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春色映北疆,通達遼闊引賢才。連日來,通遼市以“滾燙”的引才熱情奔赴全國各地重點高校,開展大規模人才引進專場招聘和宣傳推介活動,為推動通遼市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的青春動能。
“三路齊發”:繪制人才引進“坐標圖”
繼中央民族大學、吉林大學專場招聘會成功舉辦后,為進一步擴大通遼市人才政策輻射面、提升影響力,特組建三支引才小分隊,以“分路推進、精準對接”為策略,帶著223個優質崗位、307個高層次、急需緊缺人才計劃,分別深入南開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內蒙古大學,圍繞經濟管理、交通工程、能源動力、數理化工、生物科學等優勢學科,靶向對接高校專業人才,精準挖掘適配城市發展需求的優質人力資源。
一名山東籍應屆畢業生孫潔琳本碩均就讀于大連理工大學環境工程相關專業,她看好通遼發展前景,早早選定崗位并完成網上報名。“今天通遼的工作人員來到學校,正好借此機會進一步了解人才政策。”孫潔琳言語間滿是對加入通遼發展的信心與憧憬。
“校地聯姻”:打造人才集聚“強磁場”
從中央民族大學到吉林大學,再到南開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內蒙古大學,通遼市持續深耕校地合作“責任田”,以高校為引才“樞紐站”,構建多層次人才對接網絡,讓校地合作成為匯聚智慧、賦能發展的強勁引擎。南開大學學生就業指導中心劉越老師介紹,去年“名校學子通遼行”活動成效顯著,7名南開學子參與暑期實踐,深入通遼基層調研民情、運用專業知識服務當地,收獲了充實而珍貴的實踐體驗。通遼市堅持高標準推進人才引進工作的同時,與十余所高校簽訂校地戰略合作協議,吸引名校學子感知通遼魅力,助力重點產業重點領域發展所需。
“全鏈服務”:構建人才成長“生態圈”
通遼市正在著力完善“引育用留”全鏈條人才服務體系。針對剛性引進的高層次、急需緊缺人才,不僅按照人才類別兌現高額的一次性安置費,在配偶就業、子女入學、人才公寓等方面也將分類給予協調解決,“一攬子”優惠政策化解人才后顧之憂。
同時,通遼市積極搭建人才發展平臺,下一步將組織新引進人才崗前培訓,助力人才明晰方向、找準定位,對有潛力的優秀人才進行重點培養,為青年干部“搭臺階、鋪路子”,厚植青年人才成長“沃土”。
“草原之約”:續寫人才發展“春日詩”
從2014年首開區外引才先河,到如今形成全國多地日漸壯大的“朋友圈”,通遼市的引才之路越走越寬。在中央民族大學專場,一位畢業生的話令人動容:“曾經我們向往外面的世界,現在通遼讓我們看到了回家的理由。”
“今年是通遼市與國內知名高校開展暑期實習實踐活動的第八個年頭,我們誠摯歡迎五湖四海的英才賢能,在水草豐美的季節來赴一場草原之約。”通遼市人社局副局長張品華真誠地向高校學子發出邀請。
這場春天里的“引才接力賽”,不僅為通遼帶來急需的建設者,更傳遞出一座城市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鮮明態度。通遼市正以人才為強大引擎,全力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讓北疆通遼煥發出更加奪目的光彩,書寫新時代發展的壯麗篇章。(丁琪、李莉)
來源:通遼市人社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