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青沐
編輯丨六子
近日,在極氪品牌四周年慶典上,旗下第二款獵裝車型——極氪007GT也高調亮相,在外界看來,其似乎想要再次復刻極氪001 “出道即巔峰”的神話。
四年前,極氪從吉利體系“單飛”上市,憑借001一炮而紅,成為30萬級純電市場的“黑馬”。四年后,其已成長為營收達759億元的“新勢力”。
然而,表面的風光難掩內里的隱憂,2024年極氪全年凈虧損57.9億元,雖同比減虧30%,但盈利拐點仍未到來。對于這份成績單,資本市場似乎也并不滿意。近日,極氪公布2024年業績后,其股價更是持續下滑,僅在2025年,極氪的股價跌幅已在25%左右。
布局四年,雖然極氪成功將新能源汽車高端市場銷冠的名號收入囊中,卻又不可避免地陷入到“虧損換增長”的困局中。這家“創二代”該如何破局,才能成為下一家盈利的“新勢力”?
01
「極氪急需多一個爆款」
2021年,極氪001的橫空出世,這款基于領克ZERO概念車打造的獵裝車,連續兩年蟬聯30萬級以上純電銷冠,堪稱極氪的“現金牛”。但期待值被拉得太滿,對極氪而言也是一種壓力。
目前,極氪旗下在售車型除了極氪001之外,還有極氪007、極氪7X、極氪009、極氪X和極氪MIX六款車型,涵蓋了轎車、SUV和MPV,但最能打的還是4年前的極氪001。
*圖源互聯網
2024年,極氪總銷量22.21萬輛,其中,極氪001的銷量為109984輛,依然占據了半壁江山。這也意味著其后續推出的其他車型,均未能復制001的爆款效應。
一度被寄予厚望的極氪007,曾被視為“特斯拉Model 3殺手”,也承擔著帶領極氪推動新一輪銷量增長的重任。極氪CEO安聰慧曾表示,“在25萬級純電轎車市場,Model 3 是賣得最好的產品,市場中還缺少更有實力的產品去跟Model 3 競爭,這正是極氪 007 的目標。”
極氪007卡位在特斯拉Model 3高性能版與蔚來ET5之間的空白帶,還避開了比亞迪漢EV的性價比壓制,本著“錯位競爭”的邏輯,本應能夠在純電轎車市場中撕開一個口子。但極氪卻低估了20萬元級純電轎車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
2024年,車圈展開了激烈的價格戰,特斯拉對全系車型進行了價格調整,比亞迪漢EV、華為智界S7等競品也以更低價格或更強智能化配置分流用戶,極氪007可謂遭到了全面圍剿。
除此以外,極氪007還遭到了“自家人”極氪001的擠壓。2024年,極氪001改款后的起售價降至26.9萬元,疊加終端優惠后與極氪007高配車型的價格帶出現了重合,分流了極氪007的用戶。
純電轎車市場競爭激烈,極氪嘗試通過多元產品戰略搶占細分市場,分別推出了純電MPV極氪009、極氪MIX,以及純電SUV極氪X。可惜的是,如今純電MPV仍是小眾市場,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的數據,過去一年MPV的市場占有率僅為4.8%,作為參考,SUV的銷量占比已經接近50%。
新產品未能帶來更多回響,極氪只能寄希望于“改款”。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極氪面臨著更多來自其他品牌的競爭競爭,其不得不加快技術迭代的速度,爭搶流量和銷量。但新車型迭代始終需要一定的時間,極氪要在短時間內持續“推新”,難免只能拿出“小改款”,以增配升級作為噱頭。
以極氪001為例,其在2023年發布2023款極氪001,到去年2月2024款極氪001上市,再到8月2025款車型上市,一年多時間內改款了三次。這也引來了不少購買2024款車主的不滿。
