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貝殼高管薪酬大漲引發熱議。網上甚至有一種觀點提到:“貝殼的治理結構,有點類似之前的萬科,缺少實控人導致管理層拿走太多利益”。
數據顯示,彭永東的薪酬從2021年的847.8萬元飆升至2023年的7.13億元,類似情況也出現在聯合創始人單一剛身上,貝殼的聯合創始人單一剛同期薪酬也從685.3萬元漲至5.29億元,2023年兩人合計薪酬達到了12.42億元。
作為對比,2023年,彭永東的薪酬是龍湖集團董事長陳序平(約5000萬元)的14倍,萬科集團董事局主席郁亮(127萬元)的561倍。
根據貝殼年報披露,2023年,貝殼新房和存量房業務共產生586億元收入,其427656名經紀人為貝殼年均創收13.70萬元。在經紀人創收中扣除平臺和店東分潤后,若經紀人實際個人分潤按 60%計算,經紀人的年均收入約8.22萬元。據此計算,2023年,彭永東的年薪是經紀人平均年薪(8.22萬元)的8674倍。
針對大量有關貝殼高管“天價年薪”的報道,貝殼管理層終究還是沒能扛住壓力。4月17日晚間,貝殼發布公告披露,公司董事會主席、首席執行官及控股股東彭永東擬捐贈900萬股A類普通股。按照17日下午收盤價51.95港元計算,市值約為4.68億港元(約合人民幣4.4億元)。
據了解,在承擔相應的納稅義務后,該筆資金的50%將用于居住行業服務者及其家庭成員的醫療健康福利,另外50%將用于應屆畢業生等租客群體的租房幫扶。
顯然,彭永東試圖用慈善“堵住”悠悠眾口,這也是最有效的公關策略。
事實上,能用實際行動做慈善的人,終究會得到公眾的理解與贊揚。至此,有關貝殼高管天價薪酬的討論也將告一段落。
新經濟IPO注意到,貝殼高管薪酬大漲背后,與左暉的去世,以及彭永東、單一剛持股比例較小,但又實際掌控貝殼有關。
2021年5月20日,鏈家創始人、貝殼創始人左暉因病去世。3天后,貝殼正式宣布,公司聯合創始人、CEO及執行董事彭永東接替左暉擔任董事長一職。自此,這個被媒體稱為“左暉背后的男人”,正式執掌貝殼。
然而,作為鏈家網創始人、貝殼聯合創始人的彭永東,根據招股書披露,?彭永東持有貝殼3.6%的股份。公開資料顯示,2020年8月13日,貝殼在紐交所掛牌上市,證券代碼為“BEKE”。貝殼開盤價為35.06美元,最終收盤價37.44美元,總市值達422億美元。
好巧不巧,2020年胡潤百富榜的企業家財富計算截止日期為2020年8月28日,憑借貝殼的上市,彭永東以130億財富位列2020年胡潤百富榜414名。
四年后,彭永東個人財富降至71億元,位列2024年胡潤百富榜747名(2024年胡潤百富榜的企業家財富計算截止日期為2024年8月30日,當日貝殼股價為14.54美元,較上市首日下跌61.16%)。顯然,彭永東在胡潤百富榜單中的排名、財富減少主要與貝殼的股價下跌有關。相反,截至2024年6月末,彭永東持股比例升至4.96%。
持股比例不到5%,但投票權占比22.14%,如果你是貝殼董事長兼CEO的彭永東,你是不是也給自己發高薪?
答案是肯定的。
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貝殼的股價在下跌,業績在下滑,高管薪酬逆勢大漲不合理。實際情況卻是,貝殼在房地產寒冬下,貝殼的營收、利潤基本未受影響,且不斷開拓房產相關的新業務。
貝殼公布的2024年財報顯示,報告期內,貝殼營業收入934.58億元,同比增長20.16%;歸母凈利潤40.65億元,同比增長-30.91%。雖然歸母凈利潤下滑,但對比近5年財報,2024于貝殼而言,營業收入第一,歸母凈利潤第二。
根據貝殼披露的2024年財報顯示,貝殼集團主營業務包括存量房業務(利潤占比43.61%)、新房業務(利潤占比29.88%)、家裝家居(利潤占比16.25%)、房屋租賃業務(利潤占比2.56%),以及新興業務(利潤占比7.69%)。
按利潤率排名,貝殼集團最賺錢的業務依次是新興業務(利潤率86%)、存量房業務(利潤率43.2%)、家裝家居(利潤率30.7%)、新房業務(利潤率24.8%)以及房屋租賃業務(利潤率5%)。
除此之外,在2024年的最后一天,貝好家(貝殼旗下數據驅動型住宅開發服務平臺)在上海和杭州拿下兩幅住宅用地。上海地塊位于奉賢新城,建筑面積3萬平方米左右,成交價6.97億元;杭州地塊建筑面積3.8萬平方米,成交價6.23億元。2024年,貝好家先后在成都、上海、廣州、北京、西安、杭州成立了6家置業公司。2025年3月,貝好家又在北京成立了物業管理公司。
另外,貝殼找房APP-貝殼錢包也上線了借錢(貸款超市)、活期+(理財產品)、保險商城等金融服務。
從上表不難發現,2023年,貝殼的房屋租賃業務還虧損6329.7萬元,貢獻利潤率為-1%。需要說明的是,貝殼的房屋租賃業務不含自如租房,根據年報披露,貝殼為自如提供在線營銷服務,包括但不限于房源及客源分析和匹配服務,房源展示機其他技術服務,并收取相關服務費。
新經濟IPO注意到,截至發稿前,沒有公開信息表明自如實現整體盈利。自如在2021年推出增益租模式,從“二房東”向“資產管理者”轉型成,旨在降低經營壓力。與此同時,自如上線了輕松月付、信用借款等金融服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