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鄢躍斌 李建鋼)春耕正當時,科技助農忙。連日來,新寧縣全面啟動早稻插秧工作,全縣各鄉鎮雙季稻種植區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春耕景象,機械化作業賦能插秧成亮點。
在新寧縣四合村,插秧機駕駛員緊握方向盤,緊盯前方,秧盤上的幼苗隨著機械臂的節奏,被精準“點”入泥中。每臺機器駛過,水田里便“長”出一片齊整的秧苗方陣,橫縱成線,仿佛用尺子丈量過一般。在中長村的稻田內,拋秧機正以“天女散花”的姿態作業,秧苗有節奏的被分散拋出,落地時根須已穩穩扎入泥漿。
村民駕駛插秧機正在工作
“今年我種植稻田兩千余畝,比去年增加了三百多畝,通過機械插秧,插秧效果比以往年人工插秧速度提高了五十倍以上,預計八天左右可以結束作業。”種糧大戶李桂軍表示。
在新寨村的田埂旁,農技人員正熟練操控著無人機,伴隨著螺旋槳的嗡鳴聲響起,一盤盤秧苗被精準投送至分散的田塊。不遠處,數十名村民熟練地將投放到位的秧苗解開分束,來回穿梭進行插秧作業,一行行嫩綠的秧苗在水田中有序排列,構成一幅生機勃勃的春耕畫卷。
農技人員操控無人機精準投送秧苗
“現在農業機械化發展很快,我返鄉承包了六百多畝田地,學習拋秧機、無人機等各種機械的技術原理和操作方法,很大程度地提升了耕作效率,且承包田地不僅解決了在家的就業問題,還可以照顧好自己的家庭。”種糧大戶曾琳峰深有感觸地說。
新寧地處湘西南地區,山多地少、地形復雜,傳統農業運輸方式受限。無人機憑借低空飛行、精準投放的特性,成功搭建起“空中走廊”運輸模式,無需依賴田間道路,便能直接將秧苗送達到海拔落差大、分布位置散的田塊,過去因運輸成木高、人力不足等導致面臨撂荒的細碎耕地,現已重新煥發生機。
機械化助力不僅提高了春耕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也為全年糧食豐收奠定了堅實基礎。據悉,新寧縣今年計劃完成糧食播種面積 70萬畝以上,其中早稻面積14.7萬畝。目前,全縣14鄉鎮(街道)的早稻插秧工作已全面啟動,預計4月25日前可完成全部插秧任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