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能看清了,這30年像蒙著一層紗,今天終于揭開了!”4月5日,在南昌普瑞眼科醫院病房內,55歲的黃女士緊握周文天教授的手,淚水奪眶而出。因左眼外傷導致角膜白斑、視力喪失近30年的她,通過一場高難度左眼板層角膜移植術重獲光明。從入院到手術完成僅用1天,術后2天即出院,這場“光明速遞”背后,是頂尖醫療技術與稀缺角膜資源的雙重突破。
30年煎熬:一塊白斑困住半生光明
黃女士來自上饒鄱陽縣,30年前因左眼外傷未及時治療,逐漸發展為角膜白斑。“眼睛里霧蒙蒙的,看什么就跟毛玻璃似得。”多年來,她思慮很久是否求醫,但因角膜資源稀缺、手術風險高等原因始終未能手術。
患者術前檢查,左眼患有角膜白斑
今年4月,黃女士經人推薦找到南昌普瑞眼科醫院周文天教授。周文天教授師從國內著名角膜移植手術專家。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在江西省率先開展現代角膜移手術,已連續完成7000多例各類角膜移植術,患者遍及海內外多地,手術量歷年省內第一,手術相關研究多次獲省科技進步獎。
經檢查,其左眼除角膜白斑外,還伴有嚴重白內障、玻璃體混濁,右眼也存在視力下降問題。“角膜移植手術是最合理的治療方式。”周文天教授果斷判斷。
患者術后照影
技術破局:分層移植“繡花功夫”點亮希望
4月3日,黃女士入院當天,一場精密手術即刻展開:
精準分層:周文天教授采用深板層角膜移植術,僅替換病變的角膜基質層,保留患者后彈力膜和角膜內皮細胞,大幅降低角膜排斥反應風險,最終達成比較好的光學效果;
角膜速配:依托醫院全國八大眼角膜庫資源,24小時內匹配到高活性供體角膜,打破“等膜難”困局。
“角膜移植如同在0.5毫米的透明‘薄膜’上繡花,分層誤差需控制在微米級。”周文天教授表示,板層移植對術者經驗和角膜質量要求極高,而南昌普瑞眼科醫院憑借每年超百例移植經驗及角膜庫實時數據監測,實現了“精準供體+精準手術”的雙重保障。
國內八大眼角膜庫資源加持,精準手術點亮生命之光
我國現有約400萬角膜盲患者,但每年移植手術僅萬余例,供體匱乏是核心瓶頸。作為國內少數擁有八大區域性眼角膜庫的機構,南昌普瑞眼科醫院建立起覆蓋華東、華中的快速調配網絡:
零等待:80%急需手術患者可快速匹配到合適角膜;
活性保障:采用國際標準眼庫技術,供體角膜活性保存時間延長至14天;
“每一片角膜都是生命的饋贈,我們必須讓它在最需要的地方‘發光’。”周文天教授說道。
后續可通過白內障手術晶體置換,進一步改善視力
值得注意的是,角膜移植的意義不僅在于角膜的更換,患者后續隨著年齡增長,一般會出現白內障癥狀。對此周文天教授特別強調:"后續就可以通過白內障手術,置換人工晶體。進一步改善患者視力。"這種階梯式治療模式,標志著南昌普瑞眼科醫院構建起從角膜移植到屈光性白內障手術的全程視力重建體系。
專家呼吁:莫讓“等不起”耽誤光明
“角膜盲并非絕癥,90%患者可通過移植重獲視力,但許多人因認知誤區延誤治療。”周文天教授指出兩類典型人群:
外傷患者:誤以為“不痛不癢”無需治療,實際長期影響生活質量;
老年群體:認為“年紀大了沒必要手術”,實則移植無年齡上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