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陸運河建立了中國內河規模最大的省水船閘輸水系統;構建了航運樞紐工程長壽命混凝土設計方法與功能性材料體系;發展了大體積混凝土現場澆筑質量全過程控制施工技術;提出了運河入海口船閘集咸坑-氣幕-灌泄自洽的防咸技術。平陸運河不但是廣西的重大工程,也是重大科研項目的重要載體。”平陸運河集團工程管理部部長何俊輝20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當天,由平陸運河集團、中鐵廣州工程局集團主辦,河海大學、武漢科技大學承辦的大型內河航道建造技術交流會在欽州召開。何俊輝在會議間隙接受記者采訪時作上述表示。
圖為平陸運河航道建設現場。 中新網記者 蔣雪林 攝
他說,在平陸運河建設過程中,建設者們一直追求技術創新,追求解決技術難題,以科技來支撐平陸運河建設。我們在建設過程中采用了大量新技術,也采用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在船閘建設這一方面,我們對船閘高效、安全輸水系統做了深入研究。通過相關模擬試驗,提出了多區段的分散數字系統布置形式。為了保證數字系統形式的安全高效運行,我們又采用了快速液壓啟閉技術。通過聯合國內科研院所對快速液壓啟閉做深入研究,提出迷宮式緩沖裝置解決方案。通過緩沖裝置來解決快速液壓油缸在活塞桿高速運轉條件下,對油缸的沖擊破壞作用。目前這個成果已經在平陸運河建設中進行應用。
在混凝土澆筑這方面,平陸運河建設管理團隊對混凝土澆筑抗裂和耐久性也開展了相關研究。提出了從原材料、施工工藝、施工溫控措施,以及后期的養護等措施,保證船閘主體混凝土不出現結構性、危害性裂縫。目前抗裂系數已經超越了行業要求,混凝土沒有出現大的危害性裂縫。
何俊輝表示,茅尾海是平陸運河的出海口,為了盡量降低工程建設給海域及大蠔帶來的影響,平陸運河建設管理團隊與科研機構合作,使用野生牡蠣親本,開展苗種繁育,保障親本群更新和增殖放流成貝的需要。“我們對航道范圍的牡蠣天然種質資源進行異地遷移保護,采集牡蠣2萬多個,并確保野生牡蠣親本成活率達90%以上。”
圖為中鐵廣州局承建的平陸運河航道7標建設現場。中新網記者 蔣雪林 攝
平陸運河航道7標由中鐵廣州局承建。在平陸運河的航道建設方面,中鐵廣州工程局聯合武漢科技大學、中國地質科學院巖溶地質研究所、桂林理工大學及廣西交科集團有限公司成立科研攻關團隊,開展了運河航道大型導流機制及運河航道爆破開挖關鍵技術等課題研究。中鐵廣州局港航公司總工程師、爆破技術負責人、廣東省爆破行業協會執行會長李雷斌介紹,該局與科研院所開展的相關研究取得的成果,已應用到平陸運河航道建設中。
本次交流會圍繞大型內河航道建造技術難點、施工管理及創新實踐為主題展開深度研討,涵蓋航道高質量建設、航道開挖智能安全防控、綠色運河建設等多個關鍵領域。行業專家、行業主管部門、相關企業、科研機構、知名院校200余名嘉賓參加會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