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藍字關注“云上膠州”
位于我市膠東街道的
上合·清水灣數字農業示范園
建有4棟連棟溫室
和14棟數字智能日光溫室
這個面積200畝的園區
僅僅只有3名農藝師
上合·清水灣數字農業示范園
負責人管立一
以前一個人管2個大棚都顧不過來,打從園區實施智能化改造后,農藝師只需要完成除草、剪枝等必須要人工完成的工作,其它的只管放心交給智能系統。
管立一提到的這套智能系統
全稱叫:
物聯網作物生長環境全維度
監測系統
該系統搭配了
用于采集數據的傳感器
上合·清水灣數字農業示范園
負責人管立一
這個安裝在木瓜大棚內的設備就是傳感器,不同的傳感器可分別對棚內溫度、濕度、太陽輻射強度、氣壓、二氧化碳濃度等數據進行采集。像這樣的傳感器,整個園區的大棚內一共安裝了近百個。
隨后,管立一向記者演示了物聯網作物生長環境全維度監測系統的工作過程。
在管立一的引導下,記者看到,隨著攝像頭的拉近,攝像頭掃到的這片區域的木瓜樹的葉面溫度、葉面濕度、果實直徑、土壤溫度、土壤濕度、土壤PH值、土壤EC值等數據都在進行實時更新,甚至還保留有植株各生長階段的視頻圖像資料。
數據收集只是基礎
數據處理及決策能力的
智慧化提升才是關鍵
這也正是物聯網作物
生長環境全維度監測系統的
厲害之處
該系統將環境變化、作物需求、
設備設施的運行狀態等
生產要素
通過虛擬現實連接在一起
進行協同管理
從而精準實時監測
和調控溫室內的
溫度、濕度、光照等
值得一提的是
通過傳感器采集的數據
還可以通過模擬方式
對生產管理措施
及生產模型進行迭代升級
從而使整個園區的
生產效率更加高效
上合·清水灣數字農業示范園
農藝師李健
之前這個時候天天待在大棚里,隨時開關風口,就怕氣溫、光照多變導致的高溫悶棚。現在好了,坐在辦公室里,一點手機就能隨時看到棚里的實時情況。
隨著生產管理措施及生產模型的迭代升級,物聯網作物生長環境全維度監測系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遮陽、通風、開窗、水肥一體化、補光等設備的自動有序運行,進行個性化定制,不僅提升了園區的農業生產效率,還降低了生產成本。據統計,園區實施智能化改造后,產量較改造前提高了20%,農藥和化肥的使用量降低了30%以上,管理成本降低了30%以上。
這只是我市智慧農業發展的
一個縮影
如今
我市已建成
青島市級智慧農業應用基地15處
農作物耕種收
綜合機械化率達91.5%
同時入選
全省2024年縣域
數字農業發展縣建設名單
下一步
我市仍將圍繞設施農業的發展
加強數字農業的孵化應用
做好現有園區設施裝備改造升級
讓更多的農業園區享受到
數字化帶來的紅利
膠州融媒記者 解泉聲 通訊員 何益尼 報道
編輯:鮑新萌
責任編輯:李鳳艷
重要提醒
鑒于微信修改了推送規則,粉絲需經常留言和點亮“在看”“點贊”,才能每天看到我們的推送,所以,請將“云上膠州”加為星標并點亮頁面下端的“在看”“點贊”,確保每天收到最新鮮、最重要的膠州資訊。
新聞線索、廣告合作:
0532-82201860
別忘了點亮和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