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臨港滴水湖畔的發布會現場,每個座位上都擺放著一個魔方(參數丨圖片)。
魔方,這個看似普通的玩具,卻暗藏著地平線創始人余凱對智能駕駛的隱喻——魔方的色塊在指尖旋轉,從混沌到秩序的過程,恰似一輛智能駕駛汽車在復雜路況中尋找最優解的姿態。
當我試圖打亂、再重新復原魔方時,余凱走上舞臺,背后大屏亮起“把智駕交給地平線,把生活還給自己”的標語——這一刻,魔方不再只是玩具,而成為智能駕駛技術演進的最佳注腳:無序是世界的常態,但科技的意義,正是以理性的光芒穿透混沌,在不確定性中錨定安全的確定性。
魔方背后的十年:從“耐得寂寞”到行業破局
“中國不缺一家掙錢的公司,但需要一家推動人類科技文明進步的公司?!庇鄤P的這句話,貫穿了地平線創業十年的底色。2015年,當行業熱衷于追逐算法優化的“捷徑”時,地平線選擇了一條更艱難的路——將算法與硬件深度融合。這種“軟硬一體”的技術信仰,曾被外界視為“過于理想主義”,但十年后的今天,它成了地平線撬動行業格局的支點。
每三臺智能汽車,就有一臺搭載地平線
正如魔方的復原需要耐心與系統性思維,地平線的技術路徑同樣需要對抗短期誘惑。余凱坦言,支撐團隊走過低谷的并非宏大的企業價值觀,而是“耐得寂寞,成就客戶”這八個字。在行業狂熱追逐L4自動駕駛概念時,地平線埋頭打磨L2級輔助駕駛的體驗;當友商以“全棧自研”為噱頭爭奪眼球時,地平線選擇退居幕后,成為車企智能化轉型的“基帶供應商”。這種克制,最終轉化為技術護城河:十年間,地平線推出三代BPU(Brain Processing Unit)架構,計算性能提升超1000倍,量產車型搭載量突破800萬套,市占率達33.97%——每三臺國產智能汽車,就有一臺搭載地平線。
長安UNI-T、深藍S7、埃安Y、 理想L8、蔚來螢火蟲……截止2025年Q1季度,地平線已經累計交付了800萬+套的輔助駕駛系統,覆蓋200+已經量產上市的車型。
而2025年4月18日的這場發布會,正是十年積累的集中爆發。當行業因監管收緊陷入集體焦慮時,地平線以“彈夾系統”、端到端架構、HSD全場景輔助駕駛系統三大創新,重新定義了智能駕駛的價值邏輯。奇瑞董事長尹同躍的現身,更讓這場技術秀多了幾分產業變革的象征意義:“過去20年我們吃‘發動機’的飯,下一個20年要吃余凱的飯!”
從傳統車企到新勢力,地平線的生態版圖已覆蓋40余家車企,甚至吸引大眾集團通過合資公司深化合作。這家曾被質疑“過于低調”的企業,如今成了中國智駕技術的“最大公約數”。
破解魔方的“三段式密鑰”:技術、信任與平權
如果說魔方的復原需要公式,那么地平線給出的智駕答案,則是一套“技術-信任-平權”的三段式邏輯。
第一層密鑰:軟硬一體,超越摩爾定律
地平線推出Horizon Cell“彈夾系統”,為車企提供“軟硬件皆可升級”的方案選擇
“算力決定體驗上限,算法決定體驗下限?!庇鄤P的這句話,揭示了地平線的技術哲學。最新發布的征程6P芯片,以560TOPS算力、動態異構計算架構和“彈夾系統”的模塊化設計,實現了從硬件到軟件的全面突破。傳統智駕系統常受限于硬件迭代周期——新車上市即落后,而“彈夾系統”讓硬件像電池般可插拔升級,軟件則通過OTA持續進化。這種設計不僅將車企的研發成本降低40%,更讓用戶擺脫“技術背刺”的焦慮:未來L3法規落地時,只需更換一個“彈夾”,而非整車。
更深層的顛覆來自端到端架構。傳統智駕系統如同流水線,感知、決策、規劃環節層層割裂,而HSD系統將全鏈路整合為單一神經網絡模型。搭載UniAD大模型的HSD,能像人類司機一樣“通感”路況:識別交警手勢、預判大型車輛側翻風險、在死胡同自主倒車掉頭……余凱播放了一段實測視頻:HSD在繁華城市中的連續異形路口平穩穿梭,面對突然橫穿的外賣電動車,系統提前0.5秒減速,軌跡平滑得“仿佛老司機在握方向盤”。
第二層密鑰:用戶信任=安心度×專業度×親密度/夸大度
前段時間,某新能源汽車的高速事故致3人遇難的事件引發廣泛關注。據調查,事發時車輛處于智能駕駛狀態,碰撞前雖切換至人工駕駛,但系統僅提前2秒發出預警,駕駛員反應時間不足,最終導致車輛與施工路段的水泥護欄相撞并起火。
