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記者 高達)在美洲大陸的濕地與沿海地帶,生活著一種極為美麗而獨特的鳥類——美洲紅鹮。4月20日至26日為“江蘇省愛鳥周”,正值愛鳥護鳥宣傳之際,蘇州上方山森林動物世界迎來了“新朋友”——14只美洲紅鹮,它們已正式與廣大市民、游客見面。
美洲紅鹮屬于鸛形目鹮科鳥類動物,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II。成年美洲紅鹮的羽毛呈現出鮮艷的紅色。它們的雙腿細長有力,適合在濕軟的淤泥和沙灘上行走覓食。其嘴部略呈鉤狀,在捕捉小魚和小型水生生物時發揮著重要作用。
被譽為“世界上顏色最紅的鳥類”的美洲紅鹮,其“美貌”并非一出生就有,而是需要通過后天“吃”出來。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剛出生的美洲紅鹮雛鳥呈黑色、灰色或白色,2至3歲的幼鳥是橙黃色,4至5歲的成鳥羽毛是鮮艷的紅色、翼尖為藍黑色、長喙是黑色的。而它們羽毛中紅色的來源,主要是食物中的蝦青素。由于其食物是小魚、貝類、沼澤中的蝦蟹等小型水中生物,都富含蝦青素,吃到體內并經過代謝后沉積在脂肪組織中,形成了脂色素,這就是讓紅鹮羽毛紅如火的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除紅鹮外,蘇州上方山森林動物世界還生活著一群火烈鳥,它們羽毛的紅色也由脂色素形成,二者容易被混淆。
工作人員介紹,美洲紅鹮從頭部、頸部到胸腹部,再到翅膀和尾巴,那一片紅色仿佛被點燃的火焰。而火烈鳥的羽毛色彩相對更為柔和,在不同光線下呈現出豐富的色彩變化,有時是溫暖而浪漫的粉紅色,有時是熱烈而張揚的朱紅色,就像大自然賦予的彩色霓裳。
在體型上,美洲紅鹮體長50至60厘米,翼展1米左右,嘴細而長,體型較小。它們喜歡在樹上過夜,繁殖期會在樹上構筑巢穴,由雄雌鳥共同孵化。火烈鳥體長1至2米,嘴短而厚,體型較大,一般在水邊筑巢。火烈鳥的進食方式十分奇妙,它們先把長頸彎曲,翻轉頭部,然后一邊走一邊用彎曲的喙向左右掃動,觸摸水底取食,如跳舞一般。
在生活習性上,美洲紅鹮通常成對生活,共同養育幼鳥,在群體中也有互相照顧和保護的行為。火烈鳥是群居性極高的鳥類,它們喜歡集結成龐大的群體,有時數量可達數千只。這種群體生活方式不僅有助于它們尋找食物和抵御天敵,還形成了獨特的社交行為。
圖片來源:蘇州石湖景區管理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