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記者劉軼琳4月21日報道:今天上午,上海市教委主任周亞明做客上海廣播《2025上海民生訪談》,節目中他表示,2023年以來,上海實施新一輪高等教育綜合改革方案,將學科專業布局優化與人才培養模式革新作為先手棋和關鍵點,從量身定制高校發展定位,到精準對接產業人才需求,這場改革正以 “精準滴灌” 的方式,激活高等教育的創新活力。
周亞明表示,大學的核心功能在于人才培養,在我國高等教育體系里,學科和專業是人才培養的主要依托。當下,人才培養面臨的最大挑戰便是供需錯位的結構性矛盾。為破解這一難題,上海從三個維度精準發力,深化改革。
辦學定位聚焦,找準“大學坐標”面向哪些行業產業、培養什么類型層次的人才,這是每一所大學必須回答的首要問題,因為這是事關“我是誰”的元命題。大學生就業出現“人找崗位、崗位找人”的結構性矛盾,首要原因便是部分高校辦學定位模糊,人才培養不聚焦、特色不鮮明,再加上供需對接機制缺失。
周亞明說,在推進本輪“一校一策”高教綜改試點中,上海與高校逐一探討,確定辦學定位,尤其是人才培養定位。高水平研究型大學面向國家戰略,培養拔尖創新和戰略急需人才;應用型高校立足行業產業,構建產教融合培養模式;藝體等特色型高校服務對應行業,培育專業化人才。
人才供需適配,搭建“供需橋梁”學科專業和招生結構與行業產業需求脫節,是人才供需矛盾的又一成因。周亞明表示,本輪改革推動高校主動對接行業需求,優化調整學科專業布局和招生結構,讓人才培養從錯配走向適配。教育部門正與產業部門建立上海重點產業人才需求預測分析和需求清單發布機制,根據產業部門提供的人才需求趨勢分析,組織高校針對性調整專業布局和招生結構,以此促進高校“供給側”與產業“需求側”動態匹配。
校企協同育人,培育“實戰人才”周亞明談到,高校人才培養方案不合理,課程內容、教學方式與行業產業實際需求脫節,在當前科技快速更新迭代的時代環境下,難以培養出產業所需人才。為此,上海雙管齊下:一方面,要推動高校科學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全覆蓋建立教材和教學內容定期更新機制,加強實習實訓環節,增加實踐教學課時,提升人才培養針對性;另一方面,要與經信、國資等部門聯手,推動行業企業深度參與制定人才培養方案、一線課堂教學、學生實習實踐和學業考核評價,提升人才供給效率。
近期上海在5所市屬高校(工程大、應技大、電力大學、二工大、電機學院)啟動了應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目的就是引導高校密切跟蹤市場需求,與行業產業共同制訂學科專業建設規劃,促進培養體系從“學科邏輯”向“產業邏輯”轉變、培養方式從“標準化培養”向“定制化培養”轉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