智能駕駛,不該活在營銷話術里——事實上,在工信部開始加大力度治理、嚴管高階智駕亂象之前,行業的集體困境早已顯露無遺。地平線的調研顯示,當前智駕系統平均每20分鐘觸發一次用戶恐慌接管,而80%的用戶在10公里內經歷3次接管后選擇永久關閉功能。這種信任危機,源于技術能力與宣傳聲量的錯位。
超越摩爾定律,BPU十年提升計算性能超1000倍
地平線的應對策略是“用數據說話”。HSD的人機界面(HMI)獲得iF設計獎,并非因為炫酷的動效,而是它能將機器感知的世界實時渲染給用戶:交警的熒光衣、路面的陰影、甚至小狗的移動軌跡都被可視化。當用戶發現系統“比自己看得更遠”時,信任自然生長。而超過7萬GPU訓練出的主動安全場景庫、全球首個ISO 8800 AI功能安全認證,則從底層筑牢安全防線。余凱用一道公式總結:“用戶信任=(安心度×專業度×親密度)/夸大度。分母越大,信任越脆弱?!?/p>
HSD通過海量中國城區場景數據訓練,針對加塞、鬼探頭、非機動車混行等典型場景進行專項優化。在實測中,HSD系統在無保護左轉、擁堵跟車等場景下的表現接近人類駕駛員水平,用戶信任度顯著提升。這種“類人化”體驗,正是智能駕駛普及的關鍵。
恰好,地平線不但專業得讓人安心,還有著足夠小的分母。HSD,即Horizon Super Drive。雖然帶著“超級”,但整場發布會都十分低調地將其稱之為L2城區輔助駕駛系統。并且除了特斯拉的FSD之外,發布會全程也沒和其它任何一個廠家的輔助駕駛系統進行PK——地平線,不僅說得到做得到,也只說能夠做得到的,拒絕了“智駕吹牛皮”。
第三層密鑰:技術平權,拒絕“鹽少許”式的模糊邊界
“L3=受限但清晰ODD邊界的L4能力+L2全場景輔助駕駛。”余凱對自動駕駛分級的重構,直擊行業痛點。當前L3落地難,根源在于ODD(設計運行域)邊界如同菜譜中的“鹽少許”,“天氣晴朗”“道路表現清晰”,難以量化和清晰定義的標準,顯然會讓用戶無所適從。
地平線的解法是通過海量L2車輛收集數據,逐步鎖定如“北京四環路”“上海延安高架”等明確邊界,再疊加系統冗余證明L4能力。這種漸進路徑,讓技術紅利不再被少數高端車型壟斷——HSD 300/600/1200三個版本覆蓋15萬到50萬元車型,首次將城區輔助駕駛推向“普惠級”市場……
智能駕駛的本質,是基礎設施,不是炫技舞臺。地平線沒去搶“誰是第一家L3上車”的頭條,也沒有吹L5的未來大餅。而是拿出一套能跑得穩、用戶用得住的城區輔助駕駛方案HSD。過去十年,它一波波走到今天;而未來,它還將穩穩走下去。
魔方的終極隱喻:從功能汽車到體驗革命
發布會接近尾聲,大屏播放了一段視頻:一輛搭載HSD的車型在晚高峰的上海街頭自主變道、禮讓行人、識別交警手勢、與非機動車復雜博弈。而另一輛人類駕駛的傳統汽車在相同路況下頻繁急剎、甚至險些走錯車道。所有這些畫面,恰似智能駕駛演進史的縮影。
地平線的野心,正是推動這場從“工具”到“伙伴”的體驗革命。當HSD的“漫游模式”讓車輛在封閉園區內自主繞圈徘徊,當系統能根據用戶駕駛風格調整博弈策略,智能駕駛便不再是冰冷的指令執行,而是“懂你”的出行伴侶。這種體驗質變,離不開地平線十年間對“臟活累活”的堅持:超過2000件全球專利、40余篇頂會論文、數千PB的真實路況數據……正如余凱所言:“偉大企業的共同點,是愿意為長期目標忍受短期寂寞?!?/p>
魔方最終被復原時,54個色塊歸于秩序,但地平線的故事遠未結束。當搭載地平線HSD“城區輔助駕駛系統”的首個量產車型奇瑞星途,公布將預計于2025年9月量產;當大眾集團宣布基于地平線HSD開發的高階智駕相關解決方案,將從2026年起逐步搭載于大眾集團全新車型,并可能隨后全球部署……中國智駕技術,似乎有著一種可能,將首次站上全球產業鏈的真正頂端。
正如余凱所說:“我們的事業不是一場熱鬧的party,而是長期跋涉的journey?!?/p>
或許,這正是智能駕駛最迷人的地方——它從不許諾完美,但始終在混沌中尋找下一個確定性的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