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基輔4月12日消息,烏克蘭空軍12日在社交媒體發文說,烏空軍一名飛行員當天在駕駛美制F-16型戰斗機執行作戰任務時死亡。俄羅斯方面消息說,俄軍擊落一架烏軍F-16戰機。烏克蘭空軍在一份聲明中說,這起“悲劇”發生在一次“不同部門間”行動中。死亡飛行員是帕夫洛·伊萬諾夫,26歲。關于伊萬諾夫死亡的具體情況正在核實中。烏總統澤連斯基當天在社交媒體發文,向死亡飛行員家屬表示慰問并要求有關部門查明情況。
怎么回事呢?原來日前,俄羅斯挑了個凌晨對基輔發起大規模無人機襲擊,烏克蘭防空部隊連忙開啟防空作戰,根據烏克蘭空軍的說法,俄羅斯整整出動了88架無人機,其中有56架被烏克蘭防空部隊擊落,另有24架受到電子戰干擾失靈。乍一看,這似乎是俄烏戰場上再常見不過的無人機互襲戲碼而已,但這次卻有所不同,根據烏克蘭總參謀部的說法,有一架F-16在擊退俄羅斯空襲之際墜毀,年僅26歲的飛行員喪生殉國,墜毀原因是在蘇梅州一帶空域被俄軍防空部隊擊落。
烏軍的F-16戰機(資料圖)
據悉這是俄軍S-400防空導彈完成了對烏克蘭空軍F-16戰斗機的首殺,這架烏克蘭空軍F-16戰斗機是被俄軍防空導彈系統擊落,而不是在攔截,俄軍發射的伊朗“小摩托”,“沙赫德”-136自殺式無人機的時候,與“沙赫德”-136自殺式無人機相撞,而發生墜機的。在4月12日凌晨,俄軍發射的伊朗“小摩托”,對烏克蘭全境進行了大規模轟炸,早前烏克蘭方面認為,在攔截過程中,這架F-16戰斗機和飛行員,有可能與俄軍發射的伊朗“小摩托”相撞。
F-16戰斗機與傳統Su式戰機完全不同,烏克蘭飛行員采用速成班學習,必須在18個月內完成數年內完整的訓練,在實戰中可能面臨經驗不足,而烏軍機場又缺乏足夠的防空系統,而F-16戰斗機似乎也缺乏足夠的“電子吊艙”和預警系統。至于這F-16戰機到底是在蘇梅被俄軍導彈擊落,還是在烏克蘭機場意外故障墜毀,不管什么原因,對烏克蘭來說都是一次打擊。
另外,據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記者14日獲悉,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表示,俄烏沖突終將通過外交方式結束。他指出,俄羅斯無法實現對整個烏克蘭的占領,而烏克蘭自身也缺乏完全解除俄方占領的實力,這一現實狀況決定了外交途徑是解決沖突的必然選擇。同時,澤連斯基強調,烏克蘭堅決不承認被占領土歸屬于俄羅斯。澤連斯基宣布將全力通過外交途徑解決這場沖突。他指出,談判是必然會進行的,且形式會多種多樣,既有三邊談判,也會有雙邊談判。
自沖突爆發以來,烏克蘭一直強調捍衛自己的領土完整,反對在國家主權問題上作出任何妥協。此前,美國的“分區治理”提議,在烏克蘭看來,無疑是對其主權的公然侵犯,烏克蘭雖在軍事上依賴西方援助,但并不愿以喪失部分主權為代價來換取所謂的“和平”。對于美國口中的“英法駐軍”,烏克蘭更是充滿警惕,畢竟外部勢力的介入往往伴隨著對主權的侵蝕。如今,在自身尚未完全戰敗,且仍有軍事抵抗能力的情況下,烏克蘭怎能輕易接受他國軍隊在自家土地上“劃分勢力范圍”?
俄烏沖突的終局,或將催生一種“分層控制”的新秩序:美國通過金融與技術霸權收割烏克蘭表層資源,俄羅斯以軍事存在掌控歐亞腹地,土耳其則憑借地緣杠桿成為區域秩序擔保人。而歐洲的衰退與烏克蘭的“碎片化”,將成為這一秩序成型的祭品。澤連斯基的“外交終戰論”,恰似冰山浮出水面的一角——其下隱藏的,是舊秩序崩解與新權力分配的暗流洶涌。未來的真正懸念,或許不是戰爭何時結束,而是全球體系將如何消化這場沖突遺留的權力真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