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飲酒在大多數古人眼中,是一件風流雅趣之事。
喝酒可以讓人暫時忘卻現實生活中的煩惱,使人的神經興奮起來,喚醒一切與快樂相關的因子。
中國古代封建王朝人口眾多,以喝酒為中心發展的酒文化,受眾自然也相當廣泛。
在不同的朝代,酒文化也呈現出了不同的特征,宋朝時期,整個社會的審美追求都在發生變化。
樸素淡雅,風流別致,意蘊深遠,這是宋朝人在酒文化當中呈現出的追求。
宋朝意蘊深厚的酒文化,也深深影響著社會群體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
在這一時期,濁酒一杯喜相逢,成為了人生最快意之事。
宋朝時期生活存在感最高的幾種酒,分別包括哪些種類?宋人喝酒,又有著怎樣的意味和講究?
宋朝美酒,品類眾多
古人講“詩酒趁年華”,吟詩作對,飲酒暢聊,這是古人生活中的兩大樂事。
喝酒后,人的神經將會無限放松,精神境界似乎也被無限擴大,酒精能帶給人的情緒,最多的便是歡愉。
宋朝時期,文人墨客皆以飲酒為樂,他們開懷暢飲,文思泉涌,在酒精的作用下創造出了不朽的文學篇章。
可以說,宋朝時期的整個文化氛圍,與酒有著很深的關系。
宋朝時期的美酒,也分為許多不同的種類,在老百姓日常生活中最為常見的種類,就是黃酒。
黃酒,顧名思義,它的酒液呈現出黃色。
這是一種非常純粹的糧食酒,成本相對低廉,有著明顯的物美價廉的特征。
黃酒的主要原材料包括大米、小麥等常見農作物,它的誕生,還有著一番典故。
據說在原始時期,人們的生活中并沒有酒的存在。杜康的意外發現,改變了大家的生活方式。
那一年氣候條件相當適宜,農民的收成極好,糧食也被農民大量儲存起來。
在密不透風的山洞中,堆積的糧食產生了化學反應,開始發酵,漸漸地,一股奇特的味道從山洞中傳出。
杜康來到山洞細看,發現里面的糧食產生的變化,在鋪陳著糧食的地面,他看到了許多液體。
這些液體呈現出黃色,并且散發出一股他從來沒有聞過的味道。杜康心想,這些液體既然有糧食產生,那便一定可以入口。
他用手指沾著液體,放到自己嘴里嘗了嘗,感受到了莫大的驚喜。
從那之后,他開始研究糧食發酵產生液體的原理。在他的努力之下,酒出現在了人們的生活中。
相傳杜康最開始發現的液體,正是黃酒。
在寒冷的冬天,宋朝人最喜歡取來一壺黃酒,把它放置在小火爐之上。
他們一邊聽著屋外的寒風瑟瑟,一邊捧著一壺溫酒暖身,好不愜意,好不痛快。
相比起冷酒來說,黃酒最適合溫著喝。不管是貴族階層還是平民百姓,人人都能喝上兩口。
這是最物美價廉的一種美酒,也是老百姓生活中存在感最高的酒類。
除此之外,果酒也很受民眾的歡迎。
果酒是由水果釀造而成的酒,它包括櫻桃酒、青杏酒、黃梨酒等不同的種類,每一種種類都會呈現出與眾不同的色澤。
相比起純粹的黃酒來說,果酒的口感更為甜美,也更適合女性。
根據《東京夢華錄》的介紹,宋朝時期大多數孩子在喝酒方面的啟蒙,就是甜蜜的果酒。
只要學會喝果酒,便能一步步進階,學會品嘗更為純粹的美酒。
宋朝時的女子,受到的束縛并不大,她們可以走出家門,舉行女性之間的聚會,把酒言歡。
在閨閣女子和出嫁婦人的聚會中,果酒是最為常見的一種飲品。
以我們今天的眼光來看待過去的果酒,我們會發現,這是一種酒精度數極低的酒。
人們不容易喝醉,完全能夠掌控自己,可以自由地享受美酒帶來的愉悅感。
宋朝時期的水果并不像今天生活中的水果一樣,價格如此高昂。那時候的水果價格便宜,普通百姓也能承受。
水果的成本不高,果酒的價格自然也不會很高,品嘗果酒,同樣是一件性價比極高的樂事。
在宋朝的詩詞文學作品中,葡萄酒是出現次數最多的一種果酒。晶瑩剔透的葡萄,搭配沁人心脾的美酒,兩者碰撞,便能產生極致的味蕾綻放。
宋人愛喝酒,也能品酒,可稱雅士。
宮廷當中的養生酒,同樣是宋朝常見的一種酒種類。
古時候的養生酒不像現在,可以出現在千家萬戶。那時候的酒擁有門檻,各種名貴的藥材,也只有皇帝才夠資格享用。
古法養生的秘訣,就在養生酒中。各種藥材的疊加,也體現了古人的養生理念漸趨成熟。
每一次皇帝舉行宮宴,在宴會最后,他都會拿出宮中太醫親自制作的養生藥酒,并且賞賜給所有參加宴會的成員,邀請大家共同品鑒。
皇帝能夠拿出的最高規格的養生酒,就是鹿頭酒。
鹿頭酒的原材料除了鹿頭之外,還包括人參、當歸等補血補氣之物。一杯美酒,價值千金。
養生酒相比起普通黃酒來說,口味自然較重,滋補性也更強。
身體素質稍弱的人,絕不能隨意喝下養生酒。他們的身體承受不住其滋補性,極容易發生反噬。
