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的《我是刑警》掀起刑偵劇熱潮后,最近的《沙塵暴》《借命而生》,總算又接上了這股勁。
刑偵劇,一直是觀眾最喜聞樂見的類型劇。
這30年間,刑偵劇,經歷了三個巔峰時刻。
第一個,是90年代中后期到2000年前后。
這是國劇經典頻出的黃金時代,也是刑偵劇嶄露頭角的時期。
當年一批以“大案紀實”題材為主的刑偵劇屢創收視新高。
《西安大追捕》《中國刑偵一號案》《12.1槍殺大案》等,均以真實事件為藍本,成為刑偵劇留給一代人的光影記憶。
第二個,是2018年至2023年。
以《白夜追兇》爆火為標志,刑偵劇王者歸來,重新在國劇中上桌。
《沉默的真相》《狂飆》《掃黑風暴》等刑偵熱劇層出不窮,刑偵劇拍攝手法和敘事也突飛猛進。
第三個,是去年到現在。
《我是刑警》爆火,不僅令刑偵劇再上高峰,還讓傳統刑偵劇的魅力重新被觀眾看到。
刑偵懸疑劇,可以說進入一個新的高峰期。
今天,就讓我結合豆瓣評分,為大家盤點一下,近三年口碑最好的10部刑偵劇。
讓我們開始吧:
第10名:《白夜破曉》
豆瓣評分:6.0/2024年
相比《白夜追兇》的8.9分,《白夜破曉》評分明顯后退,但我認為,不能簡單地說這是一部失敗續集。
恰恰是這部作品,讓我們看到七年來,觀眾審美的高速進化。
七年前白夜在那個網劇粗制濫造的時代橫空出世,成為新一屆國產刑偵的火車頭,高評價背后,既有潘粵明潘粵暗的獨特設定,也因為劇集從美劇中汲取了許多養分。
而續集因為各種陰差陽錯難產多年,錯過了誕生的最佳時機,當然也無法與第一部相提并論。
但除了高亞楠之外全員回歸的續集,并非一無是處,比如第一部的攝影師執導下,鏡頭影像還是一脈相承的白夜味,主演也是熟悉的模樣。
周巡依舊滿臉“我辦事,您就等著鬧心吧”的小樣,潘粵明一人分飾兩角依舊層次分明。
新加入角色中王迅的角色堪稱驚喜,開場像內鬼,最后令人刮目相看。
相比劇集質量的落差,巨大評分差距背后,更多是觀眾審美的進化。
當年觀眾對美劇風格的快節奏刑偵劇看高一線,但如今觀眾吃過見過,再看《白夜破曉》,當然會有落差感。
神劇續集的宿命,或許都是跌落神壇。
但不能因此就否認,神劇昔日的光彩。
第二季大結局,關宏峰被大火燒成了灰,但關宏峰到底是否還活著,取決于是否還有第三季。
第9名:《烏云之上》
豆瓣評分:6.3/2025年
這部劇最大看點,當然是孫儷。
《玉觀音》22年后,這位國劇女王又在《烏云之上》里,演了一位命途坎坷的女刑警韓青,愛人沒了,師父沒了,姐姐沒了。愛人還是被姐姐和師父聯手弄沒的。
也是從這部劇,觀眾看到了孫儷隨著年齡不斷變化的演技
故事以一樁碎尸案和羅晉飾演的鐘偉失蹤案開局,其后三案并查,構成一張懸案大網。
導演采用了克制而富有張力的視聽語言,暴雨中的泥濘路面、蒸汽氤氳的老街巷、陰雨不斷的城市,讓壓抑窒息的氛圍感拉滿,也暗合了人物命運的結局。
劇集最大膽的,還是對鐘偉生死懸念的處理。
鐘偉從故事一開始就已經犧牲了。
但角色生死,卻構成了《烏云之上》懸疑感的來源。
雖然在節奏把控和情節設置上不算完美,但劇集仍有可取之處。
它向國產刑偵懸疑劇示范了,如何用一個核心懸念,牢牢抓住觀眾。
第8名:《三大隊》
豆瓣評分:7.1/2023年
《三大隊》是國產刑偵劇中,很特別的一部劇。
因為張譯的影版珠玉在前,劇集難免被比較,而影、劇版都是根據紀實文學改編。
一次審訊意外,三大隊刑警程兵入獄服刑,隊友受牽連脫警、降職,十年牢獄,程兵重獲自由,但犯罪嫌疑人在逃,一場孤獨漫長的千里追兇,由此開始。
