒童。
結語
水痘雖可防可控,但公眾認知誤區仍存。通過科學接種、嚴格隔離和細致護理,我們完全有能力為孩子筑起健康防線。這個春天,讓我們用知識“武裝”家庭,遠離水痘困擾!
參考資料:國家疾控局、中國疾控中心、多地衛健委健康提示。
#水痘進入高發期如何預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