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清晨第一縷陽光喚醒大地,運動健身就像開啟每天生活的一把鑰匙。在家門口,老人們早起晨練,跑友們邁開腳步,球友們揮汗如雨……一場全年齡段參與的“健身總動員”正火熱上演,勾勒出內蒙古通遼市紅火的全民健身圖景。
清晨六點,在通遼市庫倫旗新區體育場,跑步愛好者們步伐矯健,呼吸著春日清新的空氣,盡情享受著晨跑帶來的快樂。旁邊的健身器材區,居民們也正在拉伸、鍛煉,為新一天注入滿滿元氣。
“我剛開始鍛煉是從去年的5月份,從一圈三圈慢慢往上循序漸進地增加,一直到現在的十公里、‘半馬’都不是問題了。現在抵抗力很好,跑完之后心情也非常好。”居民張海紅說。
傍晚六點,庫倫旗全民健身中心羽毛球館內人聲鼎沸,場地內滿是揮拍躍動的身影。自今年1月球館投入使用以來,會員人數不斷增加,于秋里就是這里的常客。
羽毛球場上揮汗打球的市民。
“基本天天都來,打球之前150多斤,現在130多斤,效果特別明顯。今年也是健康管理年,我覺得體育鍛煉不管是青少年、中年還是老年人,都非常有必要,而且能夠提高身體代謝,整個身體抵抗力都有顯著提高。”居民于秋里說。
全民健身需要自律和積極性,但也離不開科學指導。在通遼經濟技術開發區,就有一群“專屬教練”,可以面對面免費教授群眾廣場舞、健身操、乒乓球、羽毛球等大眾運動項目,并有針對性地為群眾提供科學運動健身方法和技能指導服務。
居民正在練習氣排球。
在濱河街道新天地社區健身指導站,一場氣排球公益課正在開展,來自通遼市工業職業學校的體育教師向轄區居民詳細講解并示范氣排球運動的基本規則和動作要領。
“社區給我們請的指導老師教我們學氣排球,我覺得這項運動特別棒,感覺心情非常愉悅。”居民陳艷玲說。
“希望通過交流學習,能激發社區朋友們對氣排球運動的熱愛,在運動中收獲健康和快樂。”通遼市工業職業學校體育教師張淑杰說。
通遼經濟技術開發區充分發揮村(社區)健身指導站、社會體育指導員和基層健身隊伍紐帶作用,積極開展體育文化宣傳、群眾健身狀況調查、健身指導以及全民賽事等活動,一個個運行在基層的“健身指導站”正成為居民參與全民健身的好去處。
體育凝聚人心,運動呼喚健康。如今,通遼市實現80個公共體育場館對外開放,城市社區“15分鐘健身圈”全覆蓋,2103個行政嘎查村體育設施全覆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2.94平方米,全民健身的熱潮正從城市社區延伸至鄉村牧區。今年,通遼市將繼續加強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圍繞體育場地設施補短板、促均衡,全力推進“十四五”旗縣級全民健身中心全覆蓋、行政村健身設施全覆蓋的目標任務。繼續做好公共體育場館免費或低收費開放工作,加快解決公共體育場館消防、竣工驗收等手續不完備的問題,爭取讓更多場館享受補貼。(王凡琦、劉安琪)
來源:通遼市委宣傳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