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知識局
文字 | 林間草木聲
制圖 | 果 校對 | 朝乾 編輯 | e
進入GDP萬億俱樂部,代表著一個城市的經濟上了一個臺階。截止目前,也只有27個城市拿到了入場券。
這其中,絕大多數城市都有直轄市、省會城市、副省級城市或計劃單列市的名頭;普通地級市真心不多,大多還在南方,屬于長三角和珠三角兩大經濟圈。而北方普通地級市只有煙臺和唐山兩家入圍。
這么看,第一個入圍的煙臺,叫一個“北方最強普通地級市”毫不為過。
山東行政區劃圖
(橫屏觀看)▼
其實煙臺的條件非常特殊,如果實地去過,就會發現這里非常全能:產業上工業和港口發達,玩起來四季又各有不同,很是精彩。
煙臺的四季,感受一下▼
去年我去到山東玩了很多次,最喜歡的就是煙臺,真的很值得不同季節反復體驗,正好和大家分享一下,四季煙臺,可以怎么玩。
煙臺掠影▼
夏(5-8月):海市蜃景,僅此一處?
馬上就要到夏天了,如果你在5-8月去煙臺,在蓬萊區看到海市蜃樓的概率就很高。去年6月就有一次海市蜃樓,一幅純天然水墨畫出現在半空,頗為震撼。
其實在理論上,任何海邊都可能出現海面空氣上暖下涼的“大氣逆溫現象”,從而導致光線折射偏移,出現海市蜃樓。
但在中國1.8萬公里的海岸線上,唯獨蓬萊以此聞名,還被古人視作仙境。
山巔危構傍蓬萊,水閣風長此快哉▼
每值大潮汐,海流都會把底層冷海水帶到上層,使海水表面溫度大大低于海面空氣溫度,形成逆溫。另一大原因是夏季煙臺的海風會明顯較弱,能提供穩定的大氣環境,漫長豐富的海岸線,則為各種蜃景提供了演員。
而在老一代人口中,還有一種不輸海市蜃樓的絕景“海滋”。
海市蜃樓是把地景直接“放到”空中,“海滋”則會把地面景觀變形。比如島嶼兩端高高翹起,仿佛整個世界都被扭曲。
海滋的原理和海市蜃樓類似,都和大氣冷熱不均導致光線折射變化有關。
相比起需要運氣才能見到的蜃景,大霧彌漫、仙氣飄飄的海霧景觀則更為普遍。當暖濕空氣和海面形成較大溫差,且風力風向合適,還能遇到壯觀的“平流霧”。
煙臺市蓬萊區的平流霧美景
(圖:圖蟲創意)▼
當然,夏天來煙臺海岸,絕不只是來看海霧蜃景,畢竟這里有全國少見的坐南朝北海岸線,所以夏季來海濱度假也不會過于潮濕。加上細密而少礁石的沙灘,體驗相當好。
夏季,煙臺的海濱▼
何況,蓬萊外海還有長山列島,從煙臺到大連連成一線,將黃海、渤海分隔開。
在地質史上,長山列島曾是分割黃渤海兩個大盆地的山脈。后來隨著地表沉降形成了陡峭的斷塊山。加上千百年來海浪拍打侵蝕,讓這一串島嶼遍布奇特地貌,儼然是天然的地質博物館。
海岸+列島,這就讓“跳島游”成為可能,選擇一二小島上去把細節拉滿,絕對不虛此行。
長山列島風光▼
秋季(9-11月):開海了,貼秋膘!