*圖源微博
畢竟在去年8月發布2025款極氪001 之前,極氪CMO關海濤還曾公開辟謠稱不會有新版本發布,沒想到還是“背刺”了老車主。不少車主還沖到了極氪門店拉橫幅維權,也有網友在極氪直播活動中發表不滿。
在近日的極氪品牌四周年暨極氪007GT發布會上,安聰慧也提到了“背刺用戶”一事。他表示,“過去因為急于奔跑,外界對極氪提出了一些批評,公司內部也進行了深刻反思。”不過,極氪007GT 疊加權益后起售價為19.99萬,價格直接打到20萬以內,還配置極氪千里浩瀚智駕H7方案,估計會有不少極氪007老車主感嘆,“還是買早了”。
*圖源極氪
02
「高增長背后的盈利困境 」
極氪展現出十足的誠意,可見其想要打造出“下一個爆款”的決心,在這背后,則是其“高增長”背后難以被掩蓋的隱憂。
極氪2024年的業績報告顯示,其銷量成績確實令人矚目:2024年全年總營收為759.1億元,同比增長了47%;全年交付量為22.21萬輛,同比增加87.2%。
2025年,極氪的銷售目標為32萬輛,但在今年一季度,其累計銷量為41403輛,尚未達到目標進度。
而且,極氪001的銷量也出現了明顯的下滑趨勢,1-3月的銷量分別為4359輛、3933輛和2976輛,而其在2022年-2024年的月均銷量分別為5986.8輛、6353.8輛和9165.3輛。
這也意味著,如果極氪無法推動其他車型的銷量增長,以此來緩解極氪001品牌“老化”的困境,將會進一步削弱其在市場中的競爭力。
況且,“虧損”依然困擾著極氪。2024年,極氪全年凈虧損57.9億元,盡管同比減虧30%,但絕對值仍高企。從2021年至2024年,累計虧損已超260億元。
極氪虧損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在技術研發上的大手筆投入。2024年,極氪的研發支出達到了97.2億元,同比增長16.14%,累計研發投入高達227億元,也在一定程度上擠壓了利潤空間。
其次,價格戰依然是車圈的“利潤殺手”。盡管極氪的整車毛利率正在逐步改善,2024年的整車毛利率提升至15.6%,去年四季度的毛利率更是攀升至17.3%,但依然難敵價格戰的壓力。
2024年,受特斯拉、比亞迪等降價策略的影響,極氪001多次調整價格,極氪007也不得采取“降價增配”策略,以“標配激光雷達”應對智駕大戰,導致單車型研發成本有所增加。2024年,極氪的整車營收為553億元,按照22萬輛的銷售規模初步測算,其單車均價約為25萬元,較2023年的28.6萬元,同比下降了12.59%。
然而,在車圈當下的競爭環境中,相較于比亞迪、吉利等已形成規模支撐的車企來說,第二梯隊車企既要舍得投入技術研發和品牌建設成本,又不得不被動參與價格戰,這種“賠本賺吆喝”也就成為了常態,想要將技術成果盡快轉化為利潤,規模依然是首要條件。
因此,極氪暫時還脫離不了吉利的“輸血”。極氪的主營業務范圍包括研發、采購、銷售電動汽車等,但極氪自己不做生產制造業務,而是委托給吉利控股體系下的工廠進行生產。
對比一直受供應鏈所困的小鵬、蔚來,極氪能夠將自建工廠、設備折舊等重資產項目剝離出去,將資源聚焦于研發、銷售業務,最大程度優化了財務指標,從而更接近盈利目標。因此,吉利宣布將極氪與領克合并,也有著進一步整合資源、降本提效的想法。
*圖源互聯網
不過,極氪期望的1+1>2,是否真的能夠輕松實現,這一切仍是未知數。
03
「強強合并,前途未卜」