相比影版基本遵循原作,劇版則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編。
相比影版,嫌疑人從普通罪犯,變成了持槍悍匪。
通過這個故事,導演將刑偵追兇、年代劇元素及人性的多重面相交織在一起。
陳明昊版的大勇很加分,秦昊版程兵則多了一份生活感。三大隊的其他隊員也個個都是好戲演員扮演,在《黃雀》中表現出彩的馬吟吟當年就非常搶眼。
不過相比影版風格的統一,劇版多少有些在生活化敘事和強懸疑之間搖擺不定,后半段許多倫理劇劇情,更是多少有些扣分。
雖不完美,但劇集沒陷入為懸疑而懸疑的窠臼,而是通過對主角命運的描述,創造了對人物更為豐富的解讀空間。
命運的曲線誰都無法預測,但我們每時每刻都要面對生活,所以故事中人物與命運的搏擊時刻才如此動人。
第7名:《借命而生》
豆瓣評分:暫無/2025年
雖然還未開分,但我預計《借命而生》的豆瓣評分應該會在7.2到7.4分之間。
這部陸川聯手秦昊的迷霧劇場新劇,對標的應該就是《漫長的季節》。
同樣的刑偵懸疑類型,類似的時代背景,一個發生在白雪皚皚的大東北,一個發生在迷霧重重的巴蜀。也同樣生不逢時。
很多人都忘了,豆瓣9.4封神的《漫長的季節》其實并未收獲很好的流量,因為它和《借命而生》都生在快餐年代。
在經歷多部大尺度刑偵懸疑劇洗禮后,觀眾已經習慣“感官刺激”的懸疑風格, 不放大招就覺得清湯寡水。
但《借命而生》的重點就不是大尺度,而是一場橫跨20年的宿命糾纏。
杜湘東因未能查出真相救下姚斌彬背負愧疚,徐文國從逃亡到結局自首都在替弟弟活著,其實兩個人都借了被槍決的姚斌彬的命。
故事懸疑感不濃,真兇要么是蘇小玎演的廠二代,要么是張晶偉演的保衛科科長。
但正是這種反類型處理,讓劇集擺脫了刑偵劇常見的爽感邏輯,轉而引發觀眾對罪與罰、生與死的思考。
從原著小說到劇集,都是用刑偵懸疑的外殼,包裹了一個關于人性、時代與宿命的故事。
雖然不夠刺激,但陸川的影像審美和秦昊、艾麗婭、韓庚、史鵬元等演員的出色發揮,讓劇集擁有了極佳的質感。
尤其是秦昊飾演的杜湘東一角頗具層次感,將一個內心憋屈卻又帶著執念的管教形象詮釋得入木三分。
可惜的是,在90年代背景、追逃懸疑和生活化劇情的交織中,劇集還是缺少《漫長的季節》那樣命運與歲月交織迸發出的渾然天成的劇力。
但劇集依然在2025刑偵懸疑劇中,留下獨特的一筆。劇情口碑足以為陸川回血,但佳作爆不爆,從來看命。
第6名:《太陽星辰》
豆瓣評分:7.4/2024年
這可能不是去年最好的港產刑偵劇,而是近十年最佳的港產刑偵劇。
它并非出自TVB,卻在港產刑偵劇越來越套路化的今天,成了港劇清流。
在國內平臺、網飛和TVB先后播出,都得到觀眾的一致好評。
劇集能成,不僅在于跨時空追兇這個美劇常見、港劇少見的題材。
更在于劇本和導演手法夠扎實,在刑偵、懸念的氛圍營造上重回港產刑偵劇巔峰。
透過1993年和2018年兩條時間線,拍出了懸疑張力,和二十多年的時代變遷。
最妙的,是將一樁連環殺人案的偵破與男主命運的交織在一起,陳偉霆飾演的男主只有破案,才能回到自己的時空。
陳偉霆、劉雅瑟、馮德倫、謝君豪,都是觀眾的港星老熟人,演技沒讓人失望。
不過最精彩的角色,還是麥志鴻這個殺人狂,殺人時心狠手辣,卻又帶著巨大的脆弱,從受害者到加害者的心理轉變,將人物的復雜性和反差感拉滿。
雖然故事在兩個時空之間跳躍,但導演黃國強在采用了多種影像和剪輯技巧,確保觀眾不會混亂。
除了制作精良,劇集還懷了一場香港文化黃金時代的舊。
