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子們,剛從日本回來,腦子像被東京塔的霓虹燈晃了一下——亮是亮,但全是新發現!出發前總聽人說日本人對中國態度復雜,這一趟我算是徹底明白了:他們對中國人的態度,就像一盤關東煮,表面平靜,里面料足得很!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年輕人:從“動漫粉”到“火鍋控”,熱情藏不住!
在日本的街頭巷尾,我發現年輕一代對中國的態度簡直可以用“真香”來形容!在秋葉原,我遇到幾個大學生,他們一看到我這個黃皮膚黑頭發的中國人,眼睛都亮了:“你會說中文嗎?那太棒了!我們超愛《魔道祖師》!”我還沒反應過來,他們已經掏出手機,給我看追番的截圖,甚至還能用蹩腳的中文說“忘羨一醉”。最絕的是,有個小哥聽說我是中國人,直接拉我去吃火鍋,邊吃邊感慨:“中國的火鍋比韓國部隊鍋有意思多了!”那一刻,我真想說,這些年輕人對中國的好感,是刻在DNA里的吧?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老一輩:歷史的疙瘩還在,但也在松動
不過,和年輕人的熱情相比,老一輩的態度就沒那么輕松了。在奈良公園,我遇到一位大爺,他聽說我是中國人,表情瞬間變得微妙。他支支吾吾地問我:“你們……還記恨二戰的事嗎?”我愣了一下,趕緊解釋我們只是普通人,和歷史沒直接關系。他這才緩過神來,開始和我聊起奈良的寺廟和櫻花。看得出來,歷史的疙瘩還在,但他們也在慢慢試著解開。這種復雜的情感,就像他們喝的清酒,越品越有味道。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商家:對中國游客又愛又怕,服務到極致
說到日本商家,那真是又愛又怕!在銀座,我進了一家化妝品店,店員一看到我這個“明顯是外國游客”的人,立刻開啟“超殺服務模式”:中文流利、推薦精準,最后還送了我一堆小樣。但后來和他們聊天才知道,他們對中國游客又愛又怕:愛的是中國游客“買買買”的豪氣,怕的是部分游客的“不守規矩”。有個店員吐槽說,有中國游客直接在店里拆包裝試用,讓他們很頭疼。所以,他們對中國人的態度就是:服務到極致,但心里留個心眼。這種“又愛又怕”的態度,真是讓人哭笑不得。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社會氛圍:從“好奇”到“警惕”,媒體在“添油加醋”
在日本待久了,我發現他們的社會氛圍對中國的態度也很分裂。一方面,日本的地鐵廣告、便利店海報上全是中文,說明他們很歡迎中國游客;但另一方面,部分媒體對中國卻很不友好,動不動就拿“中國崛起”說事兒,搞得好像中國要吞了他們似的。有個日本朋友私下和我說:“其實我們普通人都挺喜歡中國文化的,但電視上總說一些嚇人的事,也不知道該信誰。”這種矛盾,就像他們在吃壽司時撒的芥末——辣眼睛,但又離不了。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總結:日本人對中國人的態度,復雜得像一盤麻將
說到底,日本人對中國人的態度就是一盤麻將:有人和了,有人還差一張牌。年輕人熱情、老一輩復雜、商家精明、媒體添亂,各種態度混在一起,看得人眼花繚亂。但這次旅行讓我明白,不能用一個標簽去定義所有日本人。那些對中國文化感興趣的年輕人、那些試圖解開歷史疙瘩的老一輩,甚至那些拼命服務中國游客的商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和中國“和牌”。我們能做的,就是多交流、多理解,畢竟,兩國人民的友誼才是最大的“自摸”!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寶子們,下次去日本,別光顧著買買買,多和當地人聊聊,說不定能發現更多意想不到的驚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