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春深,姑蘇論教。4月13日,“影響班主任·2025年全國班主任節”迎來學術研討的高光時刻,來自全國的教育專家在此開啟智慧交鋒。淮濱高中13名教師繼續以飽滿的熱情投入研討,在思維碰撞中探尋班級管理的創新路徑,于名師引領下解鎖育人育心的深層密碼。
筑基·積極教育的實踐探索
秀實劇場內,全國模范教師楊兵以《班級積極教育——助力班級建設案例分析》為主題的班主任經驗分享課,點燃全場。
楊兵老師從“班級積極教育概念及其理論依據”、“班級積極教育助力班級常規建設”、“班級積極教育助力學生心理建設”、“班級積極教育助力學法指導建設”、“班級積極教育助力勵志班會建設”五大方面為我們展示了班級積極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可操作性。
通過楊老師的案例分析,我們逐漸意識到,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喚醒、激勵和鼓舞。積極的教學方式能夠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知識,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和能力,讓他們在學習中找到樂趣和成就感。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才能和潛力,我們的任務就是通過積極的管理方式,激發學生的善意,讓他們愿意為班級、為自己付出努力,同時也要釋放他們的潛能,讓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展現出自己的風采。楊兵老師的分享如春雨潤物,讓班主任們意識到:積極教育非宏大敘事,而是將每一次眼神肯定、每一句真誠贊許化為學生成長的階梯。
潤心·微活動中的育人智慧
秀實劇場中,于潔老師攜徒弟張培培老師返場,講座以《班級微活動,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為題,用全新的形式,為我們提供了積極帶班的策略,引起大家熱議。在講座中,張老師以小A的故事為引,帶我們走進一段溫暖的教育旅程。故事從無奈開篇,卻在張老師別具一格的教育方法下峰回路轉。不一樣的家訪,敲開的不僅是家門,更是學生的心門;特殊的班主任日記,記錄的不只是日常,更是師生間細膩的情感;其他同學的視角,匯聚的不只是看法,更是集體的關懷;“幫幫小A計劃”,傳遞的不只是幫助,更是愛的接力;班級愛心早餐鋪,散發的不只是香氣,更是滿滿的溫暖。這一步步的用心舉措,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于潔老師“憑著良心做事”的高尚教育精神。
班級微活動是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肥沃土壤,以愛為養分,用心耕耘,讓學生在這片沃土上如繁花盛綻。張老師的教育敘事,處處彰顯著“空杯心態”的迷人魅力,讓我們看到家校攜手所爆發出的巨大能量,共同助力學生茁壯成長。張老師娓娓道來的每個細節都在詮釋:教育不是疾風驟雨的改造,而是春風化雨的看見,細微處的人文關懷方能直抵心靈。
卓越·戰略化班級治理
全國知名教育專家雷火軍老師以“清北班卓越培養體系”為主題,凝練十年執教智慧,系統構建“戰略引領、生態育人、精準施策、團隊共進”的育人框架,創新提出班級管理“三大原則”與“四個抓手”模型。講座深刻闡釋班主任需兼具戰略規劃師、學業導航員、心理導師等復合角色。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班主任一定要多陪伴學生,多與學生談話,多了解學生的全面。這片教育沃土上,正是因為有這樣一批眼中有光、心中有術的教師,才能培養出一批又一批的優秀學子,創造“八年十二狀元”的教育奇跡。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將以雷老師為榜樣,在教育這條道路上堅定前行,用智慧與愛心點亮更多學子的未來。
協同·家校共育新生態
家校共育專家田冰冰的《家校協作的“問題意識”與“解題能力”》引發深度思考。田校長結合真實案例,條分縷析地為班主任工作給出了高屋建瓴、行之有效的指導和建議。
發現問題:聚焦家校協作樣態。田校長首先圍繞家校常見“暴雷”問題,向大家傳授經驗。她將目前家校協作問題劃分為課堂教學問題、班級管理問題、家校溝通問題,并通過案例生動地剖析了當前老師們容易遇到的問題。她提出班主任不僅需要建立思考意識與解題能力,更需要有把問題向前思考一百米的意識。每一位班主任都應當有看見問題的能力,敢于、善于、勤于從自身問題找原因,發現問題,更要有解決問題的意識和勇氣。
規范流程:優化日常服務品質。田校長以新生家長會為例,揭示了教師第一次“亮相”的首因效應,良好的專業形象的樹立,是帶來家校信任感的第一要務。田校長還提出了今天的“管”,是為了明天更好的“理”。在班級建設之初,堅持“規則在先”,講清雙線相處之道,形成雙線交流行動約定。同時田校長給予全體教師家校溝通教師行動的十六字原則:心態放平、不求速成、道理講清、逐步帶動。
潤澤關系:保持順暢雙線溝通。“以己度人不如推己及人”,田校長介紹了有效多樣的潤澤家校關系的方法,指出應當將溝通置于設身處地的理解之上,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以強大的同理心凝聚雙方團結。她還指出潤澤家校關系最好的方式,是不斷創生更多的鍛煉機會給孩子。
田校長幽默詼諧的語言、愉快和諧的互動、嚴謹的思維為班主任工作路上迷茫的我們指明了方向。水本無華,相蕩乃生漣漪;石本無火,相擊而發靈光。班主任工作本身就是教師與學生、家庭與學校、教師與教師之間的碰撞,相信大家博采眾長,攜手共進,一定會進而有為!
暮色漸染姑蘇城,思維激蕩仍未歇。四場硬核分享,四把解碼密鑰,為破解新時代育人難題開啟新思路。當蘇州的晚風裹挾著四月花香掠過教育人的衣襟,我們愈發懂得:所謂帶班絕招,不過是把對生命的敬畏,化作日復一日的溫柔堅持。當參會者帶著成果離場時,這場盛會已悄然播下教育創新的種子。明日之教育,必將在今日之思辨中綻放異彩。 (通訊員 張顯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