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報道,美國參議院以60票贊成、25票反對的結果確認丹·凱恩出任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美國總統特朗普于2月宣布解除原參聯會主席查爾斯·布朗的職位,并提名空軍中將丹·凱恩為下任主席。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是美國總統和國防部長的首席軍事顧問,由美軍高級將領擔任。
丹·凱恩(資料圖)
回顧美國軍事高層過往,查爾斯·布朗等一批被視為“覺醒派”的將領,憑借“政治正確性”在拜登時期迅速上位。但如今,特朗普正大力清理這股勢力,凱恩的上任便是重要標志。值得關注的是,被換下的這些“覺醒派”高層,多是對華“鷹派”,且一致預測2027年可能是中美“動手”的時間,是堅定的“主戰派”。與之相反,凱恩雖也承認中美競爭的嚴峻性,卻認為現階段美國應極力避免與中國在軍事上“擦槍走火”。
凱恩以60票對25的投票結果獲得確認,這是罕見的兩黨支持,有十幾名民主黨人支持該提名,這表明凱恩已經規避了對特朗普總統參與非常規提名的擔憂。這不僅是一次高層人事變動,更折射出美國軍事戰略的深層調整、政治力量的激烈角力以及全球安全格局的潛在震蕩。這場任命的背后,既有特朗普重塑“忠誠軍隊”的政治意圖,也暴露出美國軍事霸權面臨的系統性困境。
作為美軍核心決策層的“新人”,凱恩的履歷充滿戲劇性。這位曾在中央情報局擔任軍事事務副主任的前空軍中將,不僅深度參與過阿富汗、伊拉克等多場沖突的情報行動,更在特朗普政府中以“忠誠干將”身份獲得重用。然而,正是這位被外界視為“鷹派”的將領,在關鍵聽證會上罕見直言:“美國國防工業體系的靈活性、生產速度和后勤保障能力全面落后于中國,若在臺海爆發沖突,美軍無法與解放軍打持久戰。”
五角大樓(資料圖)
探討特朗普政府的對華方略,無法繞開那場貫穿其任期的經貿摩擦。以調整貿易失衡為名發起的經濟較量,早已超越純粹的貿易議題,演變為一場試圖影響全球產業布局、重塑美國經濟地位的戰略行動。特朗普政府揮動關稅壁壘,直接沖擊中國的制造業基礎,意圖通過抬高中國商品成本削弱其國際競爭力。這種策略與凱恩對美軍潛在弱點的認知有所呼應。凱恩曾指出,美國軍事力量的一個潛在軟肋在于其相對不夠雄厚的工業基礎。
當下國際形勢復雜,美國面臨諸多挑戰,尤其是與中國在經貿、軍事領域的博弈。特朗普認為凱恩能制定更務實的軍事戰略,避免激進冒險,以穩健方式應對中國,同時平衡國內軍事政策分歧,維護美國利益的同時避免過度沖突。當時,正值中方宣布對美關稅提至 125%,不再配合白宮的貿易手段。經過這兩輪人事調整,特朗普團隊中對華務實派占比增加。但不管美國領導層如何變動,中方始終秉持 “朋友來了有美酒,敵人來了有獵槍” 的態度。
丹·凱恩(資料圖)
事實上,這并非美軍近期首次向中國釋放避戰信號。在本月初的時候,美國高級軍官就直接飛到咱們上海來了,和解放軍高層就中美海上軍事安全磋商機制,展開小組會議。從官方發布的通稿來看,美國人這次的誠意還是比較足的,通稿中就用了4個詞來形容這次對話,“平等”“尊重”“坦誠”和“建設性”。說實話,能從美軍高層聽到這樣的言論還真是不多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