霓虹街景、港樂、服裝等文化符號,讓人一秒穿越回90年代。
貫穿始終的《情人》以及結尾播放的《無悔這一生》都極有感覺,可以斷定編導是beyond的粉絲。
總的來說,《太陽星辰》雖然故事新穎,手法美劇,但內核上,依舊延續了港味刑偵劇的內核,那淡淡的人情味,才是港味刑偵的王牌。
時光無法重來,但劇集的成功,證明了港劇還有多種可能。
第5名:《雪迷宮》
豆瓣評分:7.4/2024年
優酷去年打造的“白夜劇場”目前為止口碑最佳的刑偵懸疑劇,就是這部張藝謀監制的《雪迷宮》。
劇集至少有兩大看點,一是表,一是里。
表,是東北刑偵懸疑。
雖然東北背景的刑偵懸疑劇,觀眾見多了,但多半帶著灰暗影像、冷峻歲月感。
而《雪迷宮》里的東北,卻像主角團最愛的東北大雞架,熱騰騰的。整部劇的影像也充滿明亮,帶出了不一樣的觀感。
里,是刑偵懸疑中的兄弟情。
劇中三位男主,王子奇×黃景瑜×章宇,堪稱一場大型混合CP大作戰。
大結局黃景瑜的角色親手擊斃小馬哥,更是超出許多觀眾的預料。
結局雖然慘烈,但劇集在刑偵緝毒劇情之外,加入了許多生活化的場景和輕喜劇元素,黃景瑜雖=演技變化不多,卻演出了一個自帶喜感的東北刑偵劇男主。
劇集沒有神化主角也沒有矮化反派,章宇飾演的姜小海,更是畫龍點睛。
整部劇就像東北大雞架配東北亂燉,既保留了刑偵警匪的緊張驚險,又帶著生活的熱乎勁。
東北刑偵懸疑劇除了《漫長的季節》,果然還有另一種可能。
第4名:《我是刑警》
豆瓣評分:7.7/2024年
《我是刑警》不僅是去年最優秀的刑偵劇,更令老派硬核刑偵重回國劇主場。
正是這部劇,不僅讓觀眾看到了30年前刑偵黃金時代的影子,更讓業界發現,紀實風格刑偵,依然能通殺收視。
《我是刑警》的精彩,來自兩大核心。
首先是帶著古典風格的紀實刑偵回歸。
從開場的“河昌市西山礦大案”到周克華案,劇中每個案件,都有對應的真實原型,甚至犯罪分子被擊斃的過程,倒地的姿勢,都是真實還原。
劇中的痕檢、摸排走訪,也都是出于對上世紀刑偵過程的還原,當綠警服狗皮帽子的公安干警坐一個屋子里討論案情,那畫面感一下就出來了。
真實的刑偵,是沒有那么多神探推理的,靠的是漫長堅持、人海戰術、無窮無盡的指紋排查。
二是借由一場場大案偵破,折射出中國刑警的發展,也可以說,這是一部中國刑警的史詩大劇。
劇集透過于和偉飾演的箭頭人物,帶出了數十年間,刑偵技術(傳統摸排,指紋,彈道,DNA比對技術) 發展,各種制度進步,甚至查案手法的變遷。
于和偉的表演,為全劇奠定了成功的基石,既有大齡新人初入職場卑微又機靈的班味兒,又有人物的不斷成熟變化。
配角中,馬蘇和宋小軍的兩場刑訊戲演技都可封神。
這些演員的出彩人物塑造,共同奠定了劇集的真實感。真實世界沒有爽劇,但正義就是終極爽劇。
《我是刑警》把這層意思拍出來了,怎么評價它都不為過。
第3名:《三叉戟2》
豆瓣評分/播出時間:7.7/2025年
5年后,《三叉戟》原班人馬集結,不僅拍出今年評分第二的刑偵劇,甚至口碑超越了第一季。
成功關鍵,依然是由陳建斌、董勇、郝平組成“更年期男團”。
三個日漸老邁的小人物,卻帶出了最正宗的生活輕幽默,讓人直呼還是原來的配方,原來的味道。
相比第一季聚焦刑偵大案,第二季的案件更觸及現實,從AI換臉電信詐騙、以房養老金融詐騙到網紅整容貸詐騙,老三位的插科打諢里,觀眾也經歷了一場生動的反詐科普。
全劇既有傳統刑偵劇的緊張破案,也有哥仨的插科打諢帶出的喜感,大結局全員上陣的“富二代騙局”,更堪稱精彩。
除了老三位演技一如既往,楚政委的角色也極出彩,賣房辦案的段落,看的人熱淚盈眶,以往習慣拖后腿的新人女警角色,也被李之夏演得非常討喜。
