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劉昊 通訊員 趙紫余 黃露嬋
4月中旬,科研人員大周(化名)再次投入到工作之中,前往浙江省舟山市開展兩棲爬行類動物的調查和監測工作。而在前不久,他和另一位科研人員小周(化名)在一次深入溶洞潛水開展科考時,遭遇險境。
“在返回途中,因為水體能見度突然降低,我們由此在水下失散。”大周告訴科技日報記者。溶洞里,碧綠的水面攝人心魄。而水面下,是漫長的黑暗和無邊的寂靜。所幸,經過廣西百色市公安局特警支隊水上勤務救援大隊隊員歷時約69個小時的不懈救援,兩人相繼被營救上岸。
這是一次生命的奇跡。當地公安部門介紹,從目前公開報道和已知資料獲悉,此次救援創造了國內首例洞穴潛水救援的成功案例。
多方力量緊急支援
沒有人想到,一次尋常的科考活動竟是如此地驚心動魄。
2月5日,大周和其他4名人員來到百色市田陽區洞靖鎮那峨村的活旺河源頭溶洞,開始了科考活動。在傍晚返程時,大周和小周遇到了麻煩。“我與小周沿著引導繩下潛,在下潛過程中,我們意外發現了一條金線鲃。在拍攝過程中,我們不慎離開了引導繩,后來沿著石壁游回,但水體能見度突然降低,我們就失散了。”大周說。
發現兩人遲遲沒有上浮,等待在洞口的專業洞穴潛水員自行下水尋找無果后,撥打報警電話求助。隨即,百色市、田陽區兩級公安機關與應急、消防救援部門,以及相關應急救援力量聯合開展救援行動。
“到達現場后,我們發現救援地點地理環境極端復雜,事故發生地為水下溶洞,洞穴內部構造極為復雜,洞廳、通道和氣室寬窄不一,蜿蜒曲折。”負責現場救援指揮的廣西百色市公安局巡警支隊副支隊長梁良說。
此外,由于缺乏詳盡的洞穴結構資料,且被困人員同伴提供的有價值信息有限,救援隊員難以快速、準確地掌握被困人員的具體位置和身體狀況等關鍵信息。“這些客觀條件給救援前期的研判工作帶來了極大挑戰。”梁良說。
時間不等人。救援隊一邊走訪當地群眾、干部以及洞穴專家,向被困人員同伴了解情況,另一邊同時運用無人機和水下聲吶等先進設備,對洞穴進行內外部全方位探測。在制定詳細的潛水計劃之后,救援隊利用5個200米的大線輪,從洞口往水下布置引導繩,并將救援人員分成3組輪番下水搜尋。
“我們的潛水裝備嚴格遵循WUD(環球水下探索協會)技術潛水裝備標準,該標準確保了裝備在復雜的洞穴潛水環境下,能夠為潛水員提供可靠的支持和保障。”梁良說。
溶洞里,在尋找潛伴未果的情況下,大周在黑暗里一番摸索后,成功升出了水面,被困在了一個溶洞氣室里:“在等待救援的過程中,我坐在氣瓶上以防失溫,還時不時邊唱歌邊有規律地敲擊氣瓶,不斷發出求救信號。”
順著敲擊聲,救援隊在2月6日凌晨4時30分左右成功救出大周。
科學救援安全脫險
依據前期的勘測結果,救援隊成功將大周營救上岸,這為后續救援工作注入了強大信心。然而,在繼續搜救小周的時候,潛水員遭遇了諸多困難。
“潛水作業區域水溫較低,洞穴四周附著大量細泥沙,我們在游動過程中以及呼吸時產生的氣泡,極易擾動周圍環境,致使水下能見度急劇下降,產生了極大的視覺障礙。”參與救援的百色市公安局特警支隊水上勤務救援大隊隊員許世德說。
小周比大周迷失得更遠,在一個溶洞氣室出水后,他爬上一個泥巴坡坐下,在保持體溫的同時保存體力。
漆黑而寂靜的溶洞里,小周一直在等待。這個階段,對小周來說是最痛苦的,對于救援人員來說,也是最難熬的。地下探查10多次、排查水下洞穴10多處……長時間的搜救,讓救援隊隊員的體力和精力已達極限。
黑暗里,小周還在堅持,救援隊也在爭分奪秒。2月8日上午,救援隊決定擴大搜救范圍,抓住水體能見度短暫恢復的有利窗口期四處搜尋。
2月8日18時許,小周看到了一道光,他明白那是救援人員發出來的,于是他用盡全力向那道光游去……當日20時許,經過救援人員500余人次深入地下洞穴進行搜索后,失聯超69小時的小周順利脫險,并被送往醫院救治。
“我們能獲救,是多方因素的共同作用。”大周認為,當地黨委、政府在救援方面投入了相當大的努力,從科學周全的救援方案到充分完善的后勤保障,從技術過硬的救援人員到先進可靠的技術裝備,這些缺一不可。同時,他與小周也具備一定的自救能力。
此次救援成功,專業的救援隊伍與適配的技術裝備尤為關鍵。據介紹,百色市公安局特警支隊水上勤務救援大隊擁有一支專業的高素質洞穴潛水救援團隊,隊員具備豐富的救援經驗和應對復雜環境的強大能力,為救援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潛水隊員不僅要熟練掌握常規的潛水技巧,還需精通洞穴潛水特有的導航技術、引導繩的正確使用方法以及應對突發情況的緊急處理技術。”梁良說。
“洞穴潛水救援難度很大,國內能夠執行洞穴潛水救援的潛水員也屈指可數。從我們目前了解到的情況和查詢的結果來看,全球范圍內洞穴潛水救援成功的案例寥寥無幾,而在此之前國內還沒有救援成功的案例。”曾多次執行國內洞穴潛水救援任務的知名洞穴潛水專家韋柏告訴記者。
一場成功的救援,創造了生命奇跡。“我還會繼續參與包括洞穴魚類在內的野生動植物多樣性的科考工作,當然,計劃要做得更周密、更完備。”大周說。
來源:科技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