至于在現代社會中常見的白酒,古時候的存在感其實并不高。
白酒指的是用大米釀造的酒,酒液整體呈現白色,有時還會出現清濁分層。
一般只有在祭祀、結婚、孩子滿月等特殊場合,宋朝百姓才會特意拿出白酒,用來招待貴客。
流傳江湖的埋下女兒紅的風俗,在宋朝同樣流行。人們埋在大樹底下的女兒紅,正是純正的白酒。
白酒體現的是宋人對于某一個事件或某一個場合的重視,它能夠彰顯一定的思想感情。
黃酒、果酒、白酒、養生酒,種種美酒,共同構成了宋朝豐富多彩的酒文化。
隨性自由,意蘊深厚
宋朝人能喝酒,同時也會喝酒,能夠把喝酒這件簡單的事情變出許多花樣。
相比起以前正襟危坐、嚴肅認真地飲酒方式來說,宋朝人顯得更加隨性自然。
他們不拘泥于某一種場合,也不刻意約束自己的言行,只要想喝酒,他們就一定要喝到。
宋人認為,喝酒是一件完全放松自我的享樂之事。
為了與這樣的狀態相匹配,他們常常會脫掉衣服的外袍,披頭散發,拋開一切束縛,隨心所欲地飲酒取樂。
尤其是在程朱理學對人們的正常社會行為產生壓迫時,宋朝人的自我放松方式,就顯得尤為重要。
每天聽著“存天理,滅人欲”的所謂大道理,宋朝百姓早已經煩不勝煩。只有喝酒,才是他們逃避現實束縛最好的方式。
與喝酒有關的游戲,在當時也層出不窮。就拿曲水流觴和飛花令來說,這兩者可是真正的經典。
曲水流觴的游戲形式,從魏晉南北朝時期一直延續到宋朝,成為文人雅士出行聚會時的必備活動。
大家團團圍坐在一起,身邊就是河流。他們會在水面上放置一壺酒,再放置一只酒杯。
游戲開始前,有人會把酒水倒進酒杯,任由它隨波逐流。最后酒杯停在誰的身前,誰就迎來了展示自我的機會。
被酒杯選中的人,通常需要臨場發揮,作詩一首,或是為大家高歌一曲。
而后,他必須把酒杯里的美酒一飲而盡。如此,這一輪才算是完成。
文人墨客之間的聚會,因為美酒而增添了許多樂趣。
王羲之在《蘭亭集序》中所描繪的妙趣橫生的場景,在宋朝也上演過無數次。
第二個游戲,飛花令,則把飲酒一事與詩詞緊密聯系在了一起。
所謂飛花令,就是指所有人以一個字為核心,依次說出詩句,每一句話中都必須包含這個字。若有人反應不及,則需要滿飲一杯,當作懲罰。
事實上,對于文人來說,喝酒又怎會是懲罰呢?它不過是文化生活中的精彩點綴罷了。
普通的平民,依然沒有那么多閑情雅致。他們不會組織各類文化活動,但是在他們中間流傳的酒文化,同樣意蘊深厚。
人們喜歡走進街上的勾欄瓦舍,和三五好友一同坐下,共飲一壺好酒。
他們可以一起聽說書人講述書中故事,可以一同猜拳逗趣,也能觀看歌舞表演,參加有趣的游戲。與酒相關的種種事物,總是那么美好愉悅。
這就是宋朝人的酒文化,它似乎無處可尋,但卻又無處不在。它根植于大眾的日常生活當中,展現出意蘊深厚的特征。
宋人的精神追求,宋人的審美情趣,宋人的生活氛圍,都在酒文化中展現得淋漓盡致。
推動發展,促進和諧
宋人好酒,宋朝的酒文化,也對社會的整體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從經濟層面上來看,酒文化的興盛,讓經濟變得更為繁榮,也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
酒文化牽涉酒產業,它包括糧食種植、儲存管理、釀酒、賣酒等不同的環節。在整個產業鏈中,每一個環節的從業人員,都能獲得相應的勞動報酬。
整個產業鏈的興盛,也讓宋朝的商品經濟更為繁榮。
至于政府,他們可以名正言順地征收賦稅。
售賣美酒的商人,只能算是經銷商。他們需要定期向朝廷繳納賦稅,因為酒屬于官府壟斷的商品。
商人們的經營狀況越好,經營利潤越多,朝廷能夠獲得的財政收入自然也就越多。
從政治層面上看,酒文化也推動了政治秩序的穩定。
喝酒對于許多百姓來說,是一種發泄的途徑。沒有什么問題,是一杯酒不能解決的。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靠著杜康緩解了憂愁,發泄了壓力,他們自然不會產生動搖政治秩序的想法。
從文化層面上來看,酒文化讓宋朝人的思想更為自由和開放。
文人們縱情于酒,縱情于山水,也縱情于詩詞歌賦。美酒讓他們靈感乍現,他們也仿佛成為了另一個時代的“李白”,在紙上妙筆生花。
結語:
酒文化源遠流長,在宋代也展現出意蘊深遠、風趣雅致等特征。
宋人愛喝酒,也愛品酒,更愛借酒抒情。酒成為了文化的載體,酒文化也成為了宋朝特色文化的具體呈現形式。
宋朝的時代特征,從宋代酒文化中可見一斑。
參考資料:
《宋史》
《東京夢華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