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德萊恩為何敢與特朗普政府對抗?馮德萊恩對拜登政府馬首是瞻,美國說要援助烏克蘭,她就援助烏克蘭;美國說要給錢,她就給錢;美國說要給裝備,她就動員各國給裝備?,F在變了,特朗普當了總統以后,馮德萊恩變了,開始跟美國叫板了,跟特朗普政府叫板了。
為什么她敢于叫板?一句話:她是拜登的人,不是特朗普的人。她的官是拜登給的,不是特朗普給的,所以她效忠的人是拜登,而不是特朗普。因此馮德萊恩在澤連斯基被特朗普轟出白宮之后,安慰澤連斯基說:"要堅強勇敢,無所畏懼,親愛的總統,你永遠不會孤單"。作為美國曾經的"忠實的仆人",馮德萊恩開始在支持澤連斯基,這不是跟美國對著干嗎?
特朗普政府要求烏克蘭必須接受停火,但是馮德萊恩說"你不要?;?,我們要堅持和平,要追求和平",但是不講停火。然后就說歐盟每年要給烏克蘭30億歐元,而且計劃是要持續10年,援助你30億歐元,然后動員各個國家援助武器裝備。在馮德萊恩的主導下,歐盟開了個特別峰會,給烏克蘭第一波的援助就超過200億歐元,各個國家都在掏腰包,歐盟帶頭給超過200億歐元的武器裝備和經費。這不是跟特朗普政府對著干嗎?
緊接著,馮德萊恩又提出了一個計劃,叫做歐洲的防衛自主計劃,要建立自己的軍隊,要甩開北約。這個計劃的第一步要開支1,800億歐元,要重組自己的歐洲聯軍。馮德萊恩為什么干這個事?她是歐盟委員會主席,但是那是個空職,她只是個協調者的角色,她并不對歐洲各國有領導權。但是如果說成立了這么一支軍隊,她可能就是司令的角色了。
最積極的是三個人:第一個是英國首相斯塔默,第二個是法國總統馬克龍,第三個就是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為什么他們三個那么積極?英國自從脫歐以后就被邊緣化了,他不是歐盟成員國,獨立于歐盟之外,但是英國已經變成了"日落西山國",他的國力已經很衰弱了。所以他就拼命的在各方面要發聲,跟著美國走?,F在特朗普上來了,美國的前任那些政治勢力的話,已經被推倒了,那么英國也是追隨的是拜登政府,特朗普政府來了,他們不對付,他們不是一個陣營的。
還有美國拜登的最鐵桿的兄弟馬克龍,現在也跟特朗普唱反調,他們要跟美國要分手了,要漸行漸遠了。現在他們要組建自己的重新武裝歐洲這么一個部隊,而且他們打算要派大兵組成軍隊,進駐烏克蘭,為烏克蘭提供安全保障。這個事情一旦兌現的話,那可能這個世界就危險了。
他們為什么要繼續堅持援助烏克蘭,只說和平,不說?;?,而且要繼續援助烏克蘭武器裝備,要支持烏克蘭把仗打下去?因為他們援助烏克蘭各個國家都花了上百億的歐元,結果是烏克蘭沒有戰勝俄羅斯,還失去了12萬平方公里的國土,占據了烏克蘭的百分之二十。烏克蘭的傷亡按照美國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華爾茲的說法,是美國在越南戰爭和朝鮮戰爭當中的傷亡總數的三倍。要不然烏克蘭怎么會滿大街抓壯???說明烏克蘭的兵力已經枯竭。
關鍵是烏克蘭失去了太多的人,克里米亞、赫爾松、扎波羅熱、盧甘斯克、頓涅斯克這些地方劃歸俄羅斯以后,失去了大概800萬人,還逃亡了1,000萬人。現在烏克蘭4,000萬人,只剩2,000萬。他們怎么跟國內的反對派交代?花了我們國家那么多錢去援助烏克蘭,結果打了個大敗仗,一無所獲。所以他們就強烈的要支持烏克蘭,騎虎難下,不支持不行了。
那么他們就希望戰爭能夠外溢,所以英法兩國就想派兵進去。派兵進去有可能就故意挑起事端,故意襲擊俄羅斯,那俄羅斯一還擊,他們就找到理由參戰。當然美國說了,這些部隊不屬于北約,執行北約的使命任務,不受北約集體防御條款的保護。但是英法兩國他們鐵了心,就是要挑起戰爭,擴大戰爭,這樣讓戰爭持續下去,他們才有翻盤的機會。否則一旦俄烏真正停火,那么他們花了本國的幾百億歐元去援助烏克蘭的結果是什么?一定會遭到反對派的清算追責。為了自保,必須硬著頭皮把仗打下去,讓烏克蘭打下去,反正死的是烏克蘭人,又不是他們國家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