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市成華區猛追灣街道建華社區呈現一派新氣象:昔日堆滿雜物的角落變身"酵素工坊",青少年志愿者手持分類夾巡查院落,居民們用回收廢油制作出環保手工皂。這都源于“環保社區?微美建華 —— 社區生態環境優化提升項目” 的創新實踐。該項目通過"志愿服務+場景營造"雙輪驅動,探索出一條老舊社區生態治理的可持續發展路徑。
志愿引領 激發居民自治活力
項目初期組建的15人"垃圾分類志愿服務隊"成為關鍵引擎。陳阿姨作為骨干志愿者,不僅在樓棟設立宣傳點,更將院落改造成"酵素實驗室",帶動整棟居民將果皮菜葉轉化為清潔酵素。"現在鄰居們送廚余比扔垃圾還積極",陳阿姨笑稱這支"志愿軍"已形成"一戶帶一樓"的輻射效應。
多元實踐 構建環保生態閉環
社區創新推出"科普+實踐+激勵"組合拳:開展6場主題活動,設計垃圾分類飛行棋等趣味游戲;設立"資源回收日"實現可回收物再生;與星巴克合作將咖啡渣變為手工皂原料。最引人注目的是在猛追灣街26號院打造的生態循環系統——居民將廚余垃圾制成酵素澆灌綠植,使垃圾減量率提升50%,形成"分類-處理-種植-美化"的完整閉環。
政企社聯動 締造共治新格局
經過一系列舉措的實施,項目取得了顯著成效。“建華社區垃圾分類志愿服務隊” 不斷發展壯大,核心成員帶動300 余名居民參與環保實踐,志愿者自主制造的環保產品推動環保行動向創意化、實用化邁進;累計回收的大量可回收物和廢油減少了垃圾填埋量,廚余垃圾酵素轉化項目實現了社區內的資源循環;特色環保產品的產出不僅增強了環保行動趣味性,還成功鏈接星巴克、大地之友等企業資源,構建起 “社區 - 企業 - 居民” 共治網絡。
建華社區 “環保社區?微美建華” 項目的成功實踐,為老舊社區生態環境治理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也為推動社區綠色可持續發展注入了新動能。未來,建華社區將繼續深化環保治理成果,讓綠色成為社區發展的鮮明底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