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語
在時光的長河中,每一份報紙都是歷史的注腳。1980年創刊于春城昆明的《春城晚報》,已經和云嶺大地共同走過了45個春秋。走進云南省圖書館,翻開那些泛黃的老報紙,塵封在字里行間的過去,記錄下的是云嶺大地發展的日新月異,是城市變遷的滄海桑田,也是普通人生活的蒸蒸日上……
歲月流轉,陪伴了幾代讀者成長的《春城晚報》,也從“紙上”發展到了“線上”,再到如今的“掌上”,在“春城晚報”和“開屏新聞”雙品牌的驅動之下,成為了云南媒體類型最齊全的媒體之一。
歷史的光輝照亮了現在,時代的脈搏引領著我們繼續創造未來。讓我們一起坐上“開屏時光機”回到過去,用那些定格在舊報紙上的瞬間和正在發生的當下一起,共同勾勒出時代的脈動與社會的變化,在過去、現在甚至是未來之間穿梭,展開一場穿越時空的奇妙對話。
“今年的大理三月街規模將比往年更大,內容更加豐富。”1985年4月28日,《春城晚報》刊載新聞報道大理三月街。歷經千年滄桑,三月街不斷融入新的活力,始終生生不息。
“全國將有十多個省、市、自治區的幾十個經濟貿易代表團光臨月街,進行交易和開展經濟技術協作,和大理州結為姊妹州的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將派代表團參加月街。”其實在春城晚報刊文的時候,三月街是沒有統一安排和管理的民間集會。但自從1991年三月街被正式確立為民族節開始,政府開始牽頭組織,活動變得有板有眼,專業多了。來大理趕街的商家,也從國內發展到了國外。云南周邊的越南、緬甸等東南亞國家商人已經成為了三月街的常客。今年,從非洲加納遠道而來的商人也為三月街增添了不一樣的非洲風情。
“月街期間,除了大牲畜、藥材、各種土特產、生產資料、高檔商品的交易將超過往年外,還第一次開放木材市場,舉辦木材和木制品展銷會。”從1985年穿越而來,2025年的三月街共設置700多個攤位,吸引了300多戶商家參與,招商率達96%。還將舉辦賽馬大會、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等群眾體育活動,舉行全州精品文藝展演、“大理三月嘉年華”大型夜間群眾性廣場互動聯歡、全州民族服飾展演等文化活動,開展12縣(市)名優特產品展銷、特色餐飲美食、消費品以舊換新等促消費活動,新設的中醫藥文化市集也是本屆三月街民族節的一大亮點,吸引了眾多趕街群眾。
如今,直播是很多商家必不可少的交易平臺,三月街的商家也不例外。許多商鋪開通直播間,既直播了群眾的趕集盛況,也推介了產品,商貿實現線上線下融合。今年三月街,在巍山縣特產展臺,特色香水檸檬制品讓不少游客掃碼添加商家微信或保存商家線上店鋪鏈接,實現“線下體驗、線上復購”。
對歌調子響亮,大本曲娓娓道來……白天的三月街,回響著傳統的聲音,但當夜幕降臨,賽馬場上霓虹燈牌亮起,金花領舞甩起長發,篝火噼啪,千人打跳掀起露天livehouse的民族電音巨浪。白族調混著流行鼓點,阿叔阿嬢和游客們,踩著同一片月光起舞,在賽馬場蹦起了“白迪”。
三月街始于盛唐,清朝達到鼎盛。據《大理縣志稿》,三月街匯聚蜀、贛、粵、藏等地商賈,交易藥材、茶葉、絲綿等大宗商品,學者李燮羲贊其“百萬金錢似水流,買賣商場冠亞洲”。新中國成立后,三月街被賦予民族團結與文化交流的新內涵,1959年,電影《五朵金花》更是將其推向國際視野。2008年,三月街躋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如今,這個千年文化活態傳承的典范,已成為展現民族精神、促進多元文明對話的重要平臺,形成獨特的“文化+經濟”共生模式。
三月街一直在變,卻也一直不變。不變的是駿馬競逐的蹄聲、商賈交易的吆喝……三月街始終是滇西民族交融與文化傳播的核心舞臺,白族文化的包容、賡續一直未變。發展歷史跨越千年,融合了宗教、商貿、文化交流等多重元素,三月街俗隨時變,適應著人們在新時期的思想意識和生活方式,以開放包容之姿,攜手八方來客續寫“在大理愛上生活”的嶄新篇章。
策劃 王云
統籌 孫琴霞
開屏新聞記者 楊維琦 攝影報道
一審 孫琴霞
責任編輯 貓恩泊
責任校對 易科彥
主編 嚴云
終審 編委 李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