去年11月,吉利宣布啟動極氪與領克品牌戰略整合。安聰慧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兩個品牌整合后成為極氪科技集團,目標是強強聯合,通過品牌定位、產品架構和技術的統一,以及用戶渠道的定向開發,能夠產生規模化的經濟效應,實現1+1>2的效果,目標市場可擴大一倍,提升綜合競爭力與抗風險能力。
但資本市場卻并非如此樂觀,在極氪和領克官宣合并之后,極氪股價反而一度大跌25%,即便近日極氪交出了一份“高增長”的成績單,卻還是止不住跌勢。
*圖源互聯網
目前來看,極氪、領克合并后,銷量合并是最大的利好。在今年1-3月新勢力高端豪華銷量榜單中,極氪科技集團以11.4萬輛成績占據榜首。但如果將銷量拆分,極氪品牌前3個月累計銷量為41403輛,同比增長25%。其一個季度的累計銷量也只相當于頭部新勢力一個月的銷量,與理想、小鵬、小米等新勢力玩家相比,銷量差距還是挺大的。
2025年,極氪科技集團的年銷量目標為71萬輛,其中極氪占32萬輛,領克占39萬輛,集團一季度僅完成目標的16%,極氪完成目標的12.9%,兩個子品牌一季度的銷量增速也跟集團40%增速目標相差甚遠。作為營銷負責人,極氪科技集團副總裁林金文也表示,(集團)第一個季度的交易量確實沒有達到預期目標。
如此看來,極氪與領克的合并,更像是一場關于銷量的“障眼法”,雖然極氪科技集團的銷量高于其他新能源車企,但這是因為其將領克的銷量也合并統計,但領克的燃油車銷量仍有接近50%的占比。將油車銷量“混進”新能源銷量排行榜,這對其他新勢力是不怎么公平的。
所以,相較于單純的銷量成績單,外界更期待的是兩者在品牌、架構與技術方面的整合,但似乎還面臨著重重難關。
首先,雙品牌管理難度顯著增加。極氪自誕生之初就與領克保持著密切聯系,兩者在品牌定位、車型設計上都有不少相似之處,如何在合并之后繼續突出兩個品牌各自的品牌特色,將成為兩者能否雙線并行的關鍵。
目前,極氪與領克在產品價格帶上有了明確的劃分,前者主攻30萬元以上的市場,后者則主攻20-30萬元市場。從表面上看,兩個品牌各司其職,似乎呈現出一種“理想狀態”。然而,實際情況卻并非如此,極氪在一定程度上出現了向下兼容的趨勢,而領克則被突然拉高品牌定位,這種調整很容易導致兩者的目標客戶群體產生混淆。
長期以往,恐怕會進一步削弱兩個品牌的特色,比如極氪在初推出極氪001時,主打的是高端豪華中大型智能純電動汽車,定位是全球豪華科技品牌,如今這一品牌認知卻變得越發模糊。
其次,技術層面的整合同樣充滿挑戰。兩個品牌整合之后,外界更期待的是其能否在智駕、增程、補能等方面上展現出新亮點。
但目前來看,領克的SPA Evo架構與極氪的SEA浩瀚架構各自為戰,兩個架構同時存在,公司內部難免會出現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再說,要將機械架構、電子架構等技術整合落實到所有產品上,勢必需要2-3年時間進行聚焦,在這之前,極氪要如何讓外界能夠切實感知兩個品牌的融合,可不能光靠喊口號。
最后,則是財務數據上的壓力。領克的資產包里擁有三個制造設施,還有不少傳統4S渠道,將可能改變極氪“輕資產”的估值邏輯,會對財務數據造成一定的影響。
誠然,極氪與領克的合并,可能會在短期內帶來一定的紅利,但快未必等于穩。如果不能從根本上重構品牌價值、厘清戰略方向、打造創新產品,那么兩者合并則只是流于形式,難以被市場所認可。
不能忽視的是,極氪背靠著吉利這一行業霸主,還有領克當年“五年磨一劍”的技術成果,它的成功之路本來就要比別人更好走一些。
但四年之后,整合了領克的極氪科技集團,還是要靠自身力量開辟新路徑,重塑品牌、減虧轉盈、打造爆款……這些才是真正的考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