這部劇也讓觀眾看到刑偵劇的更多可能——有合家歡探案,有社會現實案例,有老兄嘮嗑的喜感,還有老派警察的熱血情懷。
劇集最后響起的“幾度風雨幾度春秋”,雖然與《我是刑警》是同一首經典老歌,卻帶出了截然不同的味道。
第2名:《沙塵暴》
豆瓣評分:8.1/2025年
《沙塵暴》雖然熱度平平,卻成為今年國產刑偵的最大驚喜。
劇集開場就透出濃濃西北風,拍出了西北大漠的雄渾壯闊,又為角色命運增添了幾分厚重悲涼。
開場的鍋爐命案尺度拉滿,與八年后的案件首尾呼應,兩場密室殺人,引出了一場小鎮里的人性羅生門。
劇中全員狠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秘密,大家都揣著秘密在善惡邊緣游走,與案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故事抽絲剝繭的過程,最好看。
但精彩的不只是案件,還有把人性的復雜娓娓道來。
有觀眾挑剔段奕宏的演技,我卻認為段奕宏這次的表演簡直可以封神,他創造了國產刑偵劇中極少見的基層刑警形象。
角色像個老油條,但老油條有老油條的老辣,開場一場詢問戲,嘻嘻哈哈好似閑話家常,其實每個問題都問到點子上。
這角色跟他之前演過的所有警察形象都不一樣,完全找不到任何以往的影子,背后當然是演技。
劇中的女性角色,孫彩云,劉盈盈,甚至被害的程春,都十分精彩,每個女子都想走出去,但最終被命運永遠困在原地。
這出人性的沙塵暴里,人性不是非黑即白的,人性的矛盾則是各種悲劇產生的根源。
故事雖然演完,卻留下許多余味,我至今搞不懂的是,劉盈盈到底為什么在王良為她頂罪后說出一切?但最復雜難明的,從來是人,和人的選擇。
第1名:《狂飆》
豆瓣評分/播出時間:8.5/2023年
有種說法是,隨著短劇崛起和長劇的逐漸低迷,或許《狂飆》是最后一部全民大熱的爆款劇。
無論是否成真,《狂飆》都應該是史上熱度最高的刑偵劇了。
隨著時間推移,許多觀眾對劇集提出了很多質疑,我認為很多都說的沒錯,但要說《狂飆》是碰運氣,我不同意。
很少一部國產刑偵劇,能把正反派的數十年對決,刻畫地如此打動人心。
張譯飾演的安欣二十年前眼里有光,生機勃勃。二十年后,人未老頭先白,難以想象他到底遭遇了什么。 張頌文則演繹了一場高啟強從被人欺負的魚販到涉黑大佬的崛起與墜落史。
觀眾對角色共情,是因為人物都有血有肉。
全劇分為2000年、2006年、2021年三條時間線,觀眾評價由高到低。
但從黃翠翠被害案、溺斃魚塘案、安欣臥底案、沙石埋人案、安欣車禍案到譚思言、陸寒的遺體重見天日,安欣收網,諸多案件環環相扣,除了大結局靠養女反水破局略顯草率,其它部分的刑偵劇情始終保持水準。
而全劇最精彩的,是對復雜人性的刻畫,壞人也是人。
除了多個出彩反派,李健飾演的李響也成為國產刑偵中少見復雜的警察角色。
李響死于理想,安欣不再安心。
好的人物不一定是好人,但一定是立體的人。
正因為有這么多出彩人物,哪怕劇集有種種缺點,都無法遮擋它一路狂飆。
什么是出彩的刑偵劇,時間總會給出答案。
縱觀近三年口碑最佳的10部刑偵劇,不難看出,國產刑偵劇的風格愈發多元。
有西北懸疑風,比如《沙塵暴》;有消失的他,如《烏云之上》;有回歸經典紀實風,如《我是刑警》。
但無論形式如何變化,觀眾始終想看的是符合邏輯的故事,真實帶感的破案,和帶著人性黑白的角色。
大尺度不是刑偵劇的命,耐琢磨的好故事才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