到了秋天,天氣逐漸涼下來。這時候就該應吃盡吃了,用煙臺海產貼貼秋膘。
相比熱帶,煙臺的海水普遍偏冷。水生生物在水溫較低的海域生長速度較慢,所以肉質緊實,蛋白質等營養成分有更多累積。口感和營養自然也更好。
一個字:鮮▼
每年的9月1日中午12點,黃渤海休漁季正式結束,煙臺海港內漁船蓄勢待發,等著好好撈一筆。很快,人們就可以大快朵頤了。
這頂級的食材,還需要優秀的烹飪來升華。在魯菜中,膠東菜以擅長烹飪海鮮而聞名。其起源地正是如今的煙臺福山。
福山大廚們善于利用一切食材,即使高檔的海參也能和山東大蔥打好配合,鮮甜味反而能襯出海參的厚實。
而在海灘上其貌不揚甚至有些丑的海腸,其實營養杠杠的,富含谷氨酸鈉,跟韭菜爆炒后鮮味可盡情釋放。也能做成海腸撈飯,同時體驗脆爽和軟糯的雙重口感。
吃完大餐,再來點兒果盤清清口。
煙臺多山且四季分明,秋季晝夜溫差大,適合多種水果生長。600萬噸的蘋果產量讓煙臺穩坐中國蘋果第一城。得益于現代農業科技的加持,除了直接啃大蘋果外,煙臺人也玩出了各種花樣:
蘋果在這里也可以做成菜,一道經典魯菜拔絲蘋果,既考驗廚師對火候的把握,也考驗食客的速度。(涼了,就不好吃了)在盛產蘋果的棲霞,蘋果甚至能炒出一整桌菜。
萊陽梨、煙臺大櫻桃和葡萄也是煙臺的名產。這里發達的果業,除了優秀的地理條件,也得益于近代開埠的先發優勢。煙臺大櫻桃,就是由外國傳教士帶入后經過培育而成。
來自煙臺的甜蜜饋贈▼
1892年,張弼士在煙臺建造了中國第一座現代葡萄酒工廠——張裕,隨后從國外引進大批釀酒葡萄品種栽種培育。
百年以后,張裕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葡萄酒企業之一。現在去張裕葡萄酒小鎮,還可以一站式體驗從采摘到品酒的全過程。
在以葡萄酒為主題的張裕酒文化博物館,百年老酒窖成了國保單位,其中還有豐富的打卡點和文創產品,各類酒品琳瑯滿目,大家去了務必品上一品。
張裕酒文化博物館▼
冬季(11月-次年3月):
最溫暖的“雪窩子”
這幾年的冬天,很多地方的雪是越來越少。像北京今年硬是拖到3月才盼來了唯一一場雪。煙臺的緯度比北京低不少,但降雪反而要多很多。
降雪除了要足夠冷之外,還需要豐富的水汽。由于沒有山脈阻擋,東北的冷空氣可以在這個方向上一路暢通無阻南下,在經過渤黃海時和暖濕水汽相遇。撞上膠東半島的丘陵山地,就很容易降下大雪。每個冬天降雪三四十天,是名副其實的“雪窩子”。
山東地形圖
(圖:橫屏觀看)▼
在中國東部沿海的人口聚集區,雪實在是種寶貴資源,加上連綿的山地,煙臺在招遠、龍口、萊山等地都建有滑雪場,距離近+自然降雪多,性價比相當可以。
而且和東北更巨量的雪資源相比,煙臺還解決了一個大難題——太冷了。煙臺的緯度如此靠南,稱得上冬無嚴寒,作為中國最溫暖的“雪窩子”,玩起來不要太爽。
山、海、雪融于一體,真正是“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海邊浪花和積雪交相輝映,一時竟分不清誰是誰的白。
“雪窩子”的冬天,主色調是白▼
去年,人們在煙臺海邊還發現了一種特別的景致:撥開海灘上的一層沙子,底下竟然是一層雪。這種奇特的景象得到了一個頗為詩意的名字“提拉米蘇雪”。退潮時下完雪,漲潮時海水又把沙子帶上來,便有了這“提拉米蘇雪”。
隨冬風到來的,除了雪花,還有從西伯利亞南下過冬的海鷗,在芝罘、萊山、蓬萊的各個海灘,都是他們討要過路餐的站點,從山上滑雪下來,不妨順路去貢獻一點兒。
冬天,煙臺海岸邊的海鷗
(圖:圖蟲創意)▼
春季(3月-5月):依山傍海,春暖花開
冬去,春來,煙臺山、昆崳山、蓬萊閣的花朵,開始盛開,可以踏青了。
煙臺的蘋果花,開了
(圖:圖蟲創意)▼
煙臺的歷史頗為悠久,但其核心——芝罘,是在1861年開埠后才逐漸崛起。這里是膠東半島的天然良港,很快便船來船往,成為山東大港。
各國紛紛在煙臺山上修建領事館、俱樂部等建筑,這片堪稱“外國建筑博物館”的街區完好保存至今,已經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除煙臺外,國內還有多處近代領事館建筑群和租界風貌區。但依山傍海的就很少了。春季,煙臺山上的臘梅盛開。從花間看領事館群和山下的煙臺城,都很是出片。
而在“海上仙山之祖”昆崳山,大片櫻花綻放。作為道教全真派的發源地,這里遠離喧囂,也十分適合踏青。
從高山俯瞰,蓬萊閣、現代的世界級大港、漁船和集市沿著海岸線展開。這座依山傍海的城市因海而生,書寫自己的山海經。
煙臺掠影▼
如果說山東是“全能省”,那煙臺就是“全能市”,尤其是在玩兒這個賽道上。
除了一眾獨一無二、四季各異的山海盛景,這里還有不少不挑季節的去處:去中國金都招遠的黃金博物館捏金磚;去聽一場煙臺京劇,感受煙臺作為“京劇碼頭”的底蘊......還有大海上萬古不易的東升西落,每次去都忍不住看一次。
這就是煙臺:山海四季,得天獨厚。
[1]朱龍.蓬萊海市蜃樓形成的氣象因素季節分布及征兆[J].氣象,2007,(11):101-106.
[2]蔡名高,徐壽泉.大氣光象[J].益陽師專學報,1987,(05):114-121.
*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地球知識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