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奧迪·上汽合作項目CEO宋斐明宣布,AUDI品牌首款量產車將在上海車展亮相,定名為「AUDI E5 Sportback」。
了解AUDI的人應該知道,自去年5月,上汽集團剛剛與奧迪簽訂合作協議;11月,AUDI品牌推至臺前。今年4月,首款車型定名釋出、新車亮相。
上汽和奧迪用1年的時間,就完成了傳統汽車過去5-7年的新產品開發到上市的工作,這1年E5 Sportback就完成從經歷了概念開發、到產品設計,再到工程開發和驗證一套完整流程,AUDI用「中國速度」回應了人們的種種期待、質疑。
以至于很多人都在關注,圍繞著新品牌的首款車型,將原本5-7年的壓縮到一年時間來完成,上汽和奧迪究竟干了些什么?站在當前品牌初建、價值輸出的關鍵節點,這款車型之于AUDI真正的價值究竟有多大?在即將到來的上海車展,上汽和奧迪究竟會將講些什么?
卻鮮少有人注意到,圍繞著AUDI E5 Sportback,既有的市場機遇和時代課題。當所有人都在基于奧迪這個“標志”來看待今天的AUDI的時候,也千萬不要忽略了這款車本身的市場意義!
文|李佳琪
編輯|李佳琪
圖片來源|網絡
1
趕考1年,E5終于抓住了純電盛開的春天!
據乘聯會數據,今年1-3月份,全國純電車型的銷量為41.64萬輛,同比增長45.2%,增速超過同期插混車型的33.7%和增程車型的0.7%,甚至比整個新能源乘用車市場的增幅還高出近10%。
尤其隨著近兩年充電樁、換電站等補能建設的突飛猛進,電池技術進步帶來的續航突破,正在重塑用戶對純電車型的價值認知。截至今年3月,全國充電樁保有量突破700萬臺,其中,直流快充樁占比達45%,高速公路服務區充電樁覆蓋率超過98%;寧德時代凝聚態電池、比亞迪刀片電池2.0等新技術的落地,推動主流純電車型續航普遍突破600km。
一個不可否認的信號是:隨著技術架構、水平的突破,以及市場對于純電接受度的提高,意味著,純電市場正在進入一個發展的「黃金時代」。
相比之下,無論是插混還是增程,都在這個過程中,或多或少暴露出一些技術上的短板和瓶頸。比如依賴發動機發電導致的高速行駛時油耗較高;動力系統結構復雜,導致車輛自重增加,續航打折;技術門檻低帶來的產品同質化嚴重等。否則,無法解釋為什么在增程賽道無比「吃香」的理想汽車,會在去年突然調轉矛頭轉向純電生產;為什么「黑馬」零跑會始終堅持純電和增程雙動力形式的車型配比。
以增程車型為例,今年年初開始,占據新能源市場「半臂山」的增程市場出現大幅放緩趨勢。作為增程領域的代表性車企,賽力斯今年一季度銷量僅為5.46萬輛,同比下滑42.47%,幾近腰斬;奇瑞最新推出的星紀元ES增程版以15.28萬元的「掀桌價」入市,但2月份銷量僅為316輛。
增程車在市場終端的遇冷,本質上展現出今天外界圍繞新能源汽車能源形式長遠預期的思考邏輯。
AUDI E5 Sportback上海車展如期亮相、今年5月正式上市,僅從時間節點上來看,已經具備了先天的市場優勢。隨著純電市場的春天到來,如果能夠抓住機遇,AUDI E5 Sportback將有很大的機會在中國新能源市場打造成一個新的支點。
2
中國速度、全球標準 要如何解決純電的「老大難」?
