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教育會是什么樣的?未來教育是不是就是數(shù)字化教育?從事未來教育的教師,其職責會有哪些變化?前昨兩天,以“賦能高質量發(fā)展的學習多樣態(tài)”為主題的第二屆上海基礎教育年會在寶山區(qū)舉行。雖然與會的都是一眾上海及周邊地區(qū)的教育行政管理者和研究權威,但多位專家的演講,卻時不時流露出對AI賦能教育的迷茫和忐忑。
在由上海市教育學會主辦、上海市未來學習研究與發(fā)展中心及寶山區(qū)教育學院承辦的此次年會上,率先登臺演講的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部主任、智能教育實驗室主任袁振國,通過大量案例和理論分析,試圖為他的核心觀點“教育數(shù)字化是我國開辟教育發(fā)展新賽道和塑造教育發(fā)展新優(yōu)勢的重要突破口”旁征博引。不料,隨后有發(fā)言者講述了一個幼兒園的故事,讓聽眾陷入了深思。某幼兒園園長發(fā)現(xiàn),一些新來的孩子一脫離家長的懷抱和視線,就會哭鬧不停。老師們想了各種辦法,甚至用上了AI技術,通過播放家長視頻、人機互動等,想讓孩子們從對家長的依戀轉到享受集體活動的快樂中來,但小孩子并不買賬。突然有個老師靈機一動想了個妙招,給每個孩子做了一個抱枕,上面印了他們各自最愛的家人。結果,很多孩子一抱小枕頭,眼淚瞬間就消失了。這件事促使老師們思索,為什么智能化工具抑制不了孩子的情緒宣泄?
會場外,教育信息技術供應商競相“打擂”。
此次教育年會吸引了十多家教育信息技術研發(fā)企業(yè)在場外“打擂臺”,從教師的備課軟件、知識點動態(tài)演示到作業(yè)輔導和批改,AI已經(jīng)全面介入教學、練習、考試和升學指導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有多家開發(fā)商信誓旦旦,認為到2028年能夠完全實現(xiàn)所有作業(yè)的AI批改。對此,有專家當場提出疑問:“要實現(xiàn)人工智能批改作業(yè)必需有兩個基本前提:第一,所有的題目它都能識別;第二,所有學科的題目它都要會做。那么,如果真是這樣的話,教師就得好好地想一想了,站在講臺上的自己,還能做些什么?”
“現(xiàn)在的有些公開課仿佛離開了AI就不時髦了,就落伍了,就體現(xiàn)不出教育現(xiàn)代化水平了。”有與會者舉例說,教師布置了一個房屋建造設計的作業(yè),這可以是勞動教育,也可以是技能教育,但現(xiàn)在更多的是指導孩子們通過計算機數(shù)智模擬技術去完成作業(yè),又是科學建模,又是模擬計算,看似十分熱鬧,參與的學生卻似乎少了許多實踐機會和真實場景的體驗活動。
在兩天的年會里,主辦方相繼發(fā)布了《未來學習研究藍皮書(2025)》和《2025年未來學習研究課題指南》。上海市教委相關負責人欣慰地說:“我們開展了專項調研,結果表明:93%的學生表示喜歡并愿意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75%以上的學生都有使用AI工具的經(jīng)驗,并且每周使用3次以上;70%以上的學生使用AI工具主要是為了搜索生活中遇到問題的答案,其次是用于自主性的拓展學習,第三才是用它來幫助完成學科作業(yè)。這個結果比我們預想的要好,七成以上的學生對‘依賴技術導致懶于思考’‘過度使用導致學習興趣下降’等問題表示憂慮。這說明,在AI全面介入學習的情況下,學生自己也開始擔心可能衍生的各種問題了。”
對于學生正在碰到的新問題和出現(xiàn)的新?lián)鷳n,教師該怎么作為?寶山區(qū)教育局局長、上海市未來學習研究與發(fā)展中心常務副主任張治說,未來教育要求教師具備五重角色:要成為學生心靈的守護者、終身學習的踐行者、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創(chuàng)新人才的培育者、人機協(xié)同的促進者,讓自己從一個“講授師”變成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服務者和陪伴者。
原標題:《新民教育觀察│孩子哭鬧,為何AI束手無策,一個抱枕卻解決問題?》
欄目編輯:陸梓華 題圖來源:新民晚報制圖 圖片來源:王蔚 攝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王蔚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