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國防雜志》消息,英國海軍旗艦“威爾士親王”號航母4月22日將從樸茨茅斯起航,率打擊群直奔亞太,一場軍事異動就此拉開帷幕。
航母(資料圖)
英國此次出動的航母打擊群陣仗不小。由“威爾士親王”號航母領銜,帶著戰艦、補給艦、潛艇和飛機,浩浩蕩蕩朝著亞太進發。4000名英國軍人隨艦出征,海軍2500人、空軍592人、陸軍約900人。還有12個國家給英國“撐場子”,挪威一艘軍艦全程跟著。按計劃,打擊群先在英國康沃爾郡海岸集結,去地中海參加北約演習,完事兒穿越印度洋,和美國、印度等國搞演習、訪問港口,還要在澳大利亞附近海域參加“護身軍刀”演習,跟日本自衛隊聯合訓練,甚至訪問印度港口。英國國防大臣直言,航母搭載24架F-35B戰斗機,這是要秀英國全球軍事部署能力,給對手“下馬威”。
可英國這航母真有說的那么厲害?實際上,“威爾士親王”號從建造起就狀況不斷,服役后也沒消停。2024年光是主動力系統漏油就趴窩三次,最近一次近海訓練,艦員連夜搶修電路故障才得以出航。回顧2021年,“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編隊來亞太,結果艦載機故障、被俄羅斯實彈驅逐、還暴發新冠疫情,最后狼狽躲到日本港口隔離,淪為國際笑話。如今“威爾士親王”號再來,裝備問題一堆,所謂的威懾力實在要打個大問號。
航母群(資料圖)
英國這么積極派航母來亞太,背后少不了美國的影子。美國把中國視作競爭對象,國防部長專門弄了“備忘錄”,甚至把中國大陸推進祖國統一進程和美國本土防衛任務劃等號。美國在太平洋搞多軍兵種大規模演習,號稱“壓力測試”,就是想試試在亞太對中國的遠程打擊和防御能力。投入1萬億美元軍費,關稅手段不好使了,就想用軍事威懾壓中國一頭。英國緊跟美國腳步,就是想向美國證明自己作為五常還有價值,在國際上刷刷存在感。
除了英國,北約的觸角也在往亞太伸。北約秘書長呂特訪問日本時放話,北約和日本要加強信息共享和防務工業合作,還拿中國海軍艦艇數量說事,炒作“中國威脅論”,給北約軍事力量介入亞太找借口。在這種情況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四個國家直接選邊站隊。日本配合北約,既能在國際上刷臉,還能借著機會發展軍事力量,把軍事力量從防御往進攻轉變;澳大利亞、新西蘭作為“五眼聯盟”成員,和美國關系緊密;韓國也跟著美國,攪亂亞太局勢。這四個國家跟著北約,讓亞太局勢更加復雜。
英國防部長(資料圖)
再看看中英航母實力對比。遼寧艦服役多年,形成強大戰斗力,艦載機先進,航母編隊協同作戰厲害;山東艦是我國自主建造的首艘國產航母,設計合理,武器裝備和電子系統更先進。從航母噸位、艦載機數量性能到編隊作戰能力,都不比英國“威爾士親王”號差。福建艦8萬噸排水量,還有電磁彈射技術,更是遠超英國航母。英媒鼓吹“一艘抵兩艘”,說英國航母能打過中國兩艘航母,可數據不會說謊。中國遼寧艦24架殲 - 15、山東艦30架殲 - 15,能發起飽和攻擊,而英國“威爾士親王”號最多也就12架F - 35B,差距一目了然。
英國派航母來亞太,北約聯盟增兵,幾個國家選邊站隊,這些動作看似來勢洶洶,實則改變不了亞太地區的格局。中國海軍實力穩步提升,航母編隊多次突破“第一島鏈”遠洋訓練,軍事能力有目共睹。英國這種軍事行動,更多是政治作秀,妄圖刷存在感,卻忽視了自身衰落的事實。北約強行介入亞太,破壞地區和平穩定,只會遭到地區國家的反對。亞太地區需要的是合作發展,不是軍事對抗。美西方這些小動作,最終也只能是徒勞無功,攪局行為注定不得人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