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江南,煙波浩渺的吳陽城內(nèi),生活著一位名叫蘇富財?shù)纳藤Z。
他腰纏萬貫,銅臭滿身,卻因過分慳吝、工于心計而為人所不齒。
一日,他在熙攘市集的喧囂中,目光偶然落在一座破舊小橋上的一只黃犬身上。
瘦骨嶙峋的犬兒,與他手中提的醇香酒壺相映成趣,催生出一個邪惡念頭:何不將此犬烹燉,以佐酒之歡?
蘇富財以一臠熟肉誘捕黃犬,攜回府邸。
原擬稍加豢養(yǎng),待其豐滿肥碩后再行屠戮。
然而,黃犬卻對蘇富財展現(xiàn)出超乎尋常的忠誠,無論主人行至何處,皆如影隨形,親昵有加。
蘇富財見其溫順,心中竟生惻隱,決定暫且寬恕其生命。
黃犬夜晚警覺如鷹,稍有異動即厲聲狂吠,猶如家中的一尊鐵衛(wèi),守護(hù)著夜的寧靜。
某夜,蘇富財應(yīng)邀赴一場特殊的晚宴,席間盡是被他長期拖欠債務(wù)的商友。
眾人原以為此行將是討債之戰(zhàn),卻不料債主們竟慷慨提議一筆勾銷所有債務(wù),只望蘇富財他日飛黃騰達(dá)時能有所回報。
蘇富財表面故作推脫,心中卻暗自歡喜。
宴席上,一壇陳年佳釀被緩緩開啟,眾人輪番敬酒,蘇富財獨(dú)攬杯中物,酣暢淋漓,直至醉意朦朧。
酒足飯飽后,他借故不適,匆匆離席歸家。
夜深人靜,蘇富財腹痛如刀絞,卻倔強(qiáng)地拒絕就醫(yī),硬撐兩日后,終不堪折磨,決意前往城外山巒深處的古剎——松月寺求醫(yī)。
忠誠的黃犬亦緊緊跟隨,一路跋涉。
寺中僅有一位須眉皓白的老僧,他觀蘇富財面色蒼白,便探詢病因。
蘇富財如實(shí)相告,老僧輕撫其腕,淡然道:“無甚大礙,只是飲食過量所致,飲我這清冽的菊花茶,即可調(diào)理。”言畢,遞過一包草藥。
正當(dāng)蘇富財轉(zhuǎn)身欲行,老僧卻突然目光如炬,直指黃犬,問:“此犬何來?
緣何對你如此依賴?”蘇富財心生困惑,坦言乃路途中所拾。
老僧聞此,神情驟變,低沉道:“此犬與你有前世之冤,近日恐將現(xiàn)世報復(fù)。
你今夜切勿入眠,待黃犬酣睡后,以平日衣物堆疊成你臥榻之狀,你則隱身暗處窺視。
黃犬發(fā)現(xiàn)‘你’不在,必會暴怒而亡。
隨后,你需將犬尸懸掛于城外林梢,待其朽化,方能化解此難。”
蘇富財聞此言,猶如晴空霹靂,驚懼之余,連連合掌致謝。夜色漸深,他按計行事,果見黃犬撲至“假寐”的床前,瘋狂撕扯,最終力竭而亡。
蘇富財依照老僧之言,將犬尸懸于城外密林之中,靜待歲月消磨其怨。
一月光陰荏苒,犬尸風(fēng)化成枯,蘇富財心中稍感安寧,再次踏足松月寺,向老僧表達(dá)感激之情。
不料老僧面容肅穆,語出驚人:“犬之怨氣未散,已化為一條巨蟒,此刻正尾隨你而來。”蘇富財聽聞此言,如墜冰窖,急忙跪求老僧救他于水火。
老僧慈悲為懷,令他藏身寺中一口古樸大缸之內(nèi),覆以黃紙,撒以白粉,隨后在大殿內(nèi)誦經(jīng)祈福。
果不其然,一條灰黑巨蟒蜿蜒入寺,圍繞缸體瘋狂噬咬,卻始終無法觸及蘇富財。最終,巨蟒不甘地離去。
蘇富財心有余悸,詢問老僧何時能徹底擺脫巨蟒的陰影。
老僧答曰:“它不會復(fù)來,但日后仍會尋你復(fù)仇。”蘇富財驚懼交加,懇求老僧無論如何也要助他徹底解除詛咒。
老僧沉思良久,緩緩道:“若你愿在寺中捐建一座功德碑,我可借碑之靈力,誦經(jīng)超度,將其永鎮(zhèn)。
另,你四十二歲后宜西行西南,或能財運(yùn)亨通。”蘇富財如獲至寶,立即許諾捐出十萬兩文銀修建功德碑,并遵循老僧指引,于四十二歲那年毅然踏上西南之路。
數(shù)日之后,松月寺內(nèi)矗立起一座巍峨的功德碑,蘇富財如釋重負(fù),滿懷期待地踏上新的征程。
然而,這一切皆是老僧與債主們精心編織的迷局。
他們巧妙利用藥物操控黃犬與巨蟒的行為,營造出逼真的幻象,令蘇富財深信不疑,自愿獻(xiàn)出巨額財富。
債主們瓜分銀兩,各得其所,這段智謀與奇遇交織的故事,猶如一朵詭異的云彩,長久地籠罩在吳陽城的歷史天空。
自此,蘇富財在西南之地行事低調(diào),以誠經(jīng)商,終成為一方巨賈。
他始終篤信老僧的預(yù)言,將功德碑視為護(hù)佑之靈,而那座神秘的松月寺,以及老僧、黃犬、巨蟒的傳奇往事,如同一首古老歌謠,悠悠回蕩在他生命的長河之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