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你們知道中秋節起源嗎?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在近日的一次主題班會上,南昌現代外國語象湖學校熊斯佳老師為學生娓娓講述中秋文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多年來,南昌現代外國語象湖學校多措并舉,把優秀傳統文化的種子播散在孩子們的心田。
熊斯佳老師介紹,從一次班會課上得知,低年級孩子們對于傳統節日的認識僅僅處于“初級階段”,還不曾深入了解中秋節的來源、意義等,而且個別同學對此興趣不高。為了引導孩子們體驗中華傳統節日的氛圍,增加節日的吸引力、感染力,加深孩子們對祖國傳統節日的認識,同時調動孩子們上課積極性參與性,熊斯佳老師設計一次以中秋節為主題的班會,讓學生初步了解中秋節的時間、來歷,引導學生從繪本故事、童謠、兒歌中認識中秋節以及中秋節傳統習俗,讓他們感受中秋節愉快、美好的節日氛圍。
熊斯佳老師首先讓孩子趣識中秋,出示小朋友制作的“月相日記”,引出中秋節。中秋節是每年的八月十五,這時是一年的秋季又正好是秋季的中期,所以就被稱為“中秋”。
熊斯佳老師真像一位滔滔不絕的故事大王,向同學們詳細介紹中秋節的知識:中秋節源自上古時期對天象的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所以又叫“祭月節”“拜月節”等。月滿中秋,滿月象征家庭團圓與完整,也叫“團圓節”,雖然南北方過中秋的習俗有所不同,但它都寄托了人們向往團圓和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熊老師還現場演示如何使用彩泥制作月餅,逐步講解不同的裝飾技巧,如壓花、粘貼小裝飾物等。學生跟隨老師的示范,開始動手實踐,分組創作:學生每4—6人分成一個小組,共同討論設計方案。各小組開始創作,老師巡回指導,鼓勵學生發揮創意,設計出獨特的月餅彩泥作品。
最后,每個小組選出一件代表作品進行展示。小組成員上臺介紹作品的設計理念和制作過程,全班同學投票評選最佳創意獎、最美觀獎等獎項,并進行總結評價。最后老師對學生的創作成果進行點評,肯定學生的努力和創意,強調團隊合作的重要性,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能發揚團結協作的精神。
通過本次主題班會不僅幫助了解了中秋文化,還培養了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團隊合作精神。這些德育實踐為學生未來的成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為學校的德育工作增添了亮麗的色彩。(雷杰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