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安徽頻道
近日,走進位于郎溪縣梅渚鎮的陽力農作物家庭種植農場,育秧大棚內,滿目蔥蘢的再生稻秧苗長得齊齊整整、綠意盎然。工人們正操作著運秧平板車,將承載希望的“綠色方陣”精準裝車,運往周邊鄉鎮。
“今年秧苗質量格外好,密度高、長勢旺,畝產肯定差不了,豐收在望!”農場工作人員陳德宏邊忙碌邊興奮地說。他透露,這批秧苗將優先送往新發鎮進行機械化插秧,次日還將陸續發往社渚、凌笪等地,各地插秧需求十分旺盛。
不遠的農田里,農機手正駕駛著插秧機在田野間忙碌穿梭,一株株嫩綠的再生稻秧苗,被整齊均勻地插入田間,原本光亮如鏡的水田不一會兒就披上了一襲“綠裝”。現場一派繁忙的春耕景象。
“我們農場今年有800畝再生稻需要機插秧,目前每天能完成40多畝,已經機插了300多畝?!鞭r場負責人陳春鳳望著高效運轉的插秧機,臉上洋溢著喜悅。她介紹,農場配備了6臺插秧機同時作業,不僅滿足了自身種植需求,還抽調部分機器支援凌笪、新發等鄉鎮,助力其他農戶完成插秧任務。
再生稻作為一種高效種植模式,具有“一種兩收”的獨特優勢。頭季水稻收割后,稻樁能重新發苗、長穗并抽穗成熟,如同水稻的“二次生長”。這種模式省工、省種、省水、省肥,且能收獲兩季稻谷,深受當地農戶青睞。
近年來,郎溪縣錨定“大面積提單產目標”,加大良種、良機、良法推廣力度,發揮種植大戶規模經營效益,帶動糧食生產提質增效。機械化插秧相比于傳統插秧,不僅能大大提高作業效率,還能更精準地控制秧苗的深度、間距和行距,為水稻健康生產創造良好條件,有效提高糧食產量,實現農業生產節本增效。
據悉,春耕期間,郎溪縣共投入大中型拖拉機及配套機具2000余臺套、插秧機200余臺、植保無人機300余臺。同時,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對農機具進行全面檢修,累計檢修3000余臺套,并發放農機購置補貼資金241萬元。此外,郎溪縣還與交運、石油石化等部門緊密協作,打通農機作業堵點、卡點,保障零配件和燃油供應,及時處置應急情況,確保春耕備耕工作有序推進。(余克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