過去兩年,圍繞新能源汽車市場,尤其是20-30萬元純電賽道中,產品的品質、品控問題,常常是這一細分市場中最大的「硬傷」。傳統BBA品牌入門純電車型普遍基于燃油平臺改造,續航虛標、空間利用率低等問題頻發;而新勢力品牌雖具備智能優勢,但在制造工藝、產品品質卻難以突破天花板,甚至此前某新勢力品牌曾因車身異響遭到集體投訴。
如果沒記錯的話,AUDI E5 Sportback是當前市場中唯一一款完全按照正向純電平臺開發、奧迪全球標準體系驗證的純電車型,解決的就是圍繞著這一細分市場的「兩難」問題。
基于奧迪與上汽集團聯合開發智能數字平臺(Advanced Digitized Platform)打造,AUDI E5 Sportback圍繞著產品的設計、開發具備2個明顯的特征:1、跳過與國內市場需求進行適配的環節,直接對應中國用戶需求開發;2、效率提升,軟、硬件開發工作的同步進行加上大量數字化工具的應用,與傳統車型相比,時間上縮短了超過30%。
這或許也解釋了,為什么AUDI能將原本5-7年的開發流程,壓縮到1年時間去完成。在這個過程中,AUDI不僅是要用時間換空間,跟國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搶飯吃;也是依托上汽集團的本土化產業生態優勢,實現開發效率與技術標準的雙重突破。
在后續的工程開發和環節,AUDI E5 Sportback則完全基于奧迪的全球標準體系進行驗證。這是因為奧迪深知,無論是過去的燃油時代,還是新汽車時代,圍繞一輛車的安全和品質,始終是用戶最核心的訴求,也是奧迪安身立命的根本。
因此,盡管圍繞這一量產車型的使用場景大多是在國內城市場景,但與奧迪以往的任何一款車型一樣,AUDI E5 Sportback需要經歷兩輪包含「兩冬兩夏」的不同極限環境下的考驗。如著名的熱浪滾滾的“死亡谷”、吐魯番、極寒的黑河、瑞典等。不久前,AUDI E5 Sportback在瑞典的極寒測試諜照曝光,不僅展現了奧迪對全球統一品質標準的堅持,高度還原概念車的設計也吸引了不少關注。
除了真實場景的耐久性測試外,在品牌內部中,也需要經過包含16種極端工況下耐久強化試驗區的測試,在連續跑上近萬公里后,對每個零部件進行拆解檢查,確保損耗件維持設計使用壽命的正常損耗節奏、關鍵結構件無異常才能進入量產階段。
此外,在電池安全上,AUDI也將沿用奧迪全球嚴苛的TL82229 電池安全標準,在這一標準下,針刺測試溫度比國標高 50℃,并融入上汽 「零熱失控」 電池管理系統,通過 127 項極限工況測試,覆蓋-30℃至60℃的環境區間。
3
別忽視了旅行車之于「奧迪」的價值!
如何基于這樣一款全新的汽車產品去展現它的價值?如何從AUDI E5 Sportback開始,為什么人們要圍繞著一個AUDI的品牌形成認知?人們該看待奧迪與上汽為其儲備的含金量?
大家千萬不要小看,AUDI E5 Sportback首先作為一款旅行車所蘊含的意義。
要知道,在奧迪的品牌發展史中,旅行車對于奧迪而言,從不僅僅是一個細分品類,而是有2個關鍵內涵:
1、逆襲的起點。
1977年,奧迪100 Avant上市,通過空氣動力學設計和高效燃油技術,打破歐美市場對德國車「笨重」的認知,奠定奧迪在中高端旅行車市場的地位。隨后的幾十年中,奧迪成功打造出A4和A6兩大旅行車系。
從早期的工具車屬性到后來的「移動生活空間」,奧迪旅行車始終引領細分市場創新。以至于當人們提到「瓦罐車」,第一個想到的一定是奧迪。
2、技術的窗口。
相比于其他,旅行車無疑是最能體現奧迪在機械操控、技術底蘊實力的細分車型。1980年,首搭 Quattro 全時四驅的 Audi Ur-Quattro Avant,在巴黎 - 達喀爾拉力賽創造傳奇,讓「四驅+旅行車」 成為奧迪的技術標簽;2000年后推出的 RS6 Avant,又以 4.0T V8引擎與旅行車造型的反差,重新定義高性能旅行車細分市場。
因此,以旅行車這一細分市場作為與上汽雙方合作開發的第一款車型背后,不僅是奧迪對于本土化創新的真正理解,也是希望借此機會,盡快幫助AUDI在終端樹立起有效的市場認知。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在從燃油車到新能源,從「工具車」到「功能車」的發展中,奧迪清晰看到了「旅行車」在新汽車時代的發展潛力。
過去,圍繞著旅行車市場,之所以有質疑、有猜想,無外乎兩個原因,一是規模,二是價格。
一方面,認為這是個小市場,難以真正支撐AUDI作為新品牌的第一款車型完成跨越。但真實的數據表明,過去兩年,國內旅行車市場的復合增長率遠超其他細分品牌,并且傳統燃油車型占比超過90%;去年1-5月,國內新能源旅行車的銷量同比激增240%。這意味著,圍繞著新能源旅行車這一細分市場,無論是空間還是潛力都大有可為。
另一方面,過去阻礙旅行車在終端商量的另一個核心因素還包括——價格。一款真正合格的、高價值的旅行車往往在價格上不會妥協。要么以A6 Avant為代表的50萬元級進口車型,要么是15萬元級自主品牌「偽旅行車」,始終缺乏一款優質的中間價位的旅行車產品。
通過上汽與奧迪合作開發、生態協同以及本地化生產,AUDI E5 Sportback在價格上也更好地以更適配中國的方式推動產品的落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