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圈從來都是個放大鏡,聚光燈下,有人乘風破浪,有人卻在浪頭里翻了船。
尤其是那些含著金湯匙出生的星二代,背靠大樹好乘涼,起點比普通人高了不知多少。
可這高起點,既是加持,也可能是包袱。
提起張思樂,可能很多人會先想到她爸張光北——那個在《亮劍》里把李云龍襯得更硬氣的丁偉。
光北老師演技扎實,熒幕形象深入人心,女兒張思樂自然也繼承了點藝術細胞。
小時候她就跟著爸媽混跡片場,耳濡目染,對表演有種天然的親近感。
張思樂早年在影視圈也算小試牛刀。
她參演過他爹張光北主演的電視劇《特殊行動》,飾演了一個不起眼的小角色,演技不算驚艷,但中規中矩,起碼沒給爹丟臉。
后來她又在《覺醒年代》里出演“高中生張曼玲”一角,雖然戲份不多,但表現得還算自然,沒讓人覺得“硬塞”。
可說實話,她的顏值和演技,都不算特別出挑,屬于那種觀眾看完不會特別記住的臉。
可能正是因為在演員這條路上沒找到太大突破,張思樂后來選擇了一條更低調的路——回母校中國戲曲學院任教。
現在的她,更多是在幕后發光發熱,教書育人,把自己的經驗傳給下一代。
偶爾在社交媒體上,她也會分享些生活點滴,狀態看起來挺平和,沒了當初在鏡頭前的那點鋒芒。
說起來,張思樂的選擇其實挺明智,演藝圈競爭殘酷,顏值、演技、資源,缺一不可。
她沒能在熒幕上大紅大紫,但轉到幕后,靠專業吃飯,也算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畢竟不是每個星二代都能像王驍那樣,把“星二代”標簽徹底撕掉。
吳羽卿
再來說說吳羽卿,吳剛的兒子。
吳剛是誰?《人民的名義》里沉穩老練的達康書記,《狂飆》里讓人又愛又恨的徐江,這演技,教科書級別。
吳羽卿作為他的獨子,從小就沒少沾老爸的光。
吳剛在圈里人脈廣,資源多,兒子想進娛樂圈,門路自然是現成的。
吳羽卿的處女作就是他在《狂飆》里的客串。
演了個小混混,飾演角色陳書婷兒子、高啟強繼子高曉晨。
但觀眾的評價卻很直接:“演得太浮夸,像是硬塞進來的。”
他的演技,確實還沒到能讓人信服的地步。
現在的吳羽卿,曝光度明顯低了不少,偶爾能在社交平臺上看到他分享些生活日常,像是健身、旅行,日子過得挺滋潤。
但在演藝圈,他似乎還沒找到自己的節奏。
陳月末
陳月末的爹是陳寶國,國家一級演員,演技派天花板。
從《大宅門》到《漢武大帝》,陳寶國的每一個角色都讓人拍案叫絕。
陳月末從小在這樣的家庭長大,對表演的理解肯定比普通人深幾分。
陳月末的演藝之路,其實起步不晚,他參演過《正者無敵》,飾演了個年輕軍官,角色不算重,但演得還算穩當。
后來他又在《老農民》里挑了大梁,演了個有情有義的農村青年。
這部劇里,他的表現其實挺亮眼,情緒拿捏得不錯,接地氣的表演讓人覺得他有點潛力。
可惜,這部劇的熱度不算高,陳月末也沒能借此一炮而紅。
再后來他參演了《山河月明》,飾演朱棣的兒子朱高熾。
這角色其實挺有發揮空間,可惜劇本本身拉胯,剪輯亂七八糟,陳月末的表演也沒能救場。
觀眾對他的評價兩極分化,有人覺得他演得真誠,有人卻覺得他“差點意思”,總差口氣。
現在的陳月末,依然在影視圈低調打拼,接戲不斷,但始終沒到“爆”的地步。
可能是因為長相不夠偶像派,也可能是因為演技還沒完全開竅,他在圈里的存在感,遠不如他爹當年的影響力。
不過陳月末的心態似乎還不錯,踏踏實實拍戲,沒啥緋聞,也沒見他拿“星二代”身份炒作。
這樣的低調,或許是好事,起碼不會因為“吃相難看”被觀眾吐槽。
張可盈的媽是張凱麗,《渴望》里的劉慧芳,國民度爆表。
張可盈從小在藝術氛圍里長大,唱歌、跳舞、表演,樣樣都學過。
她參演過《幸福到萬家》,飾演何幸運的妹妹何開心,角色不算核心,但有幾場情緒戲,給了她不少發揮空間。
除了電視劇,張可盈還試過音樂劇和綜藝。
她在音樂劇《阿爾茲記憶的愛情》里擔綱女主,舞臺表現還算可圈可點,但畢竟音樂劇的受眾有限,沒能讓她大范圍出圈。
在綜藝《我就是演員》里,她的表現也引發爭議,有人覺得她態度認真,有人卻覺得她演技青澀,情緒表達不到位。
更讓人唏噓的是她在《老酒館》里的客串 ,劇里她演了個小角色,本來是想借著媽的關系刷點存在感,結果演技被吐槽“尬”,觀眾直言“像在演小品”。
這幾年,張可盈的曝光度越來越低,新作品幾乎沒有,社交平臺上雖然還在更新,但討論度寥寥。
曾經被寄予厚望的“星二代”,如今卻漸漸淡出視線。
王驍
王驍是這個星二代里的“優等生”,王驍的媽是王馥荔,爹是王國輝,圈里知名的制片人。
王驍的起點,簡直不要太好,可他偏偏沒靠爹媽,自己一步步走出了條硬核演員路。
早年間,王驍的資源也不少,但大多是小角色。
比如《白鹿原》里的黑娃,戲份不多,但他演得活靈活現,土匪的痞氣和義氣拿捏得恰到好處。
后來,他在《縣委大院》里演了個基層干部,接地氣的表演讓人完全忘了他的星二代身份。
去年憑借著電影《三大隊》,拿下了金雞獎最佳男配角獎。
王驍的演技,有種“潤物細無聲”的高級感。
他不靠顏值吃飯,也不靠夸張的表演博眼球,而是用細節把角色立住。
觀眾看他的戲,壓根不會想到“星二代”這回事,只會覺得“這演員真行”。
現在的王驍,戲約不斷,口碑爆棚,早就撕掉了“星二代”的標簽,成了演技派的中堅力量。
說到底,星二代的光環,既是助力,也是壓力。
資源能讓他們站上舞臺,但能走多遠,還得看自己。
演技、態度、選擇,每一步都得穩。
那些“吃相難看”的星二代,往往是急于求成,忘了打磨自己,結果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碎。
而像王驍這樣,踏實磨練,終能脫穎